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1706 统筹处(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机械厂。


一辆辆卡车停留在门口,高大的个头,一看就是泉城汽车厂出产的擎天柱。


而此时,司机正在紧张的对车子做最后的检查。


而在车子旁边,后勤人员正忙着做最后的盘点。


两侧还有许多的工人,正在跟家里人告别。


这些人中不仅有总厂的,还有来自各个分厂的,得知工厂要派人派物资去支援灾区,不少人都报名去救援。


只是考虑到工厂生产情况,以及人员的年龄身体问题,机械厂派出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化工厂跟制药厂,眼下情况更是人手短缺。


倒是木材厂那里派了不少学徒,算是代表了机械厂了。


杨小涛站在保卫室门口,看着忙碌的众人,脸色平静中带着一抹担忧。


上次去石城的时候,为了加快速度,机械厂保卫处的装甲车被抽调一空。


后来又被徐江河给截留下来。


本来打算新出来的装备保卫处的,梁作新也是这样想法。


却没想到,竟然又碰到了地震。


以至于现在车间生产的装甲车,根本就没几辆。


所以这次,装甲车就没安排,取而代之的便是从车队中抽点出来的擎天柱。


杨小涛皱眉并不是觉得不好,相反,别看擎天柱装的多载重大,但跑起来不比解放沪上的卡车差,就是黄河重卡都得矮一头。


所以这次南下运输应该是没有问题。


不过杨小涛担忧的是,这一次抽调后,若是下一次再来,怎么办?


最后总不能见拖拉机三轮车都用上吧!


杨小涛心里担忧着,毕竟专家都说了,这地震到现在还有多次都没数呢!


目光看向工厂外马路上停靠的卡车,那些明显小一号的存在,是其他工厂的车队。


这次前去南边救灾,机械厂可谓是大手笔,拿出的东西最多。


这其中,就有纺织厂的车队。


两家工厂算是亲密伙伴,这次去一起走也能互相有个照应。


“老杨,没想到这次是你去啊!”


“我还以为是小杨呢!”


纺织厂厂长翟静穿着一身黑色外套,齐耳的短发,一副干练模样。


在她身旁是纺织厂的几个领导,这次一起过来,给队伍送别。


这次来主要是送人,当然也有跟机械厂好好交流的意思。


现如今,机械厂可是总部直属单位,地位可是不可同日而语。


就是她们纺织厂,也要将心态摆平,重新调整定位。


正好她们赶制的一批帐篷,这次要送去。


不过,看着机械厂这么多高头大卡车,翟静再看看自家的小卡车,心里还是有种被比下去的感觉。


不仅是她,其他几个工厂的厂长书记也有这心思。


可没办法,现如今,国内有这实力装备这种大卡车的,除了全城那边,也就机械厂了。


这还是机械厂提供发动机的缘故。


当然,人家双方关系密切也是最主要原因。


跟机械厂打好关系,好处多多不说,也是双赢啊!


“小杨本来是要去的,不过这边的事情也需要他。我这闲人,就发挥着余热了!”


杨佑宁在一旁招待着,刘怀民跟陈宫在不远处同样招呼客人。


“重要的事?不会是,那什么飞机的发动机吧!”


翟静突然笑道,脸上多了一些揶揄。


机械厂要搞飞机发动机的事,在她们圈子里不是什么秘密的事。


不过大家也都明白,这什么飞机发动机,估计就是杨小涛的“一意孤行”,否则的话,以杨佑宁和刘怀民的老练,能够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至于机械厂能不能做出来,不少人还是看好的。


杨小涛的本事在那,只要用心,做出来不过是时间问题。


只是这做出来的能不能用,大部分人都不看好。


尤其是现在国内的研究,各项工作进展如何大家都清楚,要不然飞机早就飞起来了。


所以,翟静等人都觉得,这飞机发动机,估计就跟以前轧钢厂搞出来的蒸汽发动机一样,可以解国内的一时之需。


但要用在国防上,那是痴人说梦。


至于将来,杨小涛会不会持续改进,那就看后续发展了。


毕竟现在这些大卡车的发动机,不就是从那时候,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嘛!


杨佑宁没有接话茬,实在是这些事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昨天他旁敲侧击询问的时候,听说这第一步就磕了个跟头,现在还没迈出去呢。


这让他原本对杨小涛的那点信心,有点晃动。


其实跟杨小涛在一起共事多年,对其印象一直都没有个明确的归类。


年轻,有才华,或者用才华惊艳来形容也不为过。


同时,遇到事情的时候,又有种不符合同龄人的成熟稳重。


可要说他成熟吧,有时候又会整出一些年轻人的‘篓子’,用锐意进取来形容都算是好听的了。


更有时候还会跳索得厉害。


这种矛盾的存在,一度让他觉得,这家伙就是个老怪物套了层年轻人的皮。


当然这只是他想想,现实哪有可能啊。


“老杨,车子都准备好了,一路要小心!”


恍惚间,背后传来杨小涛的声音,杨佑宁立马回头看了眼,随后笑道,“放心吧,这种场面也不是没见过,没啥事。”


杨佑宁说的轻松,但心里明白着。


灾区工作,绝对比想象的要艰难。


“翟厂长!”


杨小涛又跟翟静打个招呼。


凭借王主任的关系,两人算是比较亲近,私下里的时候,都是叫翟姨的。


不过眼下这是在机械厂,还是正式称呼的好。


“听说你领养了一个女孩?”


“嗯,小名叫苗苗,大名杨建华,今年六岁。”


“这么小啊,唉!”


翟静叹息,也没多问孩子的事情,转头说起工厂的情况。


两人在一旁简单说了几句,这时候也不便多说,很快刘怀民等人也凑过来,众人见面后,便跟杨佑宁告别。


杨佑宁平时有些矫情,可现在灾区情况紧急,也不多啰嗦,车队准备好便上车出发。


等车队离开机械厂,其他工厂的领导也陆续离开。


杨小涛在大门口将人送走后,这才跟刘怀民回到机械厂。


杨佑宁离开后,负责的任务就需要他们来分担。


杨小涛也没办法,少了一个人,还是工厂的厂长,一般人还真分担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