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荒田回过去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4章,无知是无畏的。(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年冬天也没看到他去溜冰场。


冯雪见状笑道:“我们前几天就过来了,大雪封路,我们过不去,昨天街道大队长接到县里的通知,又有一批人要过来,就没回来。说一起走!”


而旁边那个女孩则是直接笑道:“还认识我吗?”


杨小乐笑着点了点头:“怎么不认识,刘艳对吧!”


对方长相不丑,婴儿肥的脸蛋。


看上去很可爱。


要知道,婴儿肥的脸蛋也不是随便人都能驾驭的。


没有一张精致的脸蛋,很容易给人一种丑的感觉。


上次去图书馆里偷看书那次碰到了。


不过对方应该不是大院子女。


第一次和冯雪一起溜冰的那两个女孩才是大院子里,从衣着和谈吐上就能看的出来。


刘艳见状呵呵一笑:“咱们还挺有缘分的啊!在这都能碰到!”


杨小乐笑着点了点头:“是啊!”


随后对着冯雪说道:“后来怎么没看到你去冰场啊!”


听到这话,冯雪眼神黯淡了一下。


摇了摇头没说话。


看到他的表情,杨小乐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估计家里出事情了。


不然的话,不会来这里。


当然了,不是所有家庭好的人都去兵团和当兵,也有很多要立誓去最苦最偏远的地方。


那边男生这边也十分热闹。


毕竟以后都是一个大队的人。


甚至很多有可能会分到一个小队。


“开饭喽!”


突然,外面吆喝了一声,就听到冯雪赶忙说道:“吃饭了,快点!”


拿起自己行囊里的饭盒,结伴向着外面走去。


外面的墙上和粮仓上都写着标语:备战备荒为人民。


杨小乐看了一下时间,下午3点45。


有过上次来的经验,自然是知道这里的日落和四九城以及南方不太一样。


跟着人群来到大院里的临时食堂这边。


这里地处最东北地方,公社里没有专门的招待所,一下过来这么多的人,只能在这个粮仓里临时安顿。


后来的人加上之前过来的人乌泱泱的几百号人。


杨小乐几人跟在后面去打饭。


一人两个馒头加上一勺子粉丝大白菜。


话说,现在是知青下乡开始阶段,知青们的待遇还是挺不错的。


虽然没肉。


但是粉丝在城里可是要定量的。


人一多,难免会发生矛盾。


推推搡搡,骂骂咧咧的,好在这里人多,没一会儿就被人拉开了。


至于回去干架的事情,没人去管。


打了饭众人就赶忙回到仓库,这边实在是太冷了。


回到地方以后,冯爱军几人已经饿的不行了。


大口吃着热乎乎的馒头。


跟猪八戒吃人参果差不多。


冯爱军嘀咕了一句:“没吃饱啊!对了,你们来了有没有听说咱们的口粮多少啊?”


因为下乡知青的口粮是根据当地的规定,每个地方不一样。


随后就听到旁边的一个天J少说:“听大队长说嘞,以后咱们去屯子里,一人一个月30斤口粮,3两食用油,自己做饭。”


这是个戴着眼镜的微胖青年。


戏称小天津!


“那够吃了,我们在城里的定量也就这么多!”


赵卫兵闻言嘀咕了一句。


杨小乐在旁边听着。


知青从到了生产队以后,就属于农村户口了。


口粮自然不再由原来的地区管。


对方说的30斤口粮,其实是到明年秋收之前,都按照30斤折算。


秋收以后根据工分,从生产队分粮食,和社员一样算了。


不过……


30斤粮食真的够吃吗?


在城里能吃到各种副食品,来这里,可就没这么多的副食品吃了。


30斤,真不够吃。


寅吃卯粮,在知青中可是非常常见的。


吃完饭的时候,虽然只有四五点,但是外面已经完全天黑了。


只剩下寒风在呼啸。


折腾了几天,冯爱军这些人早就已经累的不行了。


在男生这边的铺上铺盖,一群人挤一挤睡了下来。


洗脚?


那是不可能的!


这大冬天的。


洗什么啊!


杨小乐也没跟冯雪去聊太多,毕竟这里人太多了。


跟着一起睡着了。


……


翌日清晨。


天还没有完全亮透了,大院里开始热闹了起来。


这是要出发了。


谢老四也过来了,对着屋里的人说道:“走吧,马车准备好了,一会还得快点,不然的话,天黑前到不了大队。”


“这么远啊!”


