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穿越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二八章 天道曰神,人道曰圣(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身为驭兽系一把手,早在更早以前,聂胜就将神话生物视为驭兽系的终极目标,终极追求。


不仅是他,在他之前的两届院长,所有驭兽系学员,对各种神话生物的关注也是全校之最。


就如阵法系的学员翻阅典藏阁主殿中央那些神话故事,他们关注的重点永远是那些精妙绝伦、威力巨大的阵法;而炼器系的关注重点永远是那些神奇的法宝,后天法宝,先天法宝,混沌重器,开天斧,太极图,盘古幡,混沌钟;炼丹系关注的重点则在各种生死人肉白骨,乃至让人瞬间超凡入圣的神丹。


所以,驭兽系的师生关注的重点理所当然就在各种各样的神话生物之上,在炎夏的神话传说中,有很多神话生物都已深入民心、家喻户晓,人们对它们的认知度不低于甚至可能超过那些阵法、法宝、丹药相关的传说。


青龙、朱雀、白虎、玄武、麒麟、凤凰、鲲鹏、金乌,这些全都都是神话生物中的超一线巨星。


一线的更多,应龙、烛龙、青鸾、金翅大鹏、饕餮、睚眦、狴犴等等。


修行界甚至曾流行过一段时间的“驭兽风”,试问,哪个二逼青年不曾奢望过,自己有一只甚至更多的神话生物作为伙伴呢!


更别说驭兽系的学员,他们或许很少会明面上提及,但他们心底类似的骚动只会更强烈。


驭兽系师生不知道有多少秃头,是因为在苦思一条如何将这些神话生物重现于世的道路而不可得,因此搔断了不知多少头发。


他们想了无数种办法,进入实际验证环节的也不少,比如提炼出某种神话生物具备的一些核心神通,然后通过各种方法,或是让它们主动学习,或是用符文的方式强行刻录在它们体内,让它们先具备相似的、甚至是似是而非的一些能力,期待在持续的优化下,它们的成长晋升符合人们的心念预期而一步步走向神话,最终与之合二为一,成为真正的神话生物。


可最终的结果,全都面临无路可走、难以为继的困境。


因为他们找到的那些所谓相似的能力,实则与神话生物真正的威能差了十万八千里,中间有着无数重障碍需要跨越,而他们连一重障碍都跨越不了,因为这只是拙劣的模仿,那些所谓具备某些神话生物相似能力的灵兽,其实只是一种奇怪的“缝合怪”而已。


类似的尝试,经历了几次就失败了几次。


最后,总结经验教训,大家得出的唯一有效结论就是,此路不通。


因为他们并不曾见过真正的神话生物,因为世间本来就没有这玩意儿,对于它们的习性、它们的能力,自然只能全凭想想脑补。


而这也是导致这种方法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功的原因——人们的脑补和认知必然都是基于自身的认知和理解,也就是说,他们脑补出的神话生物根本无法超脱出他们认知和理解的框架,他们无法靠脑补完成对一种超验生物的创造。


就如同笔者无法真正理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的格局和视野一样,一切关于他们的描述和想象都是“皇帝有三个金扁担,窝窝头都是金子做的”这种层次。


这似乎走入了一个死胡同,人永远也无法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


可那曾横亘于天际的、绵延不知多少万公里的炎夏神龙,其所展现的无匹威能,将一百零八座异象古迹转化成洞天福地的伟力,又用再确凿无疑的事实告诉人们——


这是有可能的!


应该、大概……世间也许真的存在这样一条路。


最大的困难就是将之找到。


驭兽系的学员在完成正常的修行和学业的同时,最大的脑力活动就是这个。却始终苦寻无路。


而金允儿创造的化形晋升之道,却给了聂胜一个灵感。


既然我无法自己完成一种超验生物的创造,那么,可不可以让它自己“孵化”呢?


