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964 总设计师(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夏老皱眉,“轧钢厂的总设计师?”


“对。”


刘怀民点头,“负责技术上的一切事物,包括新品研发,技术改进,产品质检以及相关事物。”


“怀民,你要知道,这整合起来的轧钢厂,可不仅仅是红星轧钢厂,计划里还会有包裹钢厂、机械厂在内附属配套工厂,你让他担任总设计师,会不会”


“牵强啊。”


夏老说着,实在是这总设计师,职责上,地位上已经跟书记、厂长齐平了,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厂长的权限。


况且,杨小涛太年轻了。


当一个副厂长负责技术问题他还能接受,这成了整个工厂的总设计师,有点过了。


“首长,杨小涛同志只用了几年就让轧钢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面的能力不用质疑。”


“即便如此,杨小涛也不往学习。”


“所以.”


刘怀民目光坚定,夏老抬起头来,“所以你想给他,加加担子?”


“对,这家伙,我是了解的,不给他电压力,他能开小差。”


“所以,我想看看他的极限,在哪里。”


夏老沉默,心中思索着。


只是手,已经在纸上写上杨小涛的名字。


而且位置,在杨佑宁的上面。


四合院,


就在夏老与刘怀民废寝忘食的时候,杨小涛等人却是用过丰盛的午饭,享受着团聚的时光。


冉父继续跟杨小涛交流工作上的事,冉母领着孩子在院子里玩耍,冉秋叶则是哄着孩子睡觉。


书房中,杨小涛将带回来的铣床图纸拿出来,冉父在一旁看着。


他没有见过铣床,但不妨碍查看图纸。


两人就在屋里交流讨论起来。


“轧钢厂将陆续生产冲床和铣床,到时候柴油机的产量会大大增加,摆脱现在的人工局限。”


杨小涛将铣床和发动机设计图放在一起,冉父看看左右,满意点头。


基础工业增强后,才能滋养出更好的工业设备,进而加快工业的发展。


“我在德意志留学的时候,就曾看到过他们生产手表的设备,那精度要求,不比国内的老师傅差。”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机械的力量是无限的,人,总是比不过机械。”


“那时候,才多久啊。”


冉父感慨着,杨小涛闻言点头,“我们制造出来的启明星,其实就是三十年前德意志的产物。”


“毫不客气的说,我们的机床比起他们,落后最少三十年。”


冉父点头,“这点是国情决定的。我们无法辩解。”


“但我们能够从百年缩短到三十年,也是一种进步。”


“是啊,我们在追赶,但对方也在进步。而国内的脚步,太沉重了。”杨小涛有些无奈的说着,“就像这次,我们需要的合金都是从小日子上面的机器拆下来的,连小日子我们都赶不上,想要缩短差距,太难了。”


说完,书房里一片寂静。


“不要灰心,埋头苦干,终究抬头相见。”


冉父认真起来,“就像我们的大蘑菇,谁会相信我们短短几年搞出来?”


“联盟撤离后,我们自己都怀疑能不能做出来。”


“但不做,永远都不行,只有做了,哪怕错了,也能知道,这条路不通,得走另外一条。”


“做了就是进步。”


冉父说完,杨小涛点头。


“对了,爸,你那有关于德意志语的词典吗?我去图书馆借了两本关于机床发展的书,但,里面的文字根本看不懂。”


“哈哈,你这是问对人了,我当年去留学,可是自学了三年德意志语,虽然没有词典,但一般的书还是能看懂的。”


冉父得意说着,仿佛在这方面能够从这女婿身上获得一点骄傲。


“那太好了,这本还有这本。”


杨小涛转身拿起书架上的书递给冉父。


“我看看。”


“嗯,这本是机床的基础构造设计。”


“这本是高精度机床的研发构想。”


冉父看了会儿,点头说道,“两本书虽然时间有些早,但对你来说正好。”


“这样,反正最近没啥事,我有时间,就给你翻译出来。”


“那太好了。”


杨小涛笑着,“也不用都翻译,您把重要的部分翻译出来,总结一下就行。我就想看看,怎么在现有机床上提升机床的精度。”


“尤其是这个铣床,若是能够精度可控的话,那对我们来说,工作将更加方便。”


杨小涛突然想起在泉城时候,做的那个控制盘,利用滑轮来操控磨床的精度。


既然磨床可以,那铣床应该也行吧。


“找到方向,我们才能继续改进。”


“行,等我看好了,跟你说。”


对于女婿的要求,冉父欣然答应。


而且能够帮助女婿,这让他很有面子。


冉秋叶端着水壶走进书房,给两人续上水,然后在一旁听了一会儿,便出门跟冉母说话。


母女俩见屋子里的爷俩有这么多共同话题,更是开心。


看着玩耍的儿子,还有在床上吃饱了熟睡的女儿们,冉秋叶深吸一口气。


这才是家的感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