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八十五章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驾……驾!”


“砰砰砰——”


五月,在林丹汗西迁的同时,他也派出了一些哨骑密切关注明军动态。


在夏季的尹犁河谷外围,双方展开了小范围的接触战。


双方以几十人为规模,不断接触,不断撤退、追击。


不过能发生这种局面,也说明明军距离蒙军的距离不远了。


事实也证明,他们确实距离不远了。


“哔——”


哨声响起,所有明军勒马,坐视远处数十蒙古游骑奔逃退去。


“别追了,参将说过,不能追的太紧,把他们驱赶到碎叶水以西就足够。”


明军骑兵小队的队正吹哨同时勒止了手下兄弟的追击行为,也说出了上面的军令。


一众明军骑兵闻言也不敢抱怨,只能在碎叶水以西的戈壁滩游弋,直到酉时才返回了碎叶水以东。


数十支小队返回,他们的归途则是一座盘踞在碎叶水以东的城池。


若是跟随他们走进城池,那在进城池之前便能看到城门甬道之上的木匾。


“这就是大唐的碎叶城,只可惜我们是看不到一点汉唐风采了……”


站在碎叶城的城楼前,曹变蛟双手扶着沙化严重的夯土女墙,身后跟着刚刚抵达此地的李定国。


一个多月的时间,虽然没有经历较大的战事,但沿途赶路的风沙还是给李定国的脸上带来了一丝成熟的痕迹。


听着曹变蛟感叹,李定国百感交集。


他转头看向城内,却见城中游荡着一些高鼻深目的回回人,城中显目的建筑也基本是回回之风。


他们的数量并不多,不过这并不是在此地居住的人少,而是林丹汗在三年前攻陷这里后,便已经对当地的百姓屠戮一番。


这次他西迁,又带走了没能藏起来的绝大多数回回人。


眼下整个碎叶城虽大,但城中百姓不过四百余人。


相比较下,曹变蛟他们带来的一营兵马或许是碎叶城自高仙芝兵败怛罗斯之后,这城中所经历最多一次汉人的时候。


“这地方不错,夹在夷播海(巴尔喀什湖)和热海(尹塞克湖)之间,又有碎叶水提供水源,河西还有一片沙海作为屏障,若是好好开发,养民数万不成问题。”


曹变蛟的话把李定国拉回了现实,他闻言颔首道:


“城外还有之前北虏开垦的九千余亩地,养兵三千应该不成问题。”


“算算时间,眼下拖拉机应该已经从嘉峪关运出。”


“这次国朝暂停了南北各省的拖拉机发放,专门供应了三万六千台拖拉机前来。”


“除了播种、收割的时候需要用人多些,犁地仅需不到十一万人,便能轻松开犁千万亩耕地。”


“呵呵……”曹变蛟笑了笑:“眼下的西域可没有那么多熟地供播种。”


“我们一路走下来,这西域之地的土地也就百万亩,北虏不依赖米麦,少量吃些便足够,但我们不同。”


“眼下河西已经组织了三万多移民前来,不过大抵是不会移民到碎叶城的。”


“碎叶城在铁路未能修通前,恐怕还是以军镇为主。”说到这里,曹变蛟看向李定国:


“你小子,肩上的担子不轻。”


曹变蛟的话似乎是在告诉李定国,这碎叶城将是他日后的辖区。


对此,李定国有心反驳,无力开口。


他知道这事情是齐王殿下定下的,但他也知道能为国驻守碎叶边塞是荣耀。


他只希望殿下慢些走,等他从碎叶城回京城后,带他一起走。


“你好好研究一下怎么收拾碎叶城吧,反正城内的回回,过些日子我会都带回河西,这里可供你大展身手。”


拍了一下李定国的肩膀,曹变蛟也笑着摇头走下了城头。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李定国走到了曹变蛟刚才的位置,他眺望碎叶城外西北。


然而,除了缓缓流淌的碎叶水,便只有稀疏的草地,辽阔的天穹可供他观赏。


明明夏季的草原应该绿意盎然,但林丹汗带着大部人马西迁,许多草地几乎被吃成了冬季的模样。


好在有碎叶水在,只要建设水渠、堰堤,以碎叶水来灌既十数万亩耕地还是不成问题的。


“三年……希望三年后殿下还在吧……”


叹息一声,李定国也转身走下了城头。


几乎是在他走下城头的时候,作为西征明军北、中、南三路大军的后勤中转站,只是一片营地的轮台县也在朱辅炬的治理下,有条不紊的为各部兵马运送粮草。


五月初十,这是嘉峪关辎重队第四辎重队运抵轮台县的日子。


与辎重队一同抵达的,还有足够三路大军吃上一个月的粮食和一些军需物资。


“麦子两万石,米七万四千六百三十二石,水泥一千五百吨,拖拉机八百台,豆料……”


轮台县的营地外,覆盖了皑皑白雪的天山成为了明军的背景板。


朱辅炬带着军中百余名军需官在检查刚刚运抵的辎重情况。


检查过后,朱辅炬和负责运送物资的守备对了一下名录,确定没有问题后他又说道:


“你们五千五百四十五人,回程就按照五千石米,豆料一千石来拨发,没有疑问吧?”


