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昆仑监察使司(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既然这样,那明日我会让五军都督府下发条子,准许你们募兵四营,至于募兵时间看你们自己。”


说罢,朱由检端起了茶,朱聿键也知道这是送客,因此作揖回礼,后退走出了长春殿。


瞧着他走出去的背影,刘炳文这才对朱由检作揖道:“殿下,您这么在意唐国,为什么不售出拖拉机给唐国?”


“如果分出拖拉机给唐国,哪怕只有一百台,恐怕他们也能很快在利未亚站稳脚跟,国朝也就不用给出那么多东西了。”


“拖拉机……未来二十年,除了大明和齐国,其它藩国是不可能拥有的。”朱由检放下了茶杯。


他心里清楚得很,大明有马六甲,齐国则是太靠北,这些地方欧洲人都看不到摸不着,因此可以肆意使用蒸汽机。


可如果把蒸汽机发给藩国,那藩国倒是容易站稳脚跟了,但欧洲人偷学的几率就更大了。


因此,朱由检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来做准备。


二十年的时间,大明差不多可以进入半农业,半工业社会了,齐国则是能全面进入工业社会了。


尽管这个“工业社会”的标准很低,但不管怎么说,从生产力来说,两国都能碾压各国了。


更重要的是,二十年后,齐国基本可以控制南北亚墨利加,并且在两大洲的东海岸建立城池,与唐国贸易往来。


届时,齐国和大明的商船肯定是采取蒸汽动力的,因此想要掩盖都很难,索性放开,让一众藩国跟着进入工业社会。


在大明没有倒下前,诸藩是不敢轻易反抗《宗藩条例》的,因此只能抢占欧洲人的资源和殖民地。


等地盘都争抢的差不多了,资源也抢的差不多了,那也就是爆发战争的时候了。


在朱由检看来,大明宗藩体系下,最容易爆发战争的还是南亚,因为这里挤了太多藩王。


以当地的土地来说,当人口超过两亿,那当地基本就会陷入粮食短缺。


粮食的话,齐国、大明都可以对当地进行贸易,但其它的资源短缺就不行了。


许多藩国可是连煤炭这样的重要资源都没有,因此他们只有去争抢其它藩国的。


不过,这场战争爆发时,或许朱由检早就入了土,因此也就不为他所关心了。


“其它剩下的藩王也都商量好了吧?”


朱由检对刘炳文询问,刘炳文闻言作揖回礼:“都商量好了,就藩利未亚的东部以及中西部,和唐国紧邻的有两个国家,分别是淮国、吉国。”


“两国前者在南,后者在西,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和唐国一起对抗当地的欧罗巴殖民者。”


刘炳文说出了朱由检的安排,这三个藩国,基本就是大明宗藩体系堵在欧洲人家门口的三只勐虎,在苏尹士运河开通前,两方会爆发不小的碰撞。


至于苏尹士运河的开通,这个聚宝盆,朱由检暂时还没有心力去开发,或者说他准备把这个事情留给朱由校,朱慈燃去做。


大明在利未亚的力量,目前还不足以和奥斯曼抗衡,步枪虽然犀利,但弹药是一个硬伤,况且朱由检也没有心力对抗奥斯曼,他目前心思都在齐国那边。


在大明这里,他只需要继续巩固自己建立的宗藩体系,帮助藩国扎根,同时把大明的银行体系树立起来,外加上收复乌斯藏、拿下恒河北、西域、漠北,基本他就没有什么事情要做了。


可以说,现在的大明不需要搞什么大行动,要做的就是简简单单的苦练内功,开发已经到手的各种地方。


至于怎么整治燕山,怎么整治顽固的保守三党,这对于朱由检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燕山不需要怎么整治,只要他在大明,燕山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办事,唯一要做的就是查贪腐。


至于保守三党,目前他们可以说是真正的保皇党,因为他们是最不想让朱由校下台的人,朱由检不可能去剪除自家哥哥的羽翼。


因此他要做的,实际上就是维持平衡,然后根据齐国的发展,每年送出去一批燕山官员。


这么想着,朱由检觉得有些乏了。


“我去休息一下,除非有比较重要的奏疏,不然就都放在桌桉上,等我睡醒之后自会处理。”


“是……”


朱由检起身走向了寝宫,刘炳文闻言也让人小心些,别吵到了朱由检。


他们这边的事情结束了,但万里之外的事情却刚刚开始。


六月初九,历经近一年的时间,大明第二次下西洋的船只终于抵达了利未亚南部的开普敦。


当然,此刻的开普敦只是欧洲人进行贸易的聚集地,实际上并没有哪一个国家实际掌控这里。


不过,当大明的船只抵达这里后,这里便有主了。


“这里便是南昆仑吧?”


