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1040 是个读书人(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陈斌没有隐瞒,“你们说得是这个啊,我当是什么事呢!”


“这种方式在我们机械厂早就普及了。”


众人互拥看看,更是急切。


陈斌也没有卖关子。“这组装的顺序其实是与图纸上的编号有关。只要你们仔细点,就会发现这些图线上是有编号的…”


随着陈斌的讲解,众人仿佛是找到了窍门一般豁然开朗。


更有人在心里吐槽,早知道有这门道,何苦请人来啊。


可转念一想,人家不来,自己也不知道啊!


又有人心理不舒服,这么简单的事,打电话告诉一声不就行了?


可他却忘了,即便告诉编号,没有现场的教学,他们一样做不成。


总而言之,这买卖,真是赔本了。


不仅丢了人,还让出一台启明星,说出去同行都得笑话。


不过,桌前的黄胜利仍旧保持平常心,并没有其他人脸上那么丰富。


“陈工,这图纸的排序并非那么简单吧!”


一语惊醒众人,然后桌前再次沉默。


陈斌听黄胜利如此问,便放下筷子,将嘴里的鱼肉吃下,才点头说道,“对,黄厂长见解不凡啊。”


“这图纸的编号自然不是随便写的。”


众人听到这立马没了先前的自大,再次看向陈斌。


“这图纸都是我们杨总亲自设计的,所以排序都是按他的风格来的。”


“这种组装方法,我们内部叫杨式组合。通过图纸的顺序来确定先后顺序,再通过摆放远近来确定组装的先后顺序。两方确认,一纵一横,以交叉互补的方式避免出现错误。”


陈斌说光,见众人都是吃惊状态,又补充了一句,“这种方式目前只适应于杨总的设计图,当然这种设计理念,我机械厂正在吸收学习。”


这下,黄胜利握杯的手都颤抖两下,与蔡景武对视一眼,又不约而同的看向一旁的孙主任。


此刻孙主任如坐针钻。


他明白,这件事,他做不到。


他更明白,这件事,他学不来。


相比起孙主任的自愧不如,黄胜利两人明显想得更多。


现如今机械厂展现出来的潜能堪称恐怖。


不论是机床还是拖拉机,还有高压锅、发动机什么的,各种乱七八糟的的,多的是。


他们原以为对方这样做只会是多而不精,摊子铺的越大,没有专精的产业打底,将来也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毕竟,国内的发展可都是按计划来的,你今天研究出来一件东西,保不齐明天就会让其他工厂仿制出来,不同的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可现在,机械厂展现出来的实力告诉他们,人家不仅能干得多,还能干得好。


这套行之有效的规矩,这种成规模的章程,才是最可怕的。


只要机械厂将这套理论、规矩,借助产品推广开,今后他们这些机床厂就必须按照人家的要求来做。


这对他们工厂来说,绝对是动摇地位的一件事。


黄胜利压下内心的惊奇,随后开口询问这其中的关键人物,杨小涛。


早在收音机、报纸上就听说过此人,但当时他还没在意。


后来因为启明星的缘故,对这个年轻的过分的轧钢厂副厂长有所了解。


现在,他还想从两人口中听听杨小涛是个什么样的人。


“杨总啊!”


陈斌停顿片刻,似是在总结什么,良久才开口说道,“杨总,是个读书人。”


就在陈宫于金陵的饭桌上与人交流说起杨小涛时,四九城,三机部。


章老看着面前的文件,久久不语。


身前站立的办公室主任发现首长有些失神,随即小心问道,“首长,若是不行就推脱出去。”


主任的话让章老回过神来,而后摇头,再次看向报告。


这是一机部黄老亲自写的,然后让人送来的,事情可谓是很重视。


上面详细解释了一机部红呈机械厂下属红星钢铁厂的计划。


对方想要改进炼钢方式,需要用到液氧。


所以一机部就想着派人前往金陵568厂进行学习,如何制作液态氧气。


而派去的人,就是杨小涛。


“首长,568厂生产的液氧关系到飞弹的生产,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我认为还是不要让人去打扰的好!”


办公室主任见章老不言不语,说出自己的想法。


毕竟,那是不对外开放的要地,国内迄今为止,唯一的能够生产液氧的工厂。


章老听了再次摇头。


“568厂你知道多少?”


章老的反问让办公室主任沉默,心里想看568厂的秘密。


可不等他开口,章老就说道,“其实,就是一台压缩机,对吧!”


办公室主任想了片刻,沉默点头。


当年全国内找能够生产液氧的工厂,结果这个化肥厂就是靠着一台德意志留下的压缩机,成功制造出液氧来。


“可你想过没有,若是这台压缩机坏了。今后,怎么办?”


这下办公室主任彻底无言以对。机器与人一样都是有使用寿命的。


不同的是,有的人保养好,能多活几天,有的人过分透支,没几年活头。


“国内这么多年了,就靠这三十年前德意志的压缩机来供应,你听说过其他厂家做出过压缩机吗?”


办公室主任摇头。


“所以说啊,这不正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