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1429 少打主意(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能止血、镇静,退热,明目,还能治小儿的惊痫,头痛呢。”


“对了,你那根可别弄丢了。”


杨小涛听了立马点头,然后说到,“我那根留在家里也没用,要不给你算了。”


“给我?”


老道没想到杨小涛这么敞亮了,有些怀疑他的动机。


“嗯,给你。”


再次得到杨小涛的确定,老道立马从座椅上站起来,然后围绕着杨小涛左右看看,“不对劲,你这家伙,突然间对我这么好,是不是有所企图。”


“赶紧说,是不是打我的主意?”


杨小涛翻个白眼,“嘿,我说老道,什么叫突然间对你这么好,以前对你不好吗?”


“哼哼,以前对我好,那是贪图我的才华”


“恶心吧你。”


杨小涛瞬间无语,今天他确实动了‘爱才之心’,但那是对这老道嘛,这话说的有些恶心。


“你赶紧说,到底打什么主意?”


老道还是警惕着,然后问起正事。


见此,杨小涛也不再多说,将演出来的数据拍在桌子上。


“你去哪搞来的数据?”


老道看着杨小涛拿出来的纸条,看一眼就明白,这是上次杨小涛拿出来的。


只是这次,后面多了一些数据。


这数,可不是随便就能按上的,要知道他们搞钨合金的时候,可是费老心思了。


可最后,还是没找到正确配比,以至于现在研究所还在试探着。


费时费力,还讨不找好。


“这个啊,我去找场外人事帮忙,将数据算了出来。”


“不过,这里面有好几组,需要你们测试一下,找出最好的一组。”


“对了,具体的工艺还要你们自己摸索,我估计跟铝合金的工艺差不多,这些就靠你们的了。”


杨小涛说了一通,老道闭上嘴,终于明白这家伙为什么好说话,还要送他山羊角了。


原来是在这等着他呢。


至于找事帮忙,已经不重要了。


“老道,这三样东西就是生产机床的材料,你这上上心。”


老道深吸一口气,“我啊,当初就不该听你的,搞得自己刚出狼窝又进虎穴啊。”


杨小涛看他模样,乐呵的笑着,“得了吧,真要你在大街上戴个红箍打扫卫生,你受得了?”


“好了啊,赶紧安排下,我这还得回机械厂,唉,一堆事。”


说完,老道撇嘴,拿起纸张研究起来。


“咱们研究所人手有点紧张,这东西一样一样来吧。”


“你自己看着办,我先走了,晚上回去喝酒啊。”


说完,杨小涛就拍拍屁股走出办公室,老道在后面捏着胡子,无奈摇头。


这样甩手掌柜的组长,估计也就杨小涛一个了吧。


离开钢铁厂,杨小涛回到机械厂后,就听娄晓娥说,后面的梁队派人来找他,说什么研究有了进展,杨小涛听后立马前往训练基地。


训练场上杨小涛跟梁作新打过招呼,然后前往新成立的‘后勤小组’。


这个小组就是杨小涛为包一斤特意成立的,除了包一斤外,还有三个人,都是机械厂里平常玩炸药的人,他们有跟梁作新一起的,也有以前的保卫科科员。


而且,有包一斤这样的先例在,梁作新也有了私心。


尤其是听说现在的研发处,以前轧钢厂的研发科的人,都是杨小涛从各个车间,甚至其他工厂挖来的人才后,梁作新确定杨小涛是那种‘求才若渴’的人。


于是将一些自己了解的‘人才’告诉杨小涛,后者欣然同意,并且说了,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来到机械厂,待遇跟包一斤一样。


于是,梁作新再三思索后,拿起笔一连写了七八封信,估计用不了多久,这后勤小组里的人会更多。


走进屋子里,杨小涛就看到包一斤正跟人在摩挲着上次被子弹引爆的铁盒子。


“还在看呢!”


“杨队。”


杨小涛走进来,包一斤几人立马起身迎接。


“坐坐!”


杨小涛看着爆开的豁口,仔细观察一会儿,“有什么进展?”


“杨队,这应该是穿透了,子弹打进去了造成的爆炸。”


包一斤开口说着,“您看,这些子弹也钻进去了,却没有发生爆炸,说明这盒子还是有用的!”


杨小涛又看向其他铁盒子,大都被子弹撞击的坑坑洼洼,还有不少子弹头镶嵌其中。


包一斤听了点头,“这处爆炸,应该是子弹头碰撞时候,摩擦起火,引爆了里面的炸药,才造成爆炸的!”


“这种情况,我觉得可以加厚铁皮,也不用全部,就外层的加厚就行。”


“这是个办法。”


听到包一斤的建议,杨小涛点头,却又提出新的问题,“但这样一来,装甲的份量就会增加,相应的需要的炸药也会增加。”


包一斤听了点头,若是如此的话,那还不如直接装上一块后钢板呢。


不过这事并不是他们的最终方案。


“对,我们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我们想出另外的办法。”


“什么办法?”


包一斤将手上的盒子递给杨小涛,“杨队,您看,这里面我们稍稍增加了厚度,多出来的空间我们增加了一个夹层,夹层外面装着沙子,夹层里面是惰性火药.”


杨小涛将盒子看了又看,别的不说,这办法确实不错。


“试验过了吗?”


包一斤点头,“子弹扫过,近距离内,重机枪12.7毫米以下的口径,没有问题。”


“那就好,等明天,咱们再试试。”


杨小涛看看时间,已经五点多了,杨小涛便将实验放在明天里。


包一斤点头,“行,那就明天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