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665 修改图纸(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主任,我觉得,咱们不能等着,什么事都不做。”


易中海平静说道。


其实,在他心里,能够将这件事做好,对他帮助很大。


一来,做好了高压锅,能够证明他的实力,让轧钢厂的人知道,他易中海作为八级钳工是有本事的。


二来,能够为十车间带来好处,车间里的工人自然会向着他,郭大撇子也会倚重他,从而确立在车间的地位。


三来,也能为国家做贡献,不期望跟杨小涛那样这个奖励那个表扬的,只要能够将污点洗掉,哪怕洗一点也好。


可以说,只要把这锅搞出来,好处多多。


哪怕大头归到杨小涛身上,他也有的赚。


所以,回到住处后,听了会傻柱的抱怨,就在心里琢磨着,这事该怎么办。


“易师傅,你有什么想法?”


郭大撇子正愁着,现在听易中海这么说,立马来了兴趣。


“主任,昨天回去后,我就在琢磨着,要是等到明天橡皮圈弄来了,咱们再去挣,十有八九挣不过二车间的。”


“毕竟,他们做的最快。至于质量,这点都是锅,差不了多少。”


郭大撇子点头,他对高压锅的印象也是如此,只要部件到位了,哪个车辆师傅做不出来?


无非就是快一步慢一步罢了。


但就这慢一步,要命啊。


“易师傅,您直说吧,有啥想法?”


易中海很满意郭大撇子的态度,这主任平时也是个不怕事的,手下有几个亲兄弟撑腰,为人更是奸滑,大错不犯,小错也不让人抓着,据说跟车间里几个女的不清不楚,家里的女人还不知道,能够做到这点就比许大茂强。


“主任,我是这么想的。”


说着,易中海将自己的想法告诉郭大撇子。


其实就是对高压锅进行修改,将锅盖与锅体结合部拉长,改变原先的构造,这样橡皮圈被两道铁板固定住,正好保持锅体的密闭性。


这可是易中海参考蒸汽机的构造想出来的办法。


当然,他是不会说出来的。



郭大撇子两手拍在一起,“妙,妙啊!”


“易师傅,你这法子不错啊,不错。”


“只要咱们现在就搞定了,明天送来橡皮圈,那也是我们十车间先成功的,其他几个还有脸来抢?”


“哈哈,到时候,这块肉就是咱们的了!”


郭大撇子差点跳起来蹦两下,缓解心里的兴奋。


“易师傅,抓紧时间,咱们争取下班前,搞出来。”


“好,我这就去。”


说完,易中海就去工位上准备。


其他人听说又要干起来,都禁不住好奇。


郭大撇子让人全力配合,不少人就在外面等着。


秦淮茹听到后,立马将手上看不出模样的工件扔到一旁,过来看热闹。


这会儿,易中海已经开始加工,周围人都紧张看着。


虽然不清楚为什么重新做,但他们不管这些,只知道,若是成功了,他们十车间就发达了。


西北车间。


杨小涛将做完的部件放在一旁,然后找到沈荣。


“沈组长,我需要这些部件的图纸。”


沈荣吃惊,“小涛,你知道,这些东西不能给你的。”


“沈组长,我知道这些。”


杨小涛清楚,这是沈荣对他好,毕竟知道的越多,越难以离开。


“组长,我不要整体的,就要这一部分。”


说着,杨小涛指着自己做的部件。


沈荣思考片刻,反正陆陆续续的图纸都被杨小涛看过,真要有心也能自己画出来。


再加上刘大明在一旁看着,“行!你等着!”


沈荣离开,一旁的刘大明开口。


“小涛,你要干嘛?”


杨小涛也没隐瞒,“刘工,你说这么精密了,要还是不行,怎么办?”


“怎么办?继续搞呗!”


“要是还不行呢?”


“这个…”


杨小涛知道,他们不会轻易放弃。


“既然这条路有不通,为什么不试试找别的路呢?”


“活人岂能让尿憋死?您说对吧。”


听到杨小涛的话,刘大明突然想起,面前的这家伙可不仅是八级钳工,更是九级工程师啊。


从他手上出来的设计产品可是不少,拖拉机这样的大玩意都搞出来了,说不定还真有办法。


“你想,修改图纸?”


“我想试试。”


刘大明不说话了,反正,只是试试。


没准,能成呢。


没一会儿,沈荣拿着一叠图纸递给杨小涛,还嘱咐他不要弄丢了。


杨小涛点头,拿着图纸离开。


“师傅,他要干嘛?”


“干什么?当然是改图纸了!”


“改图?他?”


沈荣一脸的疑惑,而刘大明却是带着骄傲的抬起头,“你知道吗?他在轧钢厂可是九级工程师呢。”


沈荣张大嘴,良久长出一口气,“这家伙,脑子怎么长的!”


离开车间,回到住处,杨小涛将图纸放在床上,随后将铁盆子扣过来,坐在上面看起来。


一张张图纸看过后,杨小涛对整块物体有了印象。


“这应该是长筒状的物体。”


杨小涛看着整体弧度,再想到自己参与的项目,心里更加确定。


随后看着报告中给出的结论,在强大压力下,接口处无法保持紧密性。


所以,就需要他们做出更精密的部件,依此来增加严密性。


“直接让钢铁厂搞个模型浇筑不就成了。”


杨小涛有些不理解,前世看电视先说,虽然不知道里面的结构是啥样,但外面看起来都一个样啊。


而且前世外国搞的那个外壳不就是十五厘米后的超厚钢铁?


这东西,又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


结实就行。


可转念又一想,这么简单的事,是个军工技术专家都会啊。


那为什么不采用?


只有一个答案,他们不需要这样的外壳。


或者说,现在的他们,还在摸索中,寻找着最合适的外壳。


而外国的十五厘米厚钢板,或许只是最后没有办法的选择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