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6章 当世文宗的威力(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过沈明臣叔侄却等到了京师情报站的站长陆二上门。


自从张居正上台执政以来,进一步加强了对舆论的控制。


张居正取缔了除了明廷官方发行的所有报纸,不仅仅是印刷其他报纸是重罪,就连贩卖这些报纸也加重了处罚。


虽然在远离京畿的其他地区,这条禁令依然和废纸差不多,但是在京师城中,这条禁令还是有威力的。


张居正执政以来,也吸取了高拱“为政过宽”的教训,张居正总结高拱下台的经验,就是他对京师控制太松懈了。


他亲自处理顺天府的事务,将京师划分为很多个小区域,设立治安所和捕快厅,专门负责这些街道的治安工作。


虽然也有大量的街头混混进入了治安所和捕快厅,但却确实加强了对京师的控制。


禁报令实行以来,确实对《京师新报》的发行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这个月光是京师情报站就出面捞了七次报童了,为了安全起见,陆二决定让旗下的报童组织暂停贩卖《京师新报》,等到风声松一点再说。


《京师新报》的发行遇到了困难,陆二向上级建议,将《京师新报》的编辑部和印刷厂撤往天津。


今天陆二带来了东南内阁的调令。


“什么?让我们返回东南?”


沈明臣惊讶的看着陆二,这段在京师的经历让他很满意,东南给他的薪水又高,他原本靠着书店掩饰,在京师也是如鱼得水。


如果不是公车上书那件事连累到了他明面上的身份,沈明臣还可以一边做书商一边做编辑。


现在让他撤回东南,沈明臣反而有些舍不得了。


陆二点头说道:“内阁已经下令,编辑部和印刷厂撤往天津,以后《京师新报》改为一周发行一份合集,采用更隐蔽的订阅投递的方式。”


“不过这些事情和沈主编也已经没有关系了,现在陆某可是要恭喜二位高升了。”


听到自己升官了,沈明臣心情好了很多,他虽然舍不得在京师的工作,但带着这一次的功劳返回南京,也能在东南官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了。


陆二对着沈明臣说道:“礼部下新设的新闻版权司,沈主编被内阁廷推通过,担任新闻版权司的主司了。”


沈明臣也是一喜,他也关注了东南的官制改革,六部下诸司也是相当重要的职位了,而且新闻版权司是管理东南报刊发行和版权保护的部门,可以说是个相当重要的部门。


他作为本届内阁第一次廷推出来的大臣,也是含金量十足。


沈明臣又问道:“那一贯呢?”


陆二看向年轻的沈一贯,听到自己叔侄二人升官,沈一贯连一丝笑容都没有,和热情外向的叔父不同,这位年轻的副主编非常冷漠。


但是陆二也知道,这些日子《京师新报》的日常工作,几乎都是沈一贯在主持的,而几篇重要的报道,也都是沈一贯亲自采编撰写的。


《京师新报》的成绩,大半都是这个年轻人做出来的。


陆二说道:“令侄的职位是大都督亲自提名的,也是经过内阁廷推一致通过的。”


沈明臣连忙问道:“没想到小侄竟然蒙受大都督亲自关注?不知道是什么职位?”


陆二说道:“鸿胪寺行人司主司。”


沈明臣露出迷茫的表情,他对于东南官制有了解,但主要是对七部这样的大衙门。


鸿胪寺在五寺中也是排名末尾的。


大理寺、司农寺、太仆寺、鸿胪寺、宗正寺这五寺中,(勘误,前文达观是宗正寺度牒司主司)就是以鸿胪寺和宗正寺排名最末,就连很多东南官员都不知道这两个衙门为什么要名列五寺。


大理寺和刑部共掌刑律,司农和太仆是负责农业生产和牲畜管理的工作,虽然在工商大兴的背景下有些弱势,但是农业依然是重中之重。


鸿胪寺就显得无足轻重了,负责接待外国使节?如今有什么重要的外国使节?


《海国图志》在报纸上连载,也让东南百姓对周围诸国有了初步的了解,甚至连远在西方的欧陆诸国,也成了市民的谈资。


可在东南官员和百姓看来,只有北方旧明还能算是旗鼓相当的对手,望眼看去其他诸国都是什么东西?


当今世界,唯一在国土和人口上,能够和中华比肩的,也就是横跨欧亚的奥斯曼帝国了。


所以在沈明臣看来,鸿胪寺行人司的职位非常鸡肋。


沈一贯听到这个任命,却难得露出笑容,对着陆二说道:


“多谢陆站长的消息,我叔侄二人尽快就启程离开京师。”


沈明臣还是有些放不下自己经营了近一年的《京师新报》事业,他追问道:


“敢问陆站长,谁来接替我的职位呢?”


陆二笑着说道:“这一次来京师可是一位名人,沈主编肯定听过他的名号。”


“难道是震川先生(归有光),不对啊,不是说震川先生已经升任礼部员外郎了吗?”


陆二说道:“这是秘密任命,两位也是我东南的高品级官员了,才有权知道这件事。”


“不是归先生,而是王元美。”


“什么!”


王世贞,字元美,是当世能和苏泽并列的文坛宗师。


因为父亲前蓟辽总督王忬被嘉靖处死,王世贞在南直隶太仓老家守孝三年。


世人都认为王世贞会出仕东南,却没想到王世贞一出仕就担任《京师新报》主编这样的职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