要孵化,首先就要有一个外壳。


我虽然无法真正理解一只神话生物,但若只是创造一具神话生物的“外壳”却还是能够做到的,因为这是有标准模板的,在人们的普遍的认知中,这种神话生物就应该长这个模样,若不是,那它就是另外别的什么东西,而不是这种神话生物,哪怕与神话生物有着相同的能力,也同样如此。


而驭兽谷中那五只就是他十年精细调试的成果,没有施加任何外力,全是它们自己修炼成那个模样的,而它们修炼的正则是经他创造、并不断优化的另类化形功法。


金允儿那种化形成人,而他这种化形成为某种神话生物。


至于“外壳”做成之后该如何展开,他自己并不知道,有一种“种子我已经播下了,至于能不能生根发芽,乃至长成参天巨木,全都交给天意”的意味,甚至,他连这颗种子到底能够长出什么玩意儿也都是不知道的。


不知道不代表心中没有预演,在他的想象中,如果它们真的在孵化,那么,五只会成为一种特殊的“容器”,吸纳人们对于五种圣兽的种种心念心意。


这有点类似于人们用祷祝之念塑造每个城市的城隍神像,只是一者是人们主动将这心念赋予城隍,一者则是五只圣兽躯壳强行吸收那些随意四散的相关祝念。


真要有类似于神灵虚像这样的存在从它们体内“苏醒”,这就相当于壳中生“神”,它们真就变成了五圣兽本身。


在姜不苦看来,这样的设计也是颇为精妙的,虽然将最后的一大半步骤交给了天意。


但,因为在一些最基本认知上的混淆,让他最终功亏一篑。


在姜不苦看来,炎夏的神话生物其实应该分为两种,神兽,圣兽。


神兽之神与神道体系神祇之神不是一回事,所谓神兽,就是指生来就神通惊世,与众不同,身来就高贵而神圣,与人类并无任何相干,有人类它们强大,没人类它们同样强大,而它们对待人类的态度,可以是善,可以是恶,可以视如蝼蚁的轻蔑,也可以彻底无视,它们对人类的态度不会影响到它们自身。


而圣兽,又可称为瑞兽,祥瑞之兽,它们本身寄托了炎夏人的某些情感符号,甚至就是某些情感符号的具象,它们对待人类的态度是亲切和善的,也必须是亲切和善的,因为这就是人们赋予它们存在的基础,不如此它们就不足以称瑞兽。至于实力,反倒是次要。


而在炎夏神话之中,在很多神话生物身上,同时存在着“神兽”和“圣兽”的概念。新笔趣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龙。


作为神兽,它伟力自有,天生不凡,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宇宙之间,隐则潜伏波涛之内。


作为圣兽,它乃炎夏文明的图腾,在古代等同于至尊无上的帝座,同时又是一些极美好、极尊贵品质的象征,神武,力量,卓越,所谓龙章凤姿,龙虎精神。


在炎夏神话中,将神兽与圣兽混同在一种神话生物身上,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甚至本来就是彼此印证、彼此引申发展而来。


可现在,若真想将神话生物从虚幻的概念中走出,将它们真正的创造出来,不将这两者严格区分开是不可能的。


将它们混在一起,则永远也不可能出成果。


因为神兽是天道的事。


而圣兽是人道的事。


如此一区分,结果就很明显了,驭兽系不可能创造出神兽,那是天生天养之物,和人类无关,只可能创造出圣兽。


当然,某种人道发展到极致会影响天道,如果圣兽真的在人间大行其道,天道也很可能有感,孕生出神兽,但那不是现在连一只圣兽都没搞出来的人类应该去想得。


先把圣兽搞出来再说。


“其实,若那五只假货真能从内心深处认同自己身为‘圣兽’的事实,同时具备相应圣兽所具备的一切美好品质,那么,还真有可能成为五个特殊的‘容器’,吸纳人们心中有关五圣兽的祝念,蜕变成为真正的神兽。”


从某种角度讲,这和敕封神祇非常相似,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敕封。


“可惜,假的就是假的,要想做到这点,难度可就太高了,其本质其实就是种扮演法,而且还是一步到位直接以尘埃里的土坷垃扮演最高序列的圣兽,这也确实太强人所难了些,就是主角也没有敢这样玩的。”


“可这样一来,我就只能以人道敕令的方式来强的了。”


从驭兽谷离开,姜不苦回到典藏阁自家地盘,坐到大门口,心中盘算着这些事情。


又想到深海意志的出现对海域的影响,心里琢磨着新的人道敕令该向何处着力,若能够同时兼顾两者当然就最好了。


他正在发呆,忽然听到砰砰砰手指轻叩桌面的声音。


“姜爷,回神了。”一声熟悉的带着俏皮意味的女声在他耳边响起。


姜不苦睁眼一看,却见金允儿笑嘻嘻的大大方方站在他面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