网游之全民领主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九章 黄巾末路(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楚天早有心理准备,他与赵公子迟早要分道扬镳。


他不可能一直赖在北海国不走,北海国是赵公子和孔融的势力范围。


不过楚天离开前要尽可能抢走更多的人口。


次日,楚天利用大贤良师的特性,亲自出面招降都昌县附近的黄巾军,所得人口十万,携家带口,全部迁移到琅琊国。


赵公子也尽量抢掠黄巾,将他们安置在都昌县。


楚天抢的人口越多,那么北海国的人口就越少。


赵公子发现自己抢夺人口的速度竟然没有楚天快。


当楚天抢了10万人口时,他仅仅抢到5万人口。


如果不是都昌县城有几万人口归了自己,赵公子估计会崩溃。


北海国的人口被楚天抢走,那么他即使占领那么大的地盘也没用。


“我们向即墨进军,沿途收拢黄巾军,合围即墨城。”


楚天和赵公子在都昌县瓜分了大约二十万黄巾军,其余黄巾军溃散,于是他们向东进攻多尔衮最后的据点——即墨。


沿途赵公子忙着收复北海国的失地,而楚天则忙着抢掠人口。


成千上万的黄巾军投靠楚天,楚天全部收留,送到琅琊国。


“主公,我们收留这么多流民,恐怕粮食会不足。”


当楚天的大军接近即墨以后,房玄龄提醒楚天一个严重的问题。


琅琊国可能没有足够的粮食容许楚天抢掠更多的人口。


“我们已经抢了多少人?”


“六十万又三千人。”


六十万!


楚天不曾想自己竟然抢了一两个县的人口,相当于硬生生将北海国的一两个县搬回琅琊国。


琅琊国突然涌入六十万人口,粮食压力将会骤增。


“适可而止吧。”


楚天担心琅琊国会因此陷入粮食危机,停止迫降黄巾军。


即使如此,每天排队来依附楚天的黄巾军还是络绎不绝。


看来受到黄巾军欢迎也不好……


六十万人之中,大半是老幼妇孺和瘦骨嶙峋的流民,青壮只有三分之一。


镇压黄巾军的战绩一般都有水分,因为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精锐不多。


青徐联军一路东进,包围即墨城。


一旦即墨城破,那么青州黄巾军基本上就宣告灭亡。


孔融想不到自己还有收复北海国的一天,亲自骑马去劝降死守即墨的黄巾军,想要用仁义道德说服多尔衮。


不过回应他的是一顿乱箭,孔融落荒而逃。


“即墨城里有一批多尔衮招募的职业士兵。他本来打算以即墨为据点,挑选黄巾军精锐,转职为职业士兵,建立封建王国,目前即墨大约已经有1.5万职业士兵。幸好朝廷提前镇压青州黄巾军,否则一旦让他建立封建王国,拥有二十万雄兵,威胁比百万黄巾军还大。”


赵公子向楚天介绍即墨的情况。除了1.5万职业士兵,城中还有10万黄巾军青壮,这些都是多尔衮留下的后路,在战败时还可以退到即墨死守,等待变局。


楚天观察坚固的即墨城。即墨城有护城河和雄伟的城墙,再加上多尔衮有意将这里变为要塞,易守难攻。


楚天甚至怀疑自己所有的兵力耗尽,是否可以攻陷即墨城。


攻坚战骑兵基本上起不到作用,可以依靠的只有步弓兵。


多尔衮很狡猾,在即墨囤积粮草,同时提前将老幼病残从即墨城驱逐,只留下职业士兵和黄巾军青壮,以减少粮草的消耗。


只要有兵有粮,再利用城中的军营分批将黄巾军青壮转职为职业士兵,他就有十万职业士兵,未必没有翻盘的机会。


多尔衮的难缠程度比吴三桂更甚。


吴三桂经常在楚天手下吃瘪。而多尔衮只有楚天和赵公子联手才能压制。


“战国时期,燕将乐毅破齐,齐将田单坚守即墨,乐毅五年无法攻陷。后来田单使用离间计,使燕国换将,再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杀死燕将骑劫,乘胜连克齐国七十余城。”


楚天面对雄伟的即墨城,提不起攻打的欲望。


即使楚天手中有十万雄兵,强攻即墨也会头破血流。


“只能围困了。”


赵公子与楚天商议,最终还是决定以围困为主。


多尔衮作困兽之斗,青徐联军在城外挖掘壕沟、设立箭塔和城墙,将即墨城里三层、外三层重重包围。


“我已经令后方招募更多的士兵和乡勇,彻底加固城外的防御工事。多尔衮想要做乌龟,那我就让他永远出不来。”


赵公子陆续收复几个县,拥有北海国的半壁江山,他可以调用更多的乡勇和兵力。


而此时,楚天起了退兵的念头。


他抢掠人口的目的已经达到,多尔衮被赵公子堵在即墨,威胁不大。


楚天和房玄龄预计对即墨的围攻可能长达一年甚至几年才会结束。


北海国不是楚天的势力范围,打下即墨也不属于楚天所有。


同时,曹操在乐安国再次打败黄巾军。


然而曹操的东郡兵马在黄巾军的猛烈反扑下死伤惨重,无力继续讨伐,宣布退军。


青州黄巾军被打残,二十七万讨伐军也只剩下十万出头,浩浩荡荡的青州黄巾军被镇压。


受益最大的还是趁机扩大地盘的青州领主,以及从青州掠夺大量人口的楚天和曹操。


楚天向赵公子提出退兵的想法:“即墨交给你围困,我估计没有一年半载,难以攻克。”


“我会一直围到即墨城的粮食耗尽。”


赵公子有苦说不出,即墨就是北海国的一枚钉子,他不得不拔。


楚天可以一走了之,他却要继续和多尔衮死磕。


楚天正式宣布退军,将围攻即墨城的苦活交给赵公子。


他不想在北海国耽搁几年的发展时间。


回师途中,群龙无首的青州黄巾军追随大贤良师楚天,浩浩荡荡,堵塞官道。


楚天已经不想接收那么多黄巾军,结果青州黄巾军硬赖上了楚天,赶也赶不走,于是楚天从即墨返回琅琊国时,又得到了二十万黄巾流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