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842 抗盐碱玉米(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然,实验玉米的事情杨小涛挑着说的,小薇无意中的惊喜也被他说成无意中的发现。


毕竟有些事解释的越多破绽也就越多。


周四一早,杨小涛就开车离开杨家庄,并且说等周日再回来。


一路上心里挂念着院里的玉米,开车回到四合院后,杨小涛就直奔家里院子。


站在门口,杨小涛看着八颗玉米长的挺高,叶面宽大且厂,虽然玉米棒子不大,但也不小。


说明这些玉米都具备较强的抗盐碱性。


杨小涛走到近前的玉米,伸手去捭棒子。


下一秒,杨小涛觉得不对。


棒子很轻,而且手捏下去,没有充实感,反而有点软。


杨小涛顺手扒开皮,果然,里面竟然只有棒子,没有一颗玉米粒。


这一刻,杨小涛的呼吸加重,心里更是沉甸甸的。


放下棒子,又去摘下一颗。


同样的,还是没有玉米粒。


杨小涛不敢相信这结果,前天获得成功后他还欣喜若狂,觉得自己找对了方向,还命名为血玉,可转眼间就被打脸了。


果然,事不到头,祸福难知!


都说万事开头难,却不知道,后面一山还有一山高。


连续掰了六颗玉米,结果都一样,只有空空的棒子,里面没有一颗玉米粒。


杨小涛有些泄气。


“或许,失败了就是失败了。不必在渴求!”


心里想着,走到最后两颗玉米跟前,同时掰断,然后扒开玉米皮。


咦?


猛然间,杨小涛看到一颗玉米上竟然稀疏长着几颗玉米粒。


这一瞬间,杨小涛有种不真实感。


这,只要有长的,就能继续种植啊。


当真是,苦心人天不负啊!


杨小涛小心的将这颗玉米放在一旁,又扒开最后一个。


结果,还是没有。


不过杨小涛已经找到了玉米粒,那接下来的实验,也能继续下去。


“十八粒玉米。”


书桌前,杨小涛看着摆放整齐的玉米粒,这些都是小薇小心翼翼取下来的,每一个都是饱满状态。


“小薇,看一下有什么不同。”


杨小涛取出一把C型玉米的种子,两相比较。


小薇上前,小手各自搭在一颗玉米粒上,仔细感应一番。


随后,杨小涛的心底里就知道两者最根本的区别。


能量的大小。


“也就是说,血玉内含的能量,是它的两倍?”


“咻咻!”


“有意思,有意思啊!”


杨小涛看着十八颗种子,又看了眼一旁的普通种子。


突然站起来,“管它什么情况,先种了再说。”


于是,院子里再次忙碌起来。


一粒粒种子埋进盐碱地里,浇水后,小薇开始“发功”杨小涛就等待结果。


晚饭前,杨小涛出门看的时候,十八颗绿苗长了出来。


这是个好兆头,起码都能长。


周五晚上,经过一天的“梦幻”生长,凭空多出来的两排玉米,让院子里的青色多了份厚重。


杨小涛看着一个个长势良好,叶子宽大的玉米,伸手掰下来棒子,剥开后看着里面的玉米粒。


只打眼一看,这血玉的产量要比C型玉米的高,虽然没细数,但玉米棒子上九成的地方都布满了玉米粒。


当然这棒子比起杂交玉米差的太多,就是和普通玉米相比,也不见优势。


棒子短小,玉米粒也小,但这是在盐碱地上种出来的啊。


“终于有个交代了。”


杨小涛身体陡然放松,这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可谓是心力交瘁。


就连小薇都累了,何况他这个主人呢。


坐在台阶上,笑着,笑着。


院里的人都看着杨小涛这滑稽的一幕,王大山走过来,这一阵也看得出杨小涛在忙活,就是不知道忙活啥。


“小涛,你这是咋了?”


王大山看着地上露出的玉米,那个头也太小了,还有那玉米粒子,要是磨面粉得更少。


“王叔,没事,没事。就是想到开心的事,高兴呢!”


王大山身后过来几人听了,都是好奇。


不过杨小涛这么说,他们也没多问,见没事都回了家。


院子里其他人见了也是散了,各忙各的。


贾家,贾张氏拿着窝窝头啃着,听大动静出来,一张老脸瞪着杨小涛,灯光下人影拉的老长。


“疯疯癫癫,早晚中风!”


“呸!”


一旁的秦淮茹盯着杨小涛院子里的两袋玉米粒。


“在那放好久了吧,浪费,可耻。”


贾张氏听了默默点头。


随后两人都摸了摸肚子。


“淮茹,要不你再去街道办看看?”


秦淮茹听了,眼中闪过一抹挣扎。


“过两天,我再去找傻柱。”


思忖良久,秦淮茹还是不死心。


贾张氏听了,也没坚持。


毕竟,那是傻柱啊。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