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1079 东拼西凑的队伍(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棒梗!”


突然身后传来一道声音,棒梗停下脚步,回头看着来人。


就看到刘光齐裹着宽大的围巾走过来。


歪头看了眼刘光齐,“刘叔,你叫我?”


“你这是去上学?”


“对啊,这么早就得去,去晚了还得罚站。”


棒梗不开心的说着,刘光齐走到跟前,却是从口袋里拿出一颗鸡蛋,伸到棒梗面前。


“给,吃吧。”


棒梗眼中放光,早上吃个窝窝头根本就吃不饱,嘴里还没味,这时候见了哪会拒绝,接过还有点烫的鸡蛋,立马感觉手掌暖和起来。


“叔,你真好。”


机械厂,杨小涛开车到来,早来的工人们正在清扫着各自卫生区,道路两旁更是堆满了积雪。


杨小涛将车子停好,带着老道去了食堂,吃完饭然后来到办公室。


一路上老道脸色不断转换,杨小涛看得出来,老道的心里是挣扎的。


其实,若不是自己没办法,也不想将老道找来。


一把年纪了,也该休息休息了。


所以杨小涛打定主意,只是让老道负责出点子,累活脏活,用不到他。


“刘书记,这位是张得道同志,曾经在西北主持过”


书记办公室里,杨小涛介绍着张得道的情况,张老道这事在一旁静静站着,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颇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


“你好你好,张得道同志。”


听到杨小涛说起西北的事,刘怀民赶紧站起来,很是热情的握手。


“这位同志有过冶炼金属的经验,所以我想让他进入机械厂,担任研究小组的副组长,协助工作。”


杨小涛说出目的,张老道心理不屑,什么冶炼金属的经验,你直接说炼丹得了。


现在张得道倒是希望刘怀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直接退货,那样就不用管杨小涛的态度了。


“好,好,我们机械厂热烈欢迎有能力,且愿意为国家革命做出贡献的同志。”


刘怀民热情高涨,这人的年纪估计比他都大,但这觉悟可不低啊。


“张得道同志,欢迎你。”


谁知刘怀民根本不安规矩出牌,让老道的幻想彻底破灭。


只能,既来之则安之。


“你好,刘书记。谢谢您的肯定。”


两人亲切友好的握手。


这下,老道进入机械厂的事是板上钉钉了。


随后杨小涛带着老道跑了人事办理手续。


有杨小涛带着,办理手续十分顺利且快捷。


等半上午的时候,已经全部办完。


随即,张老道开启了机械厂上班模式。


两天后。


周六,七机部的田主任领着四名青年男女来到机械厂。


杨小涛作为地主代表机械厂热烈欢迎来人。


这四人就是接下来实习人员。


虽说是实习,但工作待遇可不低,已经关上了二级钳工的标准了。


当然,这也是为了留住人才做出的努力。


“田主任,辛苦您来一趟了。”


“不辛苦,除了有点冷,别的还行。”


两人一起去了南方金陵,彼此间也算熟络。


放下人后,田主任拒绝进厂吃饭,而是让司机掉头,迅速离开。


原地就剩下前来迎接的人,还有在原地忐忑站立的四人。


“你好,我是杨小涛,接下来就是你们的组长了。”


杨小涛上前打招呼,四人一听面前人是组长,而且杨小涛的事情他们也打听过了,那绝对是机械厂的大人物。


虽然他比他们大不了几岁。


但了解杨小涛的过往,几人就没见他当成同辈人看待。


能够跟在这人身后,肯定有一翻作为。


“你们介绍下自己?”


“是,组长。”


“我叫王丽丽”


“我叫赵川.”


“我是詹浦生”


“我叫刘不改”


四人依次介绍,杨小涛也清楚这四人的情况。


果然,四人在七机部的本职是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只是干这活的人太多了,加上他们平常兼职研究轮船用的钢铁材料,所以才被派到这里来。


当然,他们在冶炼合金上还是有一点让杨小涛看重的。


那就是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他们自己也说,接到任务后就在图书管里泡着,知道今天要来了,才离开。


即便如此,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基本图书馆的借书。


对此杨小涛是非常满意的。


肯学习,肯吃苦的人,总会受到上天眷顾的。


“这位是张得道同志,是副组长。”


张得道看着面前略显只能的四人,笑着欢迎。


随后众人回到杨小涛的办公室里,娄晓娥带着四人去人事办理住宿手续,领取物资。


然后在办公室里摆了两张卓子,几人先研究着。


其后几天,四人基本上来到机械厂就在办公室里学习,看书。


在这种环境下,老道也从家里翻出一些炼丹的书籍,开始仔细研究。


而杨小涛这段时间忙着设计双缸发动机的图纸,对几人也没有多少任务,反正看书也不错。


等月底的时候,终于,夏老那边有了消息。


半下午的时候,刘主任送来了三名学生。


跟王丽丽四人一样,都是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这次下来实习。


不同的是,三人来自同一所学下,四九城科技大学。


也是共同的专业,冶金工程。


其中领头的是一名叫徐宁的学生,在学校里成绩很不错。


剩下两人,一个是叫陈永森,一个叫臧伟。


三人同样年轻,同样充满了激情。


至此,杨小涛领导下的合金研究小组终于人齐了。


于是这支在后来研发出一系列合金,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的队伍,正式成立了。


而后来人们说起一段段辉煌时,又有谁知道,这曾是一支东拼西凑的队伍?是一支不被人们所期待队伍?


哪怕,现在这里面的人,也只有,杨小涛一个人知道吧。


或许,多年后,说起这段往事,杨小涛也会唏嘘不已吧。


可现在,谁知道未来会怎样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