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1024 血玉的惊喜(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啊,应该四、五次吧。”


“都是啥感觉?”


“感觉?没啥感觉啊!”


“我觉得伱是在炫耀。”


“哈哈。”


两人说笑着,另一边,杨小涛就看到地上摆放的两个白色面袋子。


“你回来的正好,这两袋子是村里每家出了两斤面合一块的,走的时候带上车,记得给我送上去啊。”


杨太爷正跟九叔说着什么,看到杨小涛郑重说着,杨小涛点头。


他这次回来就是干这个的,虽然,心理有些难为情。


“这次收获不少啊。”


“庄子里种的都是良种,因为今年扩大了规模,比去年良种增加了一多半,明年再种的时候,周围会有更多的村子可以用上杨村一号。”


“那就好,对了,这些玉米面,不会是杨村一号吧。”


杨小涛突然问起来,杨太爷站在一旁直接来了一脑瓜仁,杨小涛赶紧捂着脑袋站一旁,就听杨大壮几人笑起来,“这么好的种子我们哪舍得磨面啊。”


“咱们村里每人都有份额,这是上次说好的,周围几个村子一起给。”


“哦,原来是这样啊,哈哈。”


杨小涛笑着,“那接下来种小麦?”


“嗯,过了十一就开干。对了,这次村里的拖拉机都换成柴油的了,那速度真快啊。”


杨大壮感慨着,这柴油的比起蒸汽的就是快,而且也没有那么多毛病,不用跑着跑着停下加煤加水的,就是费油。


“配套的设备齐全吗?”


“齐全,以前蒸汽拖拉机用的这些都能用,你不知道,周围村子都想着搞一台,这一台顶半个大队呢。”


“对啊,小涛,你们机械厂要多生产些啊,这机器越多,我们干的越多啊。”


杨九叔几人也在说着,见识到拖拉机的好处,便宜,众人对以前的那种劳作方式都看不上眼了。


“放心吧,机械厂整合后,拖拉机的生产与日俱增,用不了多久,全国上下都会用上的。”


“那可太好了。”


众人笑着,杨小涛还要赶紧回去,便将两袋子结结实实的玉米面拎上车,然后将杨太爷接上车,一起回四九城,这次杨太爷要去现场看看。


车上,杨太爷将一个小本子递给杨小涛。


“这是啥?”


“自己看。”


杨小涛惊奇不已,打开一看,只见第一页上开头写着一句话。


看字迹,像是个学生的字。


“赠给最亲的人。”


“尊敬的首长,我们是杨家庄的村民,我们村子原本是”


“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做到自给自足,我们每个孩子都能吃饱饭,快乐的生长在红旗下”


“爷爷们告诉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有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因为有你们,为我们提供一片无忧无虑的蓝天”


“所以,我们将这收获的硕果,送给最亲的你们,愿您身体健康。”


“这,这”


“这是乡亲们要求的,他怕你送去,人家不收,有了这个,谁也说不着。”


“好吧。”


杨小涛将小册子收好,随即笑道,“我这算不算是全村人的希望?”


“赶紧走。”


杨太爷靠着副驾驶,双眼一眯,感受着阳光照射的温暖。


杨小涛笑着,随即驾驶车子,跟杨大壮等人告别。


回到四合院后,天色已经很晚。


杨小涛将玉米面搬到家里,周围人看了都是好奇。


不过再知道是玉米面后,不少人都是心理吃味。


三大妈尤其眼红,那两袋子玉米面,要是搁他家最少能吃半年啊。


阎阜贵拿着钓鱼竿和鱼桶回来,今下午去钓鱼,结果就钓了两条小鱼,好在能添个汤。


只是看到杨小涛扛着面袋子回家,眼睛就感觉有点疼。


秦淮茹在一大妈门口看着,两人目光中都是羡慕。


不过,羡慕归羡慕,心思却是没有一点。


这些年,两家人什么关系,她们也清楚。


这样相安无事就是她们的幸事。


“淮茹,最近有去看柱子吗?”


一大妈问着,秦淮茹摇摇头,“煤场那里远,再说了柱子忙,我这还有孩子照顾”


一大妈叹息着,两人说会话,秦淮茹便要回家。


看着秦淮茹离开的背影,一大妈更是摇头。


这些天,秦淮茹手头上宽裕了,但.


钱怎么来的,她一个女人能不知道?


“可惜了柱子啊。”


“这家里多了条狗?”


杨太爷刚进门就看到大黑狗站起来,不过脖子上带着项圈,也没在意。


“嗯,旺财找的!”


“叫黑妞。”


杨小涛笑笑,这名字还是冉秋叶给起的,很切贴。


屋子里,冉秋叶推着俩姑娘出来,小端午跟在后面看到太爷来了立马迈着小腿往前跑。


“哎呦,慢点慢点!”


太爷上前两步将小家伙抱在怀里,“又沉了,哈哈!”


“太爷,快进屋吧!”


冉秋叶说着,老人抱着孩子就往屋里走。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