“真是风景壮美!”


开普敦那简易码头上,当数以千计的兵马和工匠上岸,远处破烂集镇里的白人们还在观望,并且捏了一把冷汗。


今天一早,徐霞客就让百余骑兵带来了大明即将掌控南利未亚的消息,对于只有一千多白人的开普敦集镇来说,上百骑兵简直是他们不敢想象的实力。


眼下,当他们看到了明军那数千军队的时候,他们更为庆幸自己没有反抗,不然恐怕现在面对他们的就是枪炮了。


“驾!”


在担惊受怕中,这一千多白人等来了徐霞客和数百身着甲胃,腰别骑铳的骑兵。


骑在马背上,徐霞客并没有对这一千白人苛责,而是直截了当的宣布道:


“从今天开始,这里就是大明朝南昆仑监察使司的驻所,此地更名为南昆仑府,设昆仑县。”


“你们在这里居住,就得按照大明的律法行驶,一旦触犯律法,定斩不饶!”


“至于赋税,今日开始,这里的赋税按照十税一进行缴纳,没有商量的余地。”


“当然,今日后,皇店会在这里设立,你们再也不用去东方,而是在这里就能买到来自大明的各种商品了。”


徐霞客打一棒子,给一甜枣,先是说了税收,又说了商品的好处。


这些话,是阎应元教他说的,而阎应元和颜胤绍两人则是南昆仑监察使司麾下两府的知府。


颜胤绍作为东昆仑知府,已经带着一营兵马,三千工匠登陆了仙劳冷祖岛,将当地设为了大明南昆仑监察使司的东昆仑府。


剩下的两营兵马和五千多工匠,则是和阎应元一起登陆了开普敦,将利未亚南部设置成了大明的南昆仑府。


原本吴阿衡作为南昆仑监察使司的监察使,这些事情应该是他做的,但吴阿衡平叛瀛洲耽搁了许久,估计要等半年后才能抵达南昆仑。


抵达南昆仑后,阎应元当即展现了自己的治理能力,他在沿海的许多天然港口驻兵,留下工匠,然后带着大队人马登陆开普敦。


这还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他对南昆仑的开发理念。


“明日起,皇店开放,但不需要金银,只需要奴隶。”


“如果你们不愿意要货品,那也可以直接用贩卖奴隶,价格明日会张贴出来。”


徐霞客翻译着阎应元给他的文书,而当地的商人闻言也眼睛发光。


在利未亚这块大陆上,战败部落的男人基本都是被杀,如果有人要买,那战胜的部落会很乐意卖出去。


白人们发现了商机,因此都开始期待起了明日那皇店的告示。


他们想问徐霞客一些问题,但徐霞客却转身离去了,让他们十分失望。


倒是在徐霞客返回码头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阎应元和一些燕山建筑学的官员在讨论如何修筑昆仑县的港口和城池。


“徐侍郎……”见到徐霞客回来,阎应元作揖行礼,徐霞客也下马回礼。


“事情都已经公布了,那些欧罗巴人想必不会知法犯法,毕竟朝廷的这么多兵马在这里。”


徐霞客看了一眼那几千拱卫营的兵马,然后才回过神来继续说道:


“我会留下一些翻译给阎知府你,今夜船队补充一些澹水后,我便要带船队沿着利未亚西海岸北上了。”


“按照当初和殿下说好的,这次我们得航行到巴尔德峡(直布罗陀)才行。”


徐霞客这次下西洋,接到了朱由检的王诏,必须得探明到直布罗陀海峡的航道,然后在当地补给后,送上一封他的手书给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国王费利佩四世,等待消息就可以踏上归途了。


之所以这次不直接和欧洲各国开展外交,主要还是因为船只数量不足,远远不足以用来宣扬国力。


这次下西洋主要是建立南昆仑监察使司,等南昆仑监察使司走上正轨后,那大明就可以一口气派出现役八支舰队里的四支舰队前往欧洲,向欧洲各国展示一下武力,从而让日后齐国购买美洲殖民地的阻力变小。


阎应元很清楚徐霞客身上的任务,因此他没有过多阻拦,而是作揖回礼:


“那就祝徐侍郎早日归来,相信等徐侍郎回来的时候,此地已经屹立起数座我大明的城池了……”


“这是自然。”徐霞客十分骄傲自己能为大明探明这万里海疆,同时他也更激动自己还有第三次下西洋的使命。


二人寒暄一番,接着便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去了。


至于南昆仑监察使司的设立,也在天启十一年六月初九这一天,随着阎应元等人的登陆而彻底确定了日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