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培养系面板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2章 最没争议的杰青(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首先技术方面他已经吃透,并非要从零开始不断试错研究。


相反人多往往伴随着不同观点,反倒不利于项目的正常进行。


况且他只需要制作出一副模块装甲,又不是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


孙正洪大约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虽然知道这种做法很是让人吃惊,可放到徐昀身上仔细想想却又变得非常合理了起来。


最终神情复杂的看向徐昀,忍不住叹了口气。


“哎。”


“你小子每次都能给我意外的回答。”


“看来我们在战斗领域这块的动力军用外骨骼装甲缺陷很快就能弥补。”


“你这个杰青实属是实至名归。”


几句话说完突然另外一件事在他脑海中浮现,眉头也不由得皱了起来。


“不过这样的话项目申报审批方面恐怕会有不小的阻力。”


“我帮你先打个招呼吧。”


徐昀将孙正洪的话听完,自然明白对方是真心为了他考虑问题。


感激之下连忙表示谢意。


“多谢孙院士。”


“你早点把这个动力外骨骼搞出来,就是对我最大的谢意了。”孙正洪直视着徐昀连忙摆手回答。


“这几天我会尽快整理好项目申报文件,去帝都办理手续的。”


“那我就不打扰你了。”


孙正洪听完徐昀这话当即起身,说着便朝外面走去不打算继续逗留,同时还阻止了徐昀送他的举动。


看到这段时间一直念叨的自动化智能模块机器人终于能够问世,徐昀心里轻松的同时也很期待,想到未来批量的模块机器人配合战士演练,那种场面单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毫不夸张的讲科技感丝毫不输好莱坞大片。


“不知道等孙院士看到我的所谓动力军用外骨骼装甲会是什么反应?”


“应该会很惊喜吧。”


直到孙正洪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野内,徐昀若有所思的低喃了两句,然后重新回到电脑面前开始进行杰青项目的文件材料整理。


杰青的评选虽是每年一届,但获奖人员毫无疑问都是国家最优秀的人才。


加上杰青又被称作院士种子,每次名单公示出来都会有官方媒体进行报道。


以往这种新闻网友的关注度并不高,有时甚至连个热搜都上不去。


除此之外部分人员还会受到公众的质疑,认为其发布的论文质量和成果,根本不足以获得杰青这种被称作院士种子的荣誉。


可今年却是最特殊的一届,因为公示的名单中有着大家熟知的名字。


几乎是相关新闻报道出来没多久,便迅速登上了各大平台热搜榜首,虽然引起了海量用户的关注评论却愣是看不到一条负面消息。


全部都是对徐昀表示祝贺,替徐昀感到高兴。


虽说这让其他获得杰青的人成了绿叶陪衬,但学术这种东西就靠成果说话。


徐昀在多个领域取得多项成果,值得被公众赞扬享受鲜花和掌声。


“徐神获得杰青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恐怕以后都再找不到含金量这么高的杰青了。”


“最年轻的杰青,期待徐昀以后成就最年轻的院士。”


“虽然我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但还是要恭喜徐昀拿到这项荣誉。”


“要是杰青都能有这份水准,何愁科技不爆炸。”


“徐神已经从京州大学毕业了,爷青结。”


“根据可靠消息,徐昀应该会留在京州大学,以后大家要称呼徐教授了。”


“不知道徐神带不带研究生,好像找徐神当我的研究生导师。”


“不到五年的时间博士顺利毕业,成功拿到杰青不说马上还要成为京州大学的教授,但我对徐神却愣是生不出任何的嫉妒心理。”


“期待徐神的杰青项目,我记得到时候应该会进行公示的吧。”


……


“真不愧是我们宿舍最优秀的存在,希望你能在这条道路上走的越来越远。”


“昀哥。”


研究生宿舍内,赵岳峰刷着手机上关于杰青的新闻热搜满脸欣喜,发自真心为徐昀感到高兴。


他们宿舍四个人如今舍长钱宇东已经毕业,他成功上岸考到数据分析专业。


周奇则依旧留在数学专业读研。


虽说几人已经渐行渐远,甚至在手机上的交流也越来越少。


但那份情感和记忆却会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或许他们会很长时间不联系不见面,却会在心里默默关注支持对方。


这便足够了。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看什么呢峰子,下午王教授的课可不敢迟到,咱还是赶紧过去吧。”


这时旁边舍友传来的声音将他思绪打断,赵岳峰随之收起手机面露笑容转过头回答。


“没什么。”


“我们现在过去吧。”


说完便也不再迟疑什么,立刻和新舍友一起离开寝室前往教室。


徐昀整天都在忙项目申报材料,并没有额外时间去关注网上的报道,直到傍晚陈诗禾驱车来接他时才抽空看了眼手机对熟人的祝贺进行集中回复。


和先前获得海外的数学奖不同,杰青毕竟是国内比较有含金量的荣誉。


加上又称作院士种子,这让王春芳自然非常高兴特意让徐昀回来吃饭。


对此徐昀自然不会拒绝,不管怎么说这也确实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陈诗禾眼下已经进入深度科技公司财务部门工作,毕竟她无论学历还是能力都非常符合要求,既然自己家有适合的平台可以让其施展拳脚展现自己的能力,那又何必到处找公司去面试。


徐昀很清楚陈诗禾的性格,知道对方不是那种把事业当成唯一的女强人。


但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又不行,到自家公司上班再合适不过。


这样偶尔陈诗禾还能带王春芳去转转,照看下公司里的绿植可比长时间待在家里健康的多。


晚上两家人一起吃饭时,王春芳和陈建方还提起了两人的婚事问题。


准备将婚期放在临近春节的时候,这也是考虑到时候大家都有时间,能够让婚礼办的热闹不给双方留下什么遗憾。


面对这件事徐昀和陈诗禾自然都没有意见,毕竟只是补个形式而已。


他们家人本来就已经订婚,且生米煮成了熟饭,加上两家之间的关系,除了还没有制造出爱情的结晶外和夫妻俩没区别。


晚饭吃下来无疑是王春芳和陈建方夫妻俩最高兴。


看到自己的子女能有一个好归宿,相信没有比这更让人值得高兴的事。


关键如此距离抱孙子外孙不远了。


晚上休息的时候陈诗禾的母亲张文艳,还特意让陈诗禾留下来陪着徐昀。


搞科研之余享受了一夜温柔乡,翌日徐昀便又继续完善项目材料。


前后忙碌了差不多两三天时间,终于把相关材料完成乘坐动车前往了帝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总部。


以往获得杰青身份后,都需要一段时间才会相继申报项目申请经费。


像徐昀这种效率如此迅速,无疑让基金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非常满意,只不过在项目成员问题上着实替徐昀捏了把汗。


要不是徐昀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估计都还以为这是要骗经费呢。


作为相关负责人每年都会审批大量项目,有些最终也出不了成果白白浪费经费。


因此哪怕就算是成为了杰青也不是说什么项目都会批下经费。


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讨论确定。


偏偏徐昀的项目成员只有他自己,这让人难免会有些担心害怕项目流产。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