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1091 三轮车项目(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冉父说着,想起在西北工作的日子,那时候才是真的苦呢。


因为那种苦,不仅是生活物质上的匮乏,还有一种不能辜负的压力。


“是,首长,我明白了。”


秘书不再忐忑,不再纠结,转身离去。


冉父则是拿起递来的数据,继续看着。


夜已深,寒风呼啸。


冉父揉着酸涩的眼睛从办公室中出来。


这,才是他正常的下班点。


自从来到七机部,他就没正常时间回过家。


若不是还知道四九城里有个家,他或许会在办公室里安个床,当成家。


出了办公室,身边警卫开车上前,冉父却是停留在车前,看着前方,黑夜中,石头上刻着的字。


警卫小王没有打扰,只是静静等待着。


‘柴米油盐酱醋茶,百姓生活七要素’


‘**说过,我们也有七要素,那就是新型材料,电子元件,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特殊设备,测试技术和计量基准’


冉父脑海中响起进入七机部时,钱老对他们讲的话,而这七要素,就刻在这石头上。


冉父静静看着,最后将目光放在精密机械上。


“小王,你说,要是所有的部件,精度再加高一点,会怎样?”


司机加警卫小王摸着脑袋,对精度这个词有点陌生。


见小王不说话,冉父知道自己问错了人。


“走回家。”


“明天记得提醒我,找几个大师傅,了解情况。”


“是!”


旭日东升,将黑夜驱散的同时,带来光的温度。


只是这时候,太阳光直射在南半球上,所以照到四九城的光携带的能量并不足以驱散冬季的严寒。


于是,四九城,依旧处于寒风呼啸中。


杨小涛起床后就将炉子里的煤球夹出来,换上新煤,然后将锅加水放上,随后拿出一包挂面,加鸡蛋,加火腿,又切了一点白菜叶子,随后就煮起来。


等洗漱完后,后院的老道也过来蹭饭。


杨小涛将面条捞了两碗,一人拿着两瓣蒜,捧着碗凑在锅前吃起来。


等两人吃完,杨小涛又把炉子里的新煤夹出来,然后任由熄灭。


现在还没到最冷的时候,用不到全天拱着炉火。


离开前院,杨小涛和老道一起出门。


同样的,工人们也都早早起来,吃过饭,准备进厂工作。


杨小涛跟周奎他们打个招呼,就开车带着老道前往机械厂。


这一阵,机械厂搞的安全学习计划非常热闹,广播里连续不断的轰炸,工厂各处都刷上了标语口号,横幅更是随处可见。


各个科室也都有自己的重点。


就像杨小涛回到办公室里,就看到娄晓娥正在收拾文件,还往柜子里摆放着,旁边还有一把锁头。


“你这是干啥?”


“杨总,我这是识别风险啊。”


娄晓娥理所应当的说着,然后指着整理好的柜子,“这次刘书记说了,咱们办公室里的东西,论重要性那是属于一档的,这些材料若是丢失了,对工厂的损失极大。”


“所以,我要把这些东西归类放好,同时也要预防偷盗,所以买了把锁。”


“到时候,您一副钥匙,我和一副钥匙,再给刘书记留一把,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娄晓娥说着,眼睛眯起来,就像在笑一般。


杨小涛看了眼柜子,就这木头箱子,还用配锁?


一脚就踹开了,真要进到这里了,哪是一把锁就能防的住的!


“你这分门别类搞的不错。”


听到杨小涛夸奖,娄晓娥笑着。


“是吧,我还把研发科的资料也分门别类整理好了,都放在架子上,以后找起来也方便。”


娄晓娥说着,却没想到杨小涛紧接着来了一句。


“到时候人家小偷也能一目了然,直接省事。”


娄晓娥错愕,随即反应过来,杨小涛纯粹就是在犟嘴。


“我去车间看看,伱继续!”


杨小涛见此,也没留下来帮忙的意思,随即出了办公室大门,往车间走去。


二车间,常明杰和陈斌张冠宇讨论着发动机的制造情况。


几人见杨小涛过来,连忙停下议论,来到杨小涛跟前。


“杨总!”


“发动机情况如何了?”


“刘组长正在带人制造,不过图纸有些复杂,机床操作起来,需要时间。”


常明杰开口解释,杨小涛点头。


他也没想过图纸拿出来,下面人就能立马做出来。


总得有个适应时间。


随后,杨小涛在加工车间里走着,不时查看工作进度。


不得不说,双缸柴油发动机的构造比单缸的多了两倍都不止。


好在现在只是拿出样品试车,相信机械厂一堆八级大师傅,就是搓也能搓出来。


看完后,杨小涛觉得再有个两三天就能做出成品了。


“听说你们准备开展半自动车床的研究,进展怎么样了。”


杨小涛回到原处,常明杰跟在身后,听到杨小涛问起,脸色尴尬。


“杨总,我们提出需求,研发科的同志将负责设计。”


杨小涛看了眼一旁的张冠宇,“你们做到哪了?”


张冠宇解释道,“杨总,已经安排一个临时小组负责车床的设计工作。”


“用不了太久就能完成。”


“行,到时候图纸拿我看看。”


“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