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子阅兵(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传万岁口谕,七卫一营每人赏钱八百!”


“万岁!万岁——”


赏钱的消息再次振奋了七卫一营的将士。


这是八百文啊,差不多是半个多月的军饷了。


这一瞬间、所有人都觉得,这几个月的训练是值得的。


他们得到了天子的认可,得到了皇帝的肯定,这下他们终于可以拍着胸口对外大喊“老子是天子选锋!”了


在将士们高呼万岁的时候,大辂也重新启动,很快越过了四万将士的拥簇。


朱由校本来有些意犹未尽,甚至热血上头,还想着再看一遍。


但是、当他走到七卫一营和三卫三营的分界处后,他立马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般,冷静了下来。


看着歪七扭八的三卫三营,朱由校这才想起来,七卫一营是自己弟弟精心操练的大明选锋,而大明真正的百万大军,多是三卫三营这样的乌合之众……


脸红……


这一刻、所有勋贵都无比的脸红,他们要求检阅七卫一营,差不多就是主动把脸伸到了朱由检面前,大声而有骨气的呐喊:“来!打!往脸上打!”


勋贵们憋屈无比,回想起自己的“睿智”操作,成国公朱纯臣甚至想要找一个坑跳进去。


他们只是憋屈,朱由校反倒是被精神降温了。


他甚至不想多看三卫三营第二眼,直接按照流程进了燕山大营,并在朱由检的搀扶中下了大辂。


“皇兄、现在该上选锋楼,看大军操演了。”


朱由检对着朱由校开口,随后解释道:


“臣弟会亲率勇士营操演,因此不能陪在皇兄身旁。”


“好好好,你且去……”朱由校笑着回应,随后看了一眼还没有跟上来的文臣勋贵,小声的对朱由检道:


“声势弄大些,吓一吓这群家伙。”


“行!”朱由检闻言,笑着回应,随后便翻身上马,从城中走了出去。


那群文臣和勋贵看着他离去的模样,纷纷侧目,不明白他要去干嘛。


倒是杨涟、心中十分清楚朱由检要干嘛,但是并未声张。


他跟着大臣勋贵们走进了燕山大营,随后登上了夯土城墙,上了选锋城楼。


不得不说、站在这十几米高的楼上,视野更加开阔,也更加清晰了。


在他们的俯瞰下,四万七卫一营的将士开始动了。


三卫三营的人马被人引进了燕山大营的城中,把城门口的大广场留给了七卫一营表演。


很快、七卫一营的将士便千万人如一体般,转向了城楼处。


三卫三营站立的三百步长,三里宽的空地上,开始有人摆放起了一个个人形的厚木盾。


这时、勇士营的三千骑兵从军中走了出来,等所有人看向他们的时候,便发现了换上一身鱼鳞甲和臂铠,腰间别着雁翎刀的朱由检。


当三千骑兵列阵站好,朱由检便在满桂的手中接过了一杆造型独特的火铳。


这杆铳长一尺三寸,有两管、如后世的双管猎枪一样。


在文臣勋贵的不解中,朱由检举起这火铳高举道:


“上药!”


随着他开口,三千骑兵一个接一个的开始将马背上别着的火铳取出,与朱由检手中的火铳一样,并取出了两个三角形的纸包,咬破后将纸包分别灌入双管之中。


随后他们取出一根签子开始捣鼓枪管,数个呼吸后收起签子别入火铳下方,举着枪纷纷准备了起来。


朱由检的身旁,一个旗手得到了朱由检的准许后,便开始挥舞旗帜。


忽的、三千骑兵开始策马,向着三百步外的木牌冲去,朱由检和满桂亦是如此。


三千骑兵向着木盾冲去,随后散开、分为二十支,向着那一百多木盾冲锋。


距离越来越近,没有一个人降低马速。


就在所有文臣都以为勇士营要冲阵的时候,这时在距离十五步的距离时,二十支人马开始大迂回,在迂回的同时扣动了手中火铳的扳机。


“砰砰砰——”


如炒豆子般的响声络绎不绝,更有白烟渺渺升起,弥漫着,遮盖了所有人的视线。


这时杨涟和左光斗等人都发现了不对劲,甚至姚宗文等人也是如此。


“这是自生火铳?”


