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关灯
护眼
字体:
三百三十一章 兴师问罪(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查漏补缺,郑雄把府衙和八县进行了细分。


和府衙区县进行绑定。


办理身份证所在地必须有人担保或是证明。


避免有人钻空子。


画师们也由此进入了紧张的工作环节,痛并快乐着。


一个小时画一幅,第一批三百人也画不了多少副。


加之都是生手,身份证的制作推进的比较缓慢。


但是不妨碍数钱,每天少说也能多个十来文的收益。


而郑雄也不着急,洛阳纸贵,物以稀为贵,新奇的东西加上方便,吸引到了很多有钱人。


这批人主要是来此尝鲜,先睹为快。


这也让郑雄动了歪心思,郑雄制作身份证的同时,也开始尝试收费。


首先,炭笔制作,保存不易。


弄个附属产业,势在必得。


郑雄把印刷厂外包活字的那一堆固定人群,在府衙的帮助下,成立了一个新厂。


从中招募了一大批人。


除了老本行,制作活字,还包了另一个业务。


那就是专门设计一个保存身份证的盒子。


郑雄将其设计成抽屉形状,一拉就开,避免摩擦的同时还能一眼目睹其中的内容。


方便快捷,加上做的就是垄断生意。


一时间,供不应求。


豪商富户还有专属***版本,上好的材料,用檀木楠木等制作而成。


按两收费,从一两到十两不等。


主要赚的就是这部分钱。


身份证本身,郑雄没有收钱,但是仅限于第一份。


弄坏了,或者是弄丢了,就得进行补办。


一年之内补办,就得收取五十文的成本,再然后就是成倍增加。


而一个盒子才多少钱,也就卖个三十文。


这么一笔账,谁都能算得清。


有些人弄好了身份证,结果没两天就给弄坏了,想要补办,还得收费。


一传十,十传百,自然没人敢在省钱。


而仿造的问题,郑雄也加大了打击,会同兵马司,凡是不是府衙出品的,巡城发现,也得罚款,罚款不多,五十文,自己掂量合不合适。


这生意,赚的不多,但是结合使用寿命,以一年的时长来看,算是细水长流的生意。


虽然郑雄不太能看的上眼,但是谁会闲钱少呢!还能解决就业,一举两得。


一个政策,最先察觉到的,就那么一批人。


自从郑雄出台了这个政策,豪商富户首先进行办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流动,画师越来越多,加上兵马司也渐渐偏向查验身份证。


身份证的普及工作有条不紊。


富商完了,百姓来。


人口能够流动,身份证模糊了老朱细分的户籍制度,郑雄也开始进行应天府的规划。


砍柴来卖的,拿土特产进城来卖的,贩夫走卒只要有身份证,郑雄都不会为难。


为此,郑雄还特地招呼兵马司的人,严正声明不得为难。


地摊经济,永不过时,非常提振经济。


贩夫走卒,只要肯吃苦,在这应天府总不至于饿死。


整个应天府随着人口流动仿佛也更热闹了点。


这只是身份证制度下带来的改变。


郑雄还在南京城各地,开始建造农贸市场,保证南京城百姓的生活供应问题。


同样,郑雄将这个工程交给了一建。


一建这个郑雄一手扶持的建造部门也开始渐渐


崭露头角。


人手招募的也越来越多,招收的工匠质量还不低,有着充足的人手进行建造,学校,农贸市场同时开工都不在话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