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1731 二厂的集体婚礼(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杨小涛走出车间,就看到刘怀民几人从办公楼下来,迎着车队走去。


车队前方,杨祐宁站在一旁,笑意连连。


一个多月不见,人变得消瘦了。


但精神不错。


看到几人,快步上前。


“老杨,你怎么回来了?不提前说一声。”


刘怀民上前,两人直接来个拥抱,互相拍打着后背。


杨小涛走过来,看着两人这样子,对着出来的陈宫笑道,“唉,人家这才是真爱啊。”


“我出去三个月,回来也就握握手呢。”


陈宫听了立马回应,“可不是吗,人家杨厂长眼里只有刘书记呢。”


“可不是嘛!”


两人一唱一和的,杨祐宁刘怀民听了哈哈笑着,然后杨祐宁搂着刘怀民的肩膀,对着两人笑道,“我们这叫坚定的革命友情,你们羡慕吧。”


然后又看向杨小涛,“还有你小子,哪次回来不是先回家找你媳妇,还好意思说啊。”


杨小涛翻个白眼,“我那是顾家好男人。”


说完上前,两人抱在一起。


“老杨,欢迎回来。”


“谢谢!”


杨祐宁点点头,神情激动。


随后陈宫也上前,“吃饭了没?”


“没,刚到,哪有时间啊。”


“我让人整一桌?”


“得整,让同志们吃,不过我就不吃了。”


杨祐宁说着,然后转身从车上抱下来一个戴着五角星帽子的小男孩。


看样子,也就四五岁,比端午要小点,个头也矮点。


被杨祐宁抱在怀里,两只手紧紧抓着胳膊,看到周围的人,脸上有些害怕。


看到这一幕,众人心里明白。


杨祐宁笑着,“明明,叫叔叔。”


小男孩瞪大眼睛看看左右,然后小心的叫了声叔叔。


刘怀民几人笑着答应。


杨小涛从口袋里拿出两颗糖,“明明,来,叔叔给你糖吃。”


说着将糖递到小男孩跟前。


可惜,以前无往而不利的招数,在这里不管用了。


小男孩依旧躲在杨祐宁的怀里,甚至看都不看杨小涛。


“小家伙害怕。”


“我这边先送回去了,今晚上,你们几个,叫上老徐,去我家喝酒啊。”


“就当是给我接风了啊。”


杨祐宁说完,就抱着孩子坐上车,挥手往家里走去。


等车子离开后,几人一时间不知道该说啥好了。


“老杨,不容易啊。”


陈宫突然在旁边感慨着。


他跟杨祐宁刘怀民两人年纪差不多。


但在孩子方面,他家里有两个小子,两个女儿。


刘怀民也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


只有杨祐宁家里有仨女儿,最小的女儿也都参加工作了。


这抱回来的孩子,明显是为养老的啊。


而且三人想起当时派谁去灾区的时候,杨祐宁为啥这么积极了。


“老杨家里就仨闺女,以前还将心思花在他侄子上。”


“杨为民?”


杨小涛问了句,陈宫点头,“后来这侄子也是个不省心的,出了几次事,老杨也死心了。”


“这次好了!”


刘怀民也替老兄弟高兴,“今晚上,咱们都去,叫上老徐,老孙,都去啊。”


陈宫点头,倒是杨小涛在一旁盘算着,“就是这孩子有点小了,等养大了,最少十来年呢。”


然后就看到刘怀民跟陈宫一起看向他。


“不是,你们二位啥意思?”


陈宫走上前拍拍杨小涛的肩膀,“以后你这当叔叔的,可得好好帮衬啊。”


刘怀民也是一副如此的样子。


瞬间,杨小涛心领神会!


随着回来的人安置好,南边灾区的情况也带回来了。


杨小涛也了解到灾区的一些事情。


这连续一个月的地震下来,顺德周围的受灾情况十分严重。


上级将灾区的人手迁出不少,安排在周围乡镇。


这段时间的救灾物资陆续到达,灾区的情况逐渐好转,救援的队伍也开始陆续离开。


至于当地的重建工作,还需要当地人来。


不过在全国支援下,重进工作也会顺利进行。


当说起灾区的情形时,杨小涛还是被深深的震撼。


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数字情况,但从石城的受灾情况就能看出来,顺德的损失,只多不少。


回来的人工厂给放了半天假,回家跟家人团聚。


正好明天周末,又是五一,可以接着在家休息。


等下班后,杨小涛跟陈宫几人相约一起去杨祐宁家,说好了,自然得去。


不过他要先回趟家,冉秋叶领着孩子回来,他要跟家里说一声。


车子开到胡同口,还没进大门,就看到阎阜贵站在门前往两侧贴着喜字。


心里捉摸着,五一劳动节,也不该贴喜字啊。


而这种情况,除非是院里有人嫁娶才会贴的。


杨小涛拎着羊腿猪肉走到跟前,阎阜贵正好看到杨小涛,欢喜的模样,立马让杨小涛知道,肯定是阎家的喜事。


“小涛,回来了啊。”


阎阜贵看着杨小涛立马热情的打招呼,然后目光落在杨小涛手上的羊腿跟猪肉,喉结不自觉的涌动。


“阎大爷,这是家有喜事?”


阎阜贵立马点头,“是是是,家有喜事,大喜事啊。”


“小涛,说起来这件事还多亏了你帮忙呢。”


杨小涛皱眉,他可不记得帮什么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