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八章 海纳百川(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若是远征,辎重应该怎么配置?”


在讨论之中,朱由检问起了远征行军的辎重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则整个大明也找不出几个将领能回答。


因为自从李如松、李化龙等人死后,大明军队之中,鲜少有人能出关扫北。


而戚金、便是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其中一人,因此他轻松回答道:


“大军远征行军、需要按照路程推算天数、再以一人一月一石粮食为主,这是最基本的辎重粮草。”


“除了这个、出征前、每人还要随身携带炒黄米二升。”


“这里二升黄米、一升碾为碎末、一升另包,另外还需要带一升五合面粉。”


“其中五合做成香油蒸饼,五合做炒面用烧酒浸晒,五合做炒面用盐醋浸晒,各自包好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若是南方远征,军队遇到大河阻挡,如果水深无船,那么就派善水者携带军中粗大绳索游到对岸,然后两岸把绳索立起固定。”


“固定之后、士兵们砍伐竹木,制作成木筏摆放在绳索上做成吊桥。”


“如果附近没有树林,那么就用长枪作为临时材料,捆起来放在绳索上,然后在上边铺设衣甲作为路面应急。”


“为了避免被半渡而击或者敌人设伏,吊桥造好后不会全部过河,而是先派选锋精锐部队过河。”


“等他们过河后、摆好阵型警戒保护后边渡河的部队,然后每过一队,就占领有利地形摆一队阵势,依次过河。”


“虽然这样处处小心,但也不得不考虑中伏的应对办法,毕竟布置的再好也不能避免所有事件。”


“比如说在经过幽谷密林、狭窄山路的时候,里边塘骑搜索完毕,也有可能疏漏没有发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遇伏,必然会首尾不相连,断成数个部分无法统一指挥。”


“因此在经过这种地方时、要变换队形为连珠倒卷法。”


“比如说以一千人为例,将这一千人分为十哨,每哨百人。”


“过山路时第一哨先进,走到第一塘位置,看塘兵举的什么旗,没有危险信息后就在此处对山列阵警戒。”


“然后第二哨越过第一哨前进到第二塘位置,如同第一哨对山列阵警戒,其余各哨按此顺序依次前进。”


“这样一来步步为营,就算敌兵伏发也能有了准备。”


戚金为朱由检做着解释,或许在他看来,这些知识并不算什么幸秘,但在眼下的大明朝,能找出将行军知识说的这么简单通俗的人,已经不足一掌之数了。


朱由检叫人记下,自己也想了想、随后又继续提问道:


“行军途中、若是扎营遇袭应该怎么办呢?若是在黑夜又该如何?”


这问题很重要,朱由检印象中、后金军就经常夜袭明军,所以他迫切的需要知道该怎么做。


对于他的问题,戚金也不紧不慢的解释道:


“在行军途中,要是有事需要暂停三五天或一段时间,除了安营扎寨布置工事之外,还要在营寨外一二里距离内修建烽墩,作为明哨预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