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1章:向大明进军的帖木儿(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朱英从来就没有想过大明的经济要发展房产行业。


这是来自于后世的深恶痛绝。


所以对于房价的打击,是从房贷出台时候就已经预留好的政策。


这次钱庄联合起来炒房,不过是让限售令先行一步罢了。


就现在的大明来说,朱英根本没有担心过自己会输,毕竟他手里的牌太好了,清一色的王炸。


管你怎么嚣张,真要是惹恼了,可别忘记这大明是皇权天下。


朱英只能说,不要让我尝试失败的滋味,不然我就让你们感受一下死亡的味道。


钱庄的收购是慢工出细活,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整合进来。


当然,现在也不快些公告禁止民营。


还是要预留一下时间,先把这些民营钱庄慢慢的收到手里后,再进行公告。


这些具体的事情,就不需要朱英来操心了,只需要把握个方向就行。


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你当我是老爷子那劳模吗。


从西域走到现在,又是东家又是太孙,打完倭国又打安南,还要操心搞工业,搞军事,搞钱,我容易吗,就不能享受享受了?


「是故意跟我作对吗,还真就不让我好生歇息一下了。」


朱英很是无语。


就像是老天爷都看不怪这备懒的小子,立马就给他整活了。


华盖殿中,朱元璋已经跟六部尚书到位了。


「大孙,你来得正好,看看从西边过来的消息。」朱元璋打着招呼说道。


六部尚书见到朱英进来,自然是连忙起身座作揖:「拜见太孙殿下。」


「免礼。」


朱英点点头,随手从朱元璋这里接过信封看了起来。


这是从乌斯藏指挥司传过来的消息,用的还是八百里加急的方式,显然是紧急军情。


内容朱元璋和六部尚书已经看过了,就剩下朱英了。


这里头涉及到了个关键人物,帖木儿。


帖木儿打下德里苏丹后,就立即以德里苏丹为跳板,开始对吐蕃,乌斯藏地区进行骚扰。


不得不承认,帖木儿的军队就当今这个世道,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大量的骑兵,在野战上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吐蕃地区没有什么坚城利壁,对于帖木儿军队的骚扰,很难组织起像样的抵抗力。


这可是正规的蒙古军队,他们其中的精锐骑兵,同样还有着曾经蒙古人马背上睡觉的本事。


帖木儿在吐蕃地区投入了二十多万的兵力。


抛开奴隶军外,精锐本部骑兵部队都有将近七万左右。


这都快赶上帖木儿去年跟奥斯曼帝国的对决了。


自然在跟奥斯曼帝国对决的时候,并非是两国大作战,那奥斯曼帝国的君主巴耶塞特一世也是个蠢货,太过于骄傲,自负‘雷霆的名头。


结果被帖木儿给活捉了,现在还关在撒马尔罕的牢房里,帖木儿显然没打算在有生之年给他放出来了。


「这帖木儿当真是脑子进了水,明明已经都把奥斯曼国的皇帝都抓起来了,现在那奥斯曼地区到处混乱一片,他不去西边接收胜利的果实,怎么还跑到了咱们的地盘上来。」


「狼子野心的家伙,真以为咱们大明就是这般好惹的吗。」


朱英的骂声得到了朱元璋及六部尚书的同意。


帖木儿这么一搞,让大明很是被动啊。


大明的兵力现在已经在快速发展骑兵,但这需要时间来酝酿。


草原那边的军事基地,已经是在不断的培养了,即便是不断


吸收草原部族,但是想要短时间冒出一批数目可观的骑兵队伍来,还是非常困难的。


其中的难点主要是体现在忠诚方面,倒不是人数方面。


一个骑兵的培养,首先需要训练他的个人素质,然后就是思想教育,像是其中的百户及百户以上的外族军官,还需要让他们从草原来到京师的军事学院进行学习。


大明在培养骑兵的同时,也需要顾忌到培养出来的骑兵对大明的忠诚。


否则到时候听调不听宣又怎么办,远在草原地区的骑兵队伍,很容易就变节,别人往草原上一钻,大明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现在可不是跟北元对战的时候了,不能再像是之前那样,耗费大量的钱粮去放肆扩军。


培养方式也从吸收外族人员变成了训练大明汉人骑兵。


至少在现在来说军官级别的,基本上要保障汉人的高比例压制,这才能不会生出大乱子。


目前已经有了些小摩擦,但总体来说问题不大,也没办法避免。


至于说把骑兵开往吐蕃去,这很不现实。


所以朱英才会吐槽帖木儿的恶心。


吐蕃听着好像是小地方的感觉,实际上疆域非常辽阔,这可是相当于后世国土面积的八分之一。


然而现在的吐蕃,只是名义上归属于大明统治。


洪武三年,朱元璋就开始对吐蕃进行招抚,册封了一大堆的上层人士指挥同知、元帅、万户等不同等级的官职,初步建立起了在吐蕃地区的行政建制。


实际上吐蕃其实跟藩属国没啥区别,个中体现就在于大明无法收取赋税。


直接疆土跟名义疆土的区分,就在于赋税这块。


「殿下,这次帖木儿进军吐蕃,恐怕是在向我们示威。」兵部尚书茹瑺有些无奈的说道。


朱英疑问道:「示威,什么个意思。」


茹瑺回道:「根据海上传来的消息,我们大明远洋舰队已经是抵达了中亚的海边。」


「因为季风的关系,所以咱们大明的宝船要在那边一直停留到年底才能启航。」


「那边的土著或许眼馋我们大明宝船,曹国公为了维护我们大明的威严,跟当地土著发生了冲突。」


「曹国公带着的是咱们大明的精锐,土著当然不是对手,目前连战连捷,攻无不克。」


朱英不由问道:「这跟帖木儿有什么关系?」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沿海北印度地区,目前帖木儿还没有打下来吧。


茹瑺有些尴尬的回道:「曹国公在那边灭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俘虏了很多奴隶,而那支军队,正是帖木儿去往北印度的远征军。」


朱英愣了下。


李景隆这小子,还挺能打的吗。


竟然把帖木儿的远征军都给灭掉了。


不过说起来也正常。


北印度那边的一向是战五渣,帖木儿打北印度几乎就没怎么遭遇过对手,相当于一路横推的局面。


两万人显然都不见得是帖木儿的直属部队。


李景隆带着去的,虽说只有三万官兵,可为了弘扬大明威严,其中大部分可都算是百战老兵,其中配备了足量的火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