明朝并不闭关锁国,名扬海外的自生火铳他们也知道,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朱由检一声不吭就把这种东西搞了出来。


至于他们所采用的战法,已经是明代后期十分普遍的面突战术了。


明军骑兵仗着甲胃齐备,经常使用这种面突在近距离冲击敌军。


只不过、边军用的是三眼铳,而勇士营采用的是双管自生火铳。


那些木盾的下场,姚宗文等人不用多想都能知道,多半是被打的面目全非了。


想到这里、他们只是觉得新鲜,并没有做出什么太大的反应。


而这时、三千骑兵撤退,七卫之中走出了一千人马。


他们在距离木盾五十步的位置站立,随后举起了自己那长四尺有余的单管火铳,纷纷开始斜着灌药。


不过与三千营不同,他们灌药之后,却用一小块麻布包裹着圆形铅弹,用签子将铅弹捣鼓进铳管底部。


这个过程十分枯燥,足足花费了十几个呼吸的时间。


不过当他们都装填好了之后,便开始站成三排,随后第一排开始举枪,扣动扳机。


伴随着“啪啪啪”的炒豆子声,弹丸被打出枪膛,而第一排士兵当即蹲下开始填装弹药。


第二排士兵见状上前越过一个身位,瞄准后扣动扳机,随后蹲下装填。


第三排这是走上前两个身位,扣动扳机后也蹲下装填。


这时、第一个蹲下的士兵装填完毕,站了起来举枪,如此反复,线列也在不断前进。


这样的前进、是被文官和勋贵所不解的,便是传统的明军将领也难以理解。


好在这个时候王承恩替朱由检陪在朱由校身边,因此杨涟开口询问道:


“王掌印,这火铳手的射击之法,为何与沐氏火铳射击之法不同?”


“回杨都给事中……”王承恩在朱由检身边,耳濡目染下也知道这样的射法是针对什么兵种,因此解释道:


“此种射击之法,是应对两军军阵逼近时的射击之法。”


“殿下曾说、这看似很傻的射击之法,只要靠近了敌军,并且不断排铳射击,便能在三轮排枪内击毙敌军前三排五成以上的将士,将敌军气势击垮……”


“而如果是以步卒对骑兵,便可以用车营法,一人射击,两人装填火药和弹子。”


“嗯……”听到这话、杨涟虽然并不是很认可,但还是没有说些什么。


只是等步卒排枪完毕,继续静静的观看。


接下来、大军演示了如果遇到敌军骑兵的战术。


这战术十分简单,就是迅速用明军的战车围成一个圈,随后透过战车竖起来的车板炮口,举铳对外射击。


不过相比先前的排枪射击,这种防守型的射击更为简单,便是两人装药,一人射击,以求对外的骑兵造成杀伤。


这时、王承恩也对朱由校解释道:


“万岁、因为天子亲自,因此殿下下令全军不能使用火炮,不然这车阵应该还有火炮配合。”


“嗯嗯……”朱由校看的津津有味,并不觉得枯燥。


不过到了这里也就差不多了,因为目前朱由检设计的军械中,只有这自生火铳成功制造出来,火炮还八字没有一撇。


因此、在火铳手表演完了之后,便轮到了朱由检指挥。


在皇兄眼皮子地下,他先后指挥了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


随行的起居注官,看着眼前的一幕,拿起起居注便挥笔记录下了“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等诸多毫不吝啬的记载词汇。


等时间来到午后,朱由检便指挥大军重新聚集为两个红袍银臂铠的大方阵,自己策马到了城下后,走上了城墙,并对城头的皇兄作辑道:


“大军操演结束,请万岁评价!”


“自然是很好了,就是苦了你这段时间的辛苦了……”朱由校心疼的看着在太阳底下骑马晒了一个上午的朱由检。


他的脸红扑扑的,脸上满是汗水,领口的衣袍都湿了一片。


不难想象、估计过两日后、朱由检会变黑不少。


“行了、散了吧……”朱由校上前,从王承恩手中接过麻布为朱由检擦了擦汗。


可怜刚刚上城墙的满桂、孙应元,两人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便听到散了这句话。


他们立马示意跟上来的旗手,而满是汗水的旗手闻言,也只能走到围栏边上挥起了旗语。


在旗语的传递下,四万大军整齐的分成四十二支千户小队散去,十分有序。


“万岁、该前往天寿山祭祀光宗贞皇帝和神宗显皇帝和历代先帝了……”


这时、韩爌站了出来,提醒朱由校不要忘了礼制。


朱由校点了点头,随后看着满头大汗的朱由检,实在不忍心让自己弟弟再跟去,便对朱由检说道:


思路客


“弟弟就留在大营吧,派一卫将士随行便可。”


看惯了七卫一营,朱由校实在不放心把自己的安全交给京营和三卫的兵马。


朱由检也懒得去看朱常洛,因此点头后对满桂和孙应元道:


“满参将、孙指挥使,便由你们领一卫兵马护送万岁与诸位臣工前往天寿山……”


“末将领命……”满桂二人激动的接令,他们根本难以想象,半年前两人还是寂寂无名之徒,眼下居然能获得随行拱卫的资格。


他们连忙去调动人马,而一刻钟后,朱由校便在朱由检的注视下,在腾骧左卫的拱卫中,向着天寿山出发。


过了片刻、朱由检才松了一口气,随后皱紧着眉头对王承恩喊道:


“承恩啊!快点帮我脱甲,累死我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