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1335 双喜临门(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屋子里,夏老的声音满是惊喜。


虽然这种惊喜在这几年里不时出现,什么发动机啊,什么拖拉机啊,什么挣外汇啊,等等等等。


从红星轧钢厂到红星机械厂,给他带来的惊喜已经够多了。


他自认为已经习惯了红星机械厂的出其不意的惊喜。


就像前段时间搞出来的钨合金。


但就在刚才,听到铝合金的消息,他还是忍不住的激动起来。


跟钨合金一样,铝合金的出现将弥补国家在建设材料上的空白。


作为一机部的重要首脑,他深知基础材料的建设在革命建设中的作用。


国内,就是因为各种缺失,才导致工业进程缓慢。


如今,有了铝合金,他仿佛看得到,工业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面对夏老的闻讯,杨小涛再次将目光看向老道。


见此,老道清清嗓子。


“那个,杨所长将工艺材料交给我们后,研究所的同志夜以继日,这段时间,不怕失败,不怕吃苦。”


“终于在昨天做出第一炉铝合金。”


“这手上拿的管子,就是铝合金管,我们今天实验了下,硬度不比钢管差,但重量却是原先的三分之一。”


“现在,我们的同志已经掌握了这项工艺。”


有老道这话,夏老当即拿起铝合金管仔细看起来。


“重量果然变轻了!”


冉父更是在一旁感慨说着,“这铝合金的硬度强度若是果真达到要求的话,那对我们航天来说,将是一个莫大的支持啊!”


“这火箭每减少一公斤的重量,同样射程下,就能节省一千多斤的燃料啊!”


“这,不仅是钱,更是命啊!”


冉父更是激动不已,“这事我得早点部里说一声,这东西,太重要了!”


“设计图还可以改进下…”


“老冉同志!”


“爸!”


夏老看着冉父,杨小涛也在一旁开口。


“这件事,还是确定下好!”


夏老认真的说着,再怎么说,这也是他们一机部的事,不能让七机部抢了先啊!


“是啊,爸!”


“现在只是研究出来,还没到具体落实,这如何安排生产,如何调配资源,可不是简单事情。”


“就上次的钨合金,钢铁厂这边协调了一个多月才搞定。这还是有经验的情况下。”


“何况铝合金的工艺刚开始,这事不能操之过急!”


杨小涛这么说,夏老心里很是宽慰。


这才是自己人啊。


关键时候,胳膊肘没有往外拐。


刘怀民也在一旁开口,“对啊,老冉,这事还得看看能不能实际生产。”


杨佑宁也在旁边开口,说着实际生产的难度。


在场的都人精,不过,貌似除了余则成跟冉父都是一机部的人。


哪怕是老道看出机械厂几人的打算也没说话的意思。


在其位谋其职。


现在,他也是一机部的啊!


冉父听几人这么说,也觉得有理。


不过心里还是想着对设计图的改进工作。


这时杨小涛开口,“爸,这联合之星研究所,是几個机部一起成立的,研发出来的成果也是共享的。”


“您呢,就不必操心了!”


闻言,冉父眼睛一亮。


而夏老他们却是心头一紧。


怎么将这事给忘了?


失策啊失策。


夏老更是在心里不停的数落黄老。


这种事,有杨小涛在,自己一机部就搞定了,非要联合。


好了吧,好东西还得分出去一半。


什么?


还有后勤处跟三机部?


只能分到四分之一?


狗日的!


必须是一半!


夏老心里经历着各种历程,刘怀民几人何尝不是。


若是自己家的,那用多少还不是随便?


现在好了,一份分成了四份,心疼啊!


杨小涛说完,桌上有些沉默。


不过这事他这个研究所的所长还是要说的,毕竟其他几个机部是要人给人,要物资给物资的。


他得一碗水端平。


反正自己搞出来了,至于怎么分,就是上级该考虑的了。


“领导,这种好事,咱们可得干一个!”


见气氛有些安静,杨佑宁立马端起酒杯,杨小涛见了也是附和。


“对,领导,各位,今天感谢大家赏光!”


“咱们得干一个!”


周围几人也是点头,汪大海更是配合着端起酒杯,咧嘴笑着。


“这空调做出来是一喜,现在还有这铝合金,那是二喜啊!”


听几人这么说,夏老也是回过味来,不管如何,这事都是好事啊!


况且,这还是他们一机部的干事。


随即拿起酒杯,“对,咱们干一个。”


“为这,双喜临门!”


“干!”


“双喜临门!”


随即,酒杯碰在一起,众人喝酒吃菜,气氛热烈起来。


“小涛,去沪上怎么样?”


夏老喝了一杯,手上拿着四分之一的咸鸭蛋,一边用筷子抠着,一边问起杨小涛去沪上的情况。


杨小涛放下筷子,“沪上啊,说真的,真不愧是大沪上。”


“工厂众多,到了下班的时候,行走的工人就像洪流似的…”


“还有那么多学校,好多学生,好多研究…”


说到这里,杨小涛有些感慨。


“沪上,不就是国内的大都市!”


夏老听了点头,“这很正常,你知道沪上的新兴工业可是占了国内一半啊!”


众人听了也是点头。


别看泉城汽车厂这段时间发展迅猛,刘德辉对沪上汽车厂看不顺眼。


但要说底蕴,论硬实力,沪上汽车厂在全国绝对是前列。


就是常春那边的解放,也不敢说压过沪上一头。


众人听着杨小涛说沪上的情况,夏老又说起空调的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