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1920 禾下乘凉梦(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更有人,一边鼓着掌,一边笑着流出眼泪。


“杨老师,我同样是迫不及待了,咱们去实验田吧。”


“对,杨老师,我们不累,我们都等不及了。”


猛然间,下方的众人齐齐站起来,哪怕现在已经是临近中午,依旧挡不住他们激动迫切的心。


杨小涛听了笑着看向袁老师。


见众人如此激动,袁老师也没有泼冷水,从一旁站起来点头说道,“杨老弟,既然同志们热情高涨,咱们就一起去吧。”


“好,那咱们就一起去。”


杨小涛没有拒绝,他也想看看,这初代的杂交水稻,到底长啥样。


很快,一群人兴高采烈的离开基地,大家伙从院子里拿着镰刀,有人背着绳子。


浩浩荡荡的,向着实验田奔去。


不需要鼓舞士气,也不需要别人帮忙。


因为他们自己就是最好的农民。


杨小涛跟袁老师走在队伍中间,小波等人在四周警戒,不过他们手上也拿着农具,显然也要下场。


“这一片是育种的田地!”


袁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稻场。


“我们现在用的初代杂交种,就是在这里种出来的”


“这里面,有雄性不孕植株.”


“经过杂交出来的水稻,不仅颗粒更加饱满,穗头也比以前的大,除了无法作为种粮,其他的性状都比普通的要好”


袁老师一边说着一边讲解着,他说的这些,其他人或许听不懂,但杨小涛理解。


两人一边走着一边交流着育种的经验。


很快,就来到一处小土坡后的田地上。


“这里就是种植杂交水稻的地方!”


袁老师指着前面的地方说着。


杨小涛看去。


就发现这里的水稻比路上看到的水稻平均要高了十厘米左右,而且看样子稻杆更加粗壮,穗头也比看到的大。


“这看着就比普通的好。对了,我听说你们叫他潮阳一号?”


袁老师笑着点头,“对!就叫潮阳一号,正好跟你的杨村一号对起来。”


杨小涛却是笑笑,“好吧,这名字也挺好,记得初衷。”


“对啊,记着咱们的初衷啊。”


两人说完相视一笑,随后各自拿起镰刀,进入稻田,开始收割起来。


人多力量大!


十几号人排成一排,一人一把镰刀,守着四行水稻。


一镰刀下去,十来厘米的稻子都被割倒,随后放在身后,继续向前。


大家基本上都是齐头并进,当然也有人被落在后面


就比如说某位郝同志.


等半下午的时候,整个稻田都被放倒!


原本到大腿的稻子铺在地上,露出土地原本的颜色。


众人随后坐在地头上休息片刻。


杨小涛此刻更加确定,这次杂交水稻实验成功了。


这不仅是亲身实践得出来的结论,更是小薇在暗中的消息,这些水稻中蕴含的能量,是普通水稻的三到五倍。


不止如此,前来收割研究所众人也看出这水稻的成色。


他们先前远远的看着就觉得肯定收获不错。


但这次亲手收割水稻,心头的判定愈发肯定。


众人敢肯定,这次一定是成功了。


休息片刻后,众人连忙将割好的水稻捆扎起来,随后有人开来拖拉机,众人再次化身勤劳的小蜜蜂,将扎好的水稻放在车上,一趟趟的往基地运输。


杨小涛跟袁老师在地上慢悠悠的走着,两人背着手,手里还拿着捡起来的水稻,这是先前掉落下来的。


本着颗颗粒粒不浪费的原则,自然要仔细捡回。


“那些年,见到过太多的事。大家饿着肚子干活,家里吃饭只有那么一点点”


可能是丰收的喜悦,或者是成功在即,袁老师的话明显多了些,仿佛在找个人倾诉似的。


而杨小涛就是这最合适的听众。


“那时候我就在想,我要做一件事,要让所有人的餐桌上都有足够吃的粮食。”


说到这,袁老师好像想起了什么,有些羞愧,因为在他身边的这个人,比他做的更早,而且还做到了。


不过,他很快就调整了过来,对方成功了,他也要成功了。


而且未来,他还要做的更好呢。


因为他比对方更加纯粹,可以百分百的投入所有的心血。


而他这辈子,都是愿意做一个农民。


想到这里,袁老师就直起身子,看着远处即将落下的太阳,悄悄的来到杨小涛身边,小声的说着呃,“那天,我就做了一个梦。”


杨小涛也直起身子,手上握了一把稻穗,就跟握着一把黄金色的狼牙棒,在空中不断晃动。


看到袁老师这翻模样,便靠近笑着,“肯定是一个美梦吧。”


袁老师也哈哈笑着,“那当然了!这美梦说出来,就不当真了。”


“可现在美梦成真了,你可是第一个知道的。”


“那我可得洗耳恭听。”


杨小涛说着抠抠耳朵。


袁老却是将杨小涛手中的稻穗,高高举起,夕阳的光芒照射在上面散发着金色光芒,像是将一件金色的外衣披在两人身上。


这一刻,周围人都看在眼里,只有充满神圣的敬佩。


袁老师抬头看着手上的水稻,然后轻轻说着,“我那天做了一个梦。”


“我梦见这地里的水稻啊,长得有高粱那么高,这穗子像扫把那样长,这里面的颗粒啊,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和同志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咔嚓~


不远处,王浩将手上的相机放下,心中欢喜。


他知道,这定格的一幕,一定会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