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8章:被学霸统治的恐怖,国之栋梁(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就是说,黄观通过目前所得到的信息,已经推断出了美洲大陆的存在,并且还推断出了东北方向的白令海峡,已经越过整个东海。


如今所言之东海,指的就是太平洋。


这等抓寻蛛丝马迹的手段,跟后世的推理很是相像,也是现在刑部断案高手的学习方向。


而黄观是在礼部,并非是经常接触案件的分析和推理。


如果黄观以前参加过刑部的断案,肯定会有名头传来,朱英先前派遣狄玉森去詹士府,也了解过刑部的一些断案高手,可没有黄观的名字。


礼部右侍郎是正三品,但凡参与到断案中,必定会引起很大反响。


这意味着能够有这个推断,完全是黄观本身学识渊博,思路条理清晰。


这是个被严重低估的人才啊。


「很好,你的推断方向非常的正确,我曾经在


西域的时候,遇到过的那名流浪商人,确有说过关于那美丽富饶之地的事情。」


「那是块广袤无垠的陆地,比之我大明还要更加的宽广,地大物博,常年不缺粮食,位于东海之涯。」


说到这里,朱英对旁边的郭忠吩咐道:「让月清带着制作的地图过来。」


略微停顿下,朱英起身补充道:「不必了。」


转头对黄观道:「你随我去书房吧。」


黄观起身作揖领命。


书房里,叶月清还在更改地图。


「臣礼部右侍郎黄观,拜见太孙妃娘娘。」黄观恭敬行礼道。


叶月清看到黄观过来,起身回道;「免礼。」


而后看向朱英:「殿下可是有了新的想法。」


朱英回道:「黄爱卿是不可多得的大才,这次我让他过来,是共同参谋关于远征军行兵之事。」


叶月清自然明白朱英的意思,万福后便就离开书房。


虽说她是太孙妃,但陛下早有谕旨,禁宫中女眷参与政事。


这条对于爷孙俩来说,当然没给当回事,叶月清离开是不想在臣子面前表现出来。


叶月清走后,朱英招呼黄观到案台边来一起看图。


「这是我根据那在西域的流浪商人所述,描绘的简略地图,其中自我大明极北之地,有询问过东海女真,确跟其中描述相差无几。」


朱英指着白令海峡说道:「这里,便就是那流浪商人所言渡过东海之处,两地相连极短,约不到百里。」


「此地莫看百里不到,然极其凶险,极北之地常年寒冬,冰雪覆盖,船只不可渡。」


「想要渡过此地,唯有等候冬季,海面冰封,而后步行而渡,至于美洲。」


说到美洲,朱英随口解释了一句:「佛经有四大部洲之说,我认其或可为东胜神洲之所在,又因那流浪商人言之美丽富饶之地,便就取名美洲。」


黄观没在名字上纠结,既然是太孙取名,美洲亦无不可。


心中思量一番后,黄观指向亚洲东北部说道:「东海之遥,如若无尽,我方陆地与之美洲,犹如首尾相连,必然概括半方东海。」


「臣观殿下所绘之图,以东海女真描述,西域流浪商回忆,当极为接近,个中大明所绘之比例,尤为接近混一图测绘。」


「方才臣在心中,以九章算术第一章方田,第四章少广,第九章勾股结合立术,推断所须之路当有万里之长。」


「越近极北,则越发天寒地动,冰雪覆盖,地广人稀,难以于大军补给。其中御寒,粮食问题,为此次远征之最。」


简单点说,就是黄观根据地图的大小,加上自己对地志的了解,以九章算术为基础,结合心算出了大明北部边境到白令海峡的大概直线距离。


学霸嘛,还是八百年来最强学霸,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朱英神色平静,好似并没有被其所动。


「没错,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辎重,行军时间过长,而此地无所补给,难以为续,所到海峡,还需等候冰封,将士们的吃食很难保障。」


听到太孙所言,黄观仔细的看了看地图,说道:「臣认为,或许可走水路,以海船护远征军先行,沿海而北上,至于不能进之地,再下船步行。」


「此可保存将士体力,亦能运送御寒之物。如若离得近些,不妨多派遣些人手,助力运送辎重,静待海面结冰而渡。」


朱英眨了眨眼。


好像自己最近几天一直思索的难题,就这么被解决掉了?


从方才过来到现在,一炷香的时间都没有吧。



商高,就可以如此肆意妄为吗?


说到底还是朱英钻牛角尖了,因为早先知道船只过不去,在心里下意识的就忽略掉了乘船的可能。


再便是历史上也好,后世也好,经常会讲述步行横渡白令海峡,兼之太平洋辽阔,现在的船完全没有渡过的可能,所以潜意识里就忽略了船队的作用。


其实最近朱英已经感觉到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地方,或许再过个两天,就能想到用船来运送解决粮草的问题。


只是黄观的表现有些夸张了。


仅仅只是看上几眼,心中计算一番,不仅推断出了路程,还灵活的解决了粮草配送方案。


而且黄观在用词上也很讲究,完全没有自傲的体现,喧宾夺主的意思,照顾朱英作为太孙的颜面,充当解决问题的智囊。


然而这种感觉,让朱英有感受到前世考场里,自己面对试卷难题苦思冥想的时候,旁边的学霸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而后起身交卷,最后还是满分。


至此,朱英算是感受到三国演义里,曹操为何要杀杨修了。


这种感觉确实不太好受。


还好,朱英并非是妒贤嫉能之人,对于黄观这等人才的出现,最多的还是惊喜。


就现在来说,朱英都有一种黄观同志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的领悟。


「继续说说,关于补给上的一些细节补充。」朱英显然已经掌握了黄观的用法。


黄观也没藏着,心下略微推算后,开始讲述起来。


五万大军需要多少粮草,船队应该是什么配比,往返需要的口粮。


然后到如若海面没有结冰的应对方案,结冰后遇到冰层锻炼,士兵落水的救援方式....


黄观讲得非常的细致,甚至连基本的数目都已经算了出来,好像在来之前就已经打好了腹稿,现在只是复述一般。


这般连续讲了大概有一盏茶的功夫,朱英自然是没怎么听的。


这些具体的事务,完全可以事后让黄观写个章程,然后丢给兵部去参考。


作为太孙,他就没必要去计较这些细致的地方了。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