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1196 发动机的问题(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呵,不会是棒梗吧,我看,棒梗要叫何梗了!”


哈哈哈


周围几人笑着,傻柱认真道,“滚一边去!老子当然要传给亲儿子了!再说风凉话老子抽你信不信。”


小刘几个笑着,抱着孩子不再搭理。


傻柱看了几个小子,眼中羡慕,不过想到秦淮茹也能生,这羡慕就成了生儿子的动力。


转身,走向贾家。


而此时,躲在门后的秦淮茹面色铁青,傻柱说的话她都听在心里。


傻柱,从来没将棒梗当成儿子啊!


一分厂。


下午好消息传来的时候,众人还有些不可思议。


可在孙国等人不断确定下后,在厂领导一遍遍宣传后,整个工厂,从看大门的到后勤的,全都沸腾起来。


后厨,刘岚正切着土豆,刀工一看就是有些年数了。


这段时间,从马华那里学到的些许手艺,也让她在这分厂稳定下来,虽然不能跟以前那样往家里带吃的,但能够有这份工作,已经是难得了。


现在又听到一分厂要跟总厂接轨,后厨里的人都谈论着今后会怎样怎样,刘岚也不例外。


要知道,那一双尼龙袜子就说明,工厂并不会因为她的过去而为难她。


她现在想要的,就是安安稳稳的,好好工作,照顾好这个家。


“大家注意了,注意了。”


就在刘岚下定决心的时候,食堂主任匆匆跑来,众人看去,纷纷放下手上东西。


“都注意了,厂长号召,今天晚上还有明天,车间要加班将任务赶出来,这样周一就能接手三轮车的生产任务。”


“这次,咱们一分厂要打个开门红,挣个好彩头。”


“同志们,厂长说了,咱们食堂要保证工人的后勤。”


“只要完成任务,每人发两斤粮票。”


啪啪啪


前面是精神食粮,后面是真实的食粮。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众人的精神高涨。


刘岚也用力拍着手,两斤粮票啊,够他们家吃一顿的了。


何况他们这些后厨人员,也能沾光吃饭,这样又是三顿饭,赚大了。


“好,干起来吧。”


“好日子,在后面等着咱呢。”


主任双手挥舞着,众人点头笑着,继续忙碌。


第二天,一分厂已经调配出一个车间,同时抽调精干人员,用来生产三轮车配件。


中午时候,从总厂来的人进入车间,指导工人开始整理机器。


下午时候,杨小涛亲自带人,将生产出来的两台半自动铣床送到一分厂,随后在孙国的带领下参观一分厂,各部机器紧张调试。


周一,杨小涛将冉秋叶跟端午送走,开车前往一分厂。


在机械厂总厂的全力主持下,给人给机器,物资更是不缺,就差手把手教了。


这可比二分厂方便多了。


如此支持下,一分厂在孙国跟副厂长田辉的努力下,挑选出的工人已经初步掌握机器操作方法。


剩下的人也在全力赶工,争取将原先订单任务完成,好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加入到三轮车的生产中。


车间里已经刚开始试产简单部位,这对于老工人来说,只要有图纸就能做出来。


更何况还有总厂派来的人指点,这让一分厂的工作进展更加顺利。


一分厂走上正轨,杨小涛便回到机械厂,现在机械厂忙的不可开交,他也不能坐在办公室里,要么在车间里解决问题,要么就是亲自动手示范,再就是监督产品质量。


周四,距离月底不过一周的时候,逄国顶着一双熊猫眼找到了杨小涛。


这段时间,他带着研发科的人员,还有泉城来的的技术员,闷头冲在发动机制造上。


虽然有了成套的图纸,研发科的人员也熟知杨小涛的习惯,制造的部件也是按部就班的来。


随着一个个部件不断做成,进展顺利的时候,眼看着就要组装起来,完成任务了,问题冒出来了。


以前只有一个气缸跟两个气缸的时候,对于制作技术的要求并不高,这也是车间熟练工人经过专门训练后,就能大规模生产的原因。


但现在,他们面对的是八个气缸,八套设备的重型柴油发动机。


杨小涛给出来的设计参数,就是重型柴油发动机。


先前他们按照生产双缸发动机的经验来制造,但生产到一半后,才发现,按照这样做下去的各部件组装后,并不会达到设计图纸上的要求,甚至连一半都达不到。


“杨总,发动机生产遇到点麻烦。”


逄国没有客气,进来后就直接开口。


杨小涛放下手上的日语词典,最近有功夫就在背词典,只要里面的意思记住了,看书也方便。


站起身来,“什么麻烦?”


说着就往外走,逄国赶紧跟上,同时在身后解释着,“按照您给出的设计图纸,我们可以做出来。但,做出来的发动机性能参数,可能达不到设计要求。”


“为什么?”


“材料问题。”


“以现在的材料,我们用来生产双缸柴油发动机是没问题的,但眼下生产八缸重型柴油发动机,一般的材料很难承受住。”


“就像外壳的铸造,咱们用的是铸铁的,由冲压机做成。”


“按照设计要求,是需要150毫米的厚度来维持稳定,这样下来,重量就十分笨重,而且散热很慢,不利于长时间工作。”


“还有关于气缸的设计。我们加大了气缸体积,获得更高的压强,但在测试中,我们发现气缸压强的增加,对缸体造成很大影响,时间长了存在爆缸的隐患。”


“尤其是活塞,长时间在高压、高温环境下工作,很快就会磨损.”


逄国一点点将遇到的困难说出来,杨小涛认真听着,明白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好的设计能出来,却做不出来的原因。


柴油发动机是如此,航空发动机,也是如此。


来到三车间现场,外围是保卫科的同志警惕着,里面是守着一堆部件的工人,杨小涛走上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