“回参将,没有……”护送辎重队的守备作揖回应,朱辅炬闻言也转头对身边的军需司马说道:


“留五千石米,一千石豆料给他们,另外向在玄池驻扎的北路军运送两万石米,五千石麦,两千石豆料和五百石水泥。”


“向碎叶城运送五千石麦、两万石米,三千石豆料,五百吨水泥,八百台拖拉机。”


“剩余的物资,除去五百吨水泥,其余尽数发往疏勒镇,交付满都督。”


朱辅炬有序的下令,在他的命令下,驻扎在轮台县的一些先头辎重队开始转运物资,同时朱辅炬也准备起了在轮台建城的事情。


在各类工厂机械运抵西域前,西域的水泥只能靠河西供给。


想要建一座轮台城,哪怕仅仅只建造城墙,所需的水泥恐怕也需要数支辎重队转运才行。


好在由于时局情况不同,大明安西行省的省会极有可能设置在尹犁河谷的亦力把里,因此轮台县只要作为一个转运城镇即可,不需要太大规模。


朱辅炬算了算,按照高一丈三,宽一丈,周长六里来算,那最少需要明制两万吨水泥。


算上城内建筑,三万吨水泥基本是可以搞定轮台城的。


以辎重队的运力,差不多需要转运两次才能满足轮台县的需求。


不过,大明需要在西域筑城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修葺的也有很多。


例如疏勒、碎叶、玄池(也迷里)这三座城池都是夯土,需要最先重建。


之后还需要再玄池北部地区恢复唐代的一些城池,并向北一直修建城池,直到与岭北行省的岭北城邻近才行。


弄完这些,西域境内的所有城池也得重新修葺,所需花费不下三百万两。


朱辅炬还是第一次参与这么大投入的后勤工作,因此这份文册他翻来覆去看了许久,确定没有问题后,才派人送往了京城。


等这份文册送抵京城的时候,如朱慈燃预料的一样,朱由检开始转移兵权,而最先转移的就是军队后勤的问题。


满桂请求设省的奏疏和朱辅炬的《抚西域奏疏》被同时送抵东宫。


对于满桂的奏疏,刚刚新婚不久的朱慈燃还不觉得有什么,但对于朱辅炬的奏疏,他就有些犹豫了。


进入天启十九年以来,北方旱情是有些消退,但它依旧存在,并且四川也遭受了旱情,南直隶依旧干旱。


由于目前还有九条铁路在建,每条铁路的投入都是三百万两左右,因此大明在钱粮上还有些窘迫。


“振武伯,您看这件事可以推后吗?”


朱慈燃拿不定主意,最后起身亲自将手中奏疏拿到了旁边孙传庭的位置上。


孙传庭见状起身接过,打开看了看后,似乎很满意的颔首道:


“这朱辅炬在北军之中还是比较出名的,能打硬仗,也能治理地方。”


“他报上来的这三百万两,基本没有问题。”


“要是朝廷钱粮不足,必须推后,那可以暂时推后西域内部城池的修葺,先主要把边塞城池修葺一下。”


“殿下可以回批,让朱辅炬再报一份边塞城池修葺和修建的费用。”


孙传庭记得朱辅炬,他在围剿西套马匪上立下了不少功劳,治理军队也是一把好手,不然也不会四年就从军需官升为参将。


“那就好……”朱慈燃松了一口气,随后拿出满桂的奏疏说道:


“满桂请求设省,这件事情齐王叔与我说过,准备将此次收复的西域地区设为安西、北庭两个行省。”


“天山以北,除轮台县以外,其余皆为北庭,以南则是为安西。”


“并且从设省之日起,流放的犯人分为两等,轻者的流放北庭,重则流放岭北。”


朱慈燃说着朱由检的安排,这也能看出他对朱由检的政策,确实是实打实的“萧规曹随”。


因此,孙传庭对此并无异议:“既然是殿下说的,那就按照齐王殿下说的照办便是。”


“不过,京嘉铁路似乎可以派人继续勘察,按照齐王殿下所说的,在西域修建两到三条铁路了。”


“嗯……”朱慈燃应了一声:


“今年京嘉铁路应该能修通,之后连接继续修下去也不是问题。”


“京陇铁路目前还有六百里修通,这两条铁路修通之后,只维持京嘉铁路的延续,那应该不成问题。”


朱慈燃在算账,毕竟大明眼下天灾不断,并且大明目前完全拿下安西、单于、北庭三省,对这三省的投入和移民也得跟上。


亏了林丹汗西迁,卷走了大部分盘踞在这些地方的蒙古人,虽然给大明留下了空落落的城池和荒废的田地,但也带走了绝大部分隐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