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3章 箪食壶浆(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靖江,明代属于常州府,因为地处长江航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王锡爵说道:“倭寇并没有专门派兵攻打靖江县,目前在岛上的是一支倭寇的小部队,大概有一百多人。”


“靖江县还没有被倭寇攻破,我们的船都停在孤山背后的渔民码头上,目前还没有被倭寇发现。”


王锡爵紧张的看着苏泽,纵观整个长江流域,目前也只有苏泽能伸出援手了。


“林德阳!”


“属下在!”


“击鼓聚兵!”


“得令!”


林德阳走出大帐,敲打军营中央的大鼓。


士兵们听到鼓声,立刻放下手里的事情,冲到营房里开始打包行李。


这已经是训练过无数次的动作了,就在鼓声停下的时候,整个营地中的士兵都已经带上了装备和行李,站在了广场上。


徐时行和王锡爵许国三人惊讶的看着苏泽,鼓声响起不过是一炷香的时间,士兵就已经集结完毕,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精兵啊?


苏泽也已经换上了棉甲,林德阳手持鸟铳站在他的身后,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看着苏泽。


“登船!”


苏泽转身对王锡爵说道:


“王兄,请随我一起登船。”


王锡爵楞了一下,又想到家里被困在靖江的那几船丝绸,咬着牙跟上苏泽,走向黄浦江边上的码头。


等到苏泽带队离开,徐时行和许国仿佛做了一场梦一样。


李贽走过来对三人说道:“团练使做事就是这样雷厉风行的,你们现在军营中休息吧。”


两人想了想,如今外面兵荒蛮乱的,反而是留在营地中最安全。


徐时行拱手说道:“叨扰了。”


甬船驶出码头,王锡爵虽然是水乡人士,但是他从没有没有在江上做过船,摇晃的船体几乎要将的胆水都吐出来了。


反过来看苏泽这边,船上所有人都各司其职,船舱中的士兵也盘腿坐在地上,检查身上的装备。


而苏泽坐在船头,看着航道地图和靖江的地图,思考着怎么战斗。


作为抗倭缉私总团的第一次战斗,自然是要打响名头的,岛上的倭寇并不难击溃,难的是如何将王家的船带回来。


苏泽研究着作战方案,营地中的徐时行和许国则在观察苏泽的营地。


“许兄,没想到这苏汝霖竟然是文武全才,这抗倭总团可是一支精兵啊。”


许国也赞叹说道:“世间竟然还有如此人物!”


留守在营地的士兵们各司其职,并没有因为大部队出战而松懈。


虽然只是一个新军营,但是营地中布置非常的合理,营房整齐又井井有条。


陪同徐时行等人的是一个未成年的新卒,这一次出战苏泽只带走了一百五十人,剩下的士兵也被留在军营中。


“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食堂。”


徐时行问道:“一日几餐?”


“早中晚三餐,团练使大人说了,当兵吃粮天经地义,如果吃不饱饭还怎么有力气训练。”


“能进去看看吗?”


陪同的新兵愣了一下,还是点头陪同两人进了食堂。


说起来是个食堂,其实就是一个放了两排长桌的棚子,此时还不是吃饭的时间,凳子都扣在桌子上,地上也被清扫的很干净。


徐时行看了一圈,没有看到其他就餐区域,他问道:“苏团练使也在这里就餐吗?”


新兵点头说道:“当然,团练使每日都和我们一起进餐,我们吃什么,团练使就吃什么。”


徐时行感慨说道:“苏汝霖治军严谨,不愧是将门之后。”


“伙食如何?”


“团练使定下的标准是隔两日给肉二两,每日主粮管饱,蔬菜是我们在营地附近开荒种的,团练使还买了鸡鸭,目前还没长大。”


徐时行和许国对视一眼,好家伙这伙食已经赶得上苏州府大户人家的餐食了,光是这每天的吃喝,都是一大笔钱。


“汝霖练兵,果然是好手笔!”


徐时行再次感慨,他又随着新兵参观了校场、军械库和粮仓,一路上自然是赞叹不断。


李贽将他们两人安排在军官的营房,新兵将他们送到营房之后说道:


“两位先生,晚饭时分会击鼓三次,先生们直接去食堂就可以了。”


推开营房大门,两人又被营房内整齐的环境惊到了。


木板床上放着整齐的被子,军官的营房是四人一间的,所有私人物品都整齐的放在桌子上。


许国本以来军营的营房都是脏乱差的样子,却没想到这个房间比他自己的房间还干净。


“苏汝霖治兵森严,我是服气了。”


徐时行也说道:“有如此强兵,王兄家的船应该是无虞了。”


但是两人又沉默下来。


在长江口有这么一支抗倭缉私总团在,日后苏州府的大户想要再偷逃钞关税,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等到倭寇走了,这支精锐部队恐怕就要成为苏州大户们的噩梦了。


现在长江上刮的西风,正好将甬船吹向了靖江,在天色渐晚的事后,苏泽一行人已经看到了靖江岛上的孤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