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7章 解元!(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慈恩方丈想了想说道:“在修复本寺佛塔的时候,贫僧找到一本奇书,也是靠着这本奇书才完成了佛寺的修葺,不过书中还有很多老和尚看不懂的地方。”


“苏施主既然要治江,想必也要用到这些匠人活儿。”


说完这些,慈恩方丈吩咐门口的小沙弥,去藏经阁取书过来。


苏泽也来了兴趣,他参观西禅寺的时候,也发现这座寺院虽然是新建,但是和当代的寺庙风格并不相同,反而有些唐宋建筑的大气。


唐宋建筑和明清建筑是截然不同的,这一切的原因自然是战乱导致的建造技术断代。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工匠行业本身就是口传心授,很多工匠家族都在战乱中绝后了,技术自然也传不下来。


别说是建筑技术,就连军事工程技术都失传了不少,明修的城墙比唐宋城墙要新,但是比唐宋修的城墙都差不少。


过了一会儿,小沙弥捧着一本古书,来到了单房中。


慈恩方丈将书递给苏泽说道:“也不知道这本书是何人所做,书上记录了大量房屋殿宇的建筑方法,也有河坝城墙的建造规制,苏施主若是觉得有用,可以将它抄了去。”


苏泽翻看一看,当场惊呼了起来,这本书竟然是《营造法式》!


“是藏于佛塔中的?”


慈恩方丈看到苏泽认识这本书,疑惑的问道:“苏施主认识这本书?”


认识,怎么不认识,这本书在木工建筑业可是大大有名!


《营造法式》是宋代李诫创作的建筑学著作,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


这本书上记录了宋代总结的前面历代的建筑心得,提出了一整套的施工规范,是古代木质建筑的集大成之作!


只不过元代的战乱,而书上有很多建筑行业的黑话,大明的匠人竟然看不懂而让这本书近乎失传。


等到解读出书中的全部内容,还是在后世梁思成夫妇探索残存的古建筑,又结合古代文献档案,才将整本书解读了出来。


苏泽也没想到,慈恩这个老和尚竟然是靠的这本书重修的西禅寺!


也难怪西禅寺虽然是本朝重建的,却又唐宋遗风,原来是这样!


苏泽拿起这本书爱不释手,慈恩和尚疑惑的问道:“苏施主能看得懂这本书?”


苏泽点点头,他将序言讲解给了老和尚听,慈恩方丈豁然开朗,之前的疑惑一扫而空。


他肃然说道:“苏相公大才!这本书本寺已经抄录了,原本就送给苏相公吧!”


苏泽一惊,宋代古书价值连城,这虽然是一本木匠书,但也是装帧精美还配合了很多插图的,大把的藏书家会高价收藏。


但是慈恩和尚说道:“贫僧年轻时候曾经顺着闽江游历过,知道百姓水患之苦,若是苏相公能用这本书上的东西治河,那就是贫僧的功德了!阿弥陀佛!”


苏泽肃然,他见过不少唯利是图的和尚,也见过嚣张跋扈的道士,难免也对这些人有些偏见。


果然不能刻板印象,这慈恩和尚确实是有慈悲心的。


两人又开始交流起木工心得来了,两人越谈越是投机,这老和尚施工经验丰富,为了修建佛寺也花了很大的力气。


苏泽的木工也有Lv5,但是见识不凡能够看得懂《营造法式》,双方一番交流,苏泽就听到系统提示。


【交流木工心得,木匠技能经验+50】


【交流木工心得,木匠技能经验+50】


看着上涨的经验,苏泽只觉得慈眉善目的老和尚更加顺眼了,自己怎么早没发现这个刷经验的好地方!


魁星楼上,人群突然骚动起来。


“张榜了!”


黄时行装作淡定的样子,实际上后悔为何不亲自去看榜。


此时他心中万分忐忑,只是希望跑腿的书童快点回来。


可是又不希望书童回来的太快,因为京榜是从下往上挂起来的,最先露出来的是后面的名次,最先看到的就是名次靠后的。


此时靠着于宗朝军户出身的强健体格,陈朝源等人也已经挤进了榜单旁。


“福建乡试九十名,福建延平府南平县黄时行,易经”。


第一个名字就是认识的人,众人纷纷吸了一口气。


这黄公子果然中了啊,想到对方的年纪,众人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京榜慢慢挂起来,众人的心都悬着,可是一直看到四十多名,依然没有南平读书人上榜。


再往上就不敢想了,陈朝源叹了一口气,自己中没中心中还没数吗?不过是心存幻想罢了。


魁星楼上,众多世子都焦急的等待,这时候听到登楼声。


“中了!公子中了!”


黄时行的书童奔上楼来,满脸激动的喊道。


可是黄时行心中咯噔了一下,京榜都还没张完,自己就中了?


一个跟班拉着书童问道:“中了?多少名?”


书童冲过来说道:“恭喜公子!高中乡试九十名!”


这下子魁星楼上再也忍不住了,不少被黄时行强行邀请来的,或者是来蹭饭的读书人笑了出来。


第九十名,不就是最后一名吗?


黄时行的脸色铁青。


这时候他一个铁杆跟班拍案而起说道:“不可能!黄兄才中最后一名?肯定是有问题!必须要覆试!”


覆试就是中榜的举人重新考试,因为越来越多的科举弊案,很多主考官都会覆试一场。


也有考生觉得成绩不公平,闹事到最后主考官决定覆试的情况。


听到覆试,黄时行的脸色更白了,他连忙说道:“反正中了,最后一名也是中了,喝酒喝酒!”


那个跟班还是不依不饶的说道:“解元是谁?是不是又是福州府的?每次都是福州府的人中解元,还有公平可言吗?”


魁星楼上的延平府士子们都群情激奋起来。


在看榜的陈朝源等人也觉得非常惨烈,延平府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人上榜,前四十名一个延平府的读书人都没有。


这些年来福州府和泉州府拉开了和其他府的差距,近几十年解元都几乎出自两府。


延平府士子更觉得脸上无光,等到京榜全部拉起来,陈朝源揉了揉眼睛。


“福建乡试第一名,福建延平府南平县苏泽,春秋”!


昨天高考出分了,如果有读者高考,祝愿金榜题名!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