小天津张明远惊讶了一下。


谢老四点了点头。


“路也就六十里地,不过下了雪路不好走,一会你们把被子一起裹起来,别冻坏了。”


杨小乐心里估摸了一下。


现在天亮是七点半,但是天黑的早,白天只有九个小时。


三十公里,正常走路也得七个小时左右。


下雪天还真的说不清楚。


赶忙收拾行李,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


来到大院这边。


已经有四驾马车在那里等着了。


一车上五个人。


都差不多了,谢老四这才吆喝一下,队伍向着外面出发了。


随行的几个人,两个青年是民兵队的人。


还有一个许大爷。


民兵连的人倒是挺热闹的,在那里和知青们说这话。


杨小乐几人坐的车子是许大爷的。


老头不怎么说话,就赶着车走去。


一时间倒也挺热闹的。


两边都是白雪皑皑的大山,还有一些常青树。


“北国注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注飘。望长城内外,惟注余莽莽注;大河上下注,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注试比高。……”


有人看到这个白雪皑皑的场景,自然得吟诗一首。


才能表现出来他们是知识青年的身份。


知识!


这是重点。


但是不得不说,农村教育还不怎么普及,这一手确实让几个拉扯的人刮目相看。


青年就是这样。


昨天累成狗,今天又跟打了鸡血一样,满血复活。


突然赵卫兵说了一句:“咱们来这里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怎么能让他们拉着我们走呢!”


直接就跳下了马车。


听到这话,其他人自然也是纷纷跳下马车,跟在车队后面。


“哎,你们小心点,边上别走,那里雪深的很,掉下去不冒头。”


看到有人去路边玩耍,谢老四出言提醒了一下。


赵卫兵见状笑道:“谢队长,您放心好了,咱们在四九城又不是没见过大雪,不像他们沪市人,估计没见过……啊!”


话没说话,人直接踩进边上被雪掩盖的路边。


直接掉了下去。


“哈哈!”


众人哈哈大笑。


随后反应过来赶忙去救人。


“快,拉我一把!”


赵卫兵吓了一跳,赶忙伸出了好手来,因为此时他整个人已经不冒头了。


好在没被雪盖住。


“让开!都别过去。别到时候搭上其他人。”


许大爷看着一群人要过去,何止了一声。


其他人见状,赶忙停止了步伐。


此时谢老四也赶忙开口了:“你们别添乱了,让老许过去。”


看着对方拿着一根棍子,在附近试探了一下,这才过去。


随后丢下手里的马鞭。


赵卫兵见状接过马鞭,拽着就慌乱的向着上面爬去。


老头看着瘦弱,但是下盘很稳当。


身体往后倾斜,让赵卫兵顺着马鞭爬了上来。


“呼~”


赵卫兵上来以后,躺在雪地里,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刚刚他是真的吓了一跳。


而此时来自沪市的一个青年笑道:“我们上海宁是没看过这么大的雪的喽!”


人被救了,大家也轻松了不少。


有人开始调笑了起来。


主要还是之前赵卫兵说话,让几个人不舒服。


这话让赵卫兵十分的没面子,一骨碌就翻了起来:“小黄埔,你说什么呢?你丫的再说一遍试试。”


对方看到赵卫兵的样子,也是没说话了。


嘴里在那里嘀嘀咕咕的。


“行了!都给我老实点!”


谢老四看到这一幕,板着脸喝道!


随后嘀咕道:“行了,赶快赶路,这要是路上下大雪,大家都等着被雪埋了吧!”


这些人要是出事情,那事情就大了。


说完,带头回到了马车这边。


“行了,有什么好吵的,赶快走吧!”


刘锦莲过来替他拍了拍身上的雪,催促了一下。


有台阶下,赵卫兵也没再说什么。


跟着队伍出发了。


有了之前的教训,这些对这美丽的风景下隐藏的风险也算是有所认识。


一时间老实了很多。


都跟着马车后面的印子出发。


走在路上,杨小乐想到小妹的事情,来到了谢老四的身边。


“谢队长!”


对方闻言扭头看了一下:“怎么了?”


“哦,是这样的,您知道农二师14团距离这里远不远,怎么过去?”


“这里是边境地区,你问这个干嘛?这事情不要随便问。”


对方板着脸说道。


杨小乐见状直接说道:“这样的,我妹妹就在农二师14团,我想到时候有机会的话去看看她!这个您可以查的。”


听到这话对方脸色这才缓下来。


说道:“我只知道大概的位置,具体的你得问问许大爷,有时候他会送粮去那边!”


杨小乐闻言一阵的高兴。


“哎,好,那我去问问许大爷!谢谢了啊!”


掏出一包烟出来给拉车的几个人散了一根。


打个招呼便离开了原地,重新回来。


掏出一支烟出来递给了老头。


“许大爷,您抽根烟!”


对方抬头看了他一眼,还是接过了烟。


不过手上戴着厚厚的手套,也没抽,放在了耳朵的帽子上。


杨小乐见状这才将刚刚的话又问了一遍。


对方闻言这才算是第二次开口:“等回去再说!保存点体力。”


随后就没有再说话了。


听到这话,杨小乐也就没再说什么。


一路前行,走了一个多小时,人就受不了了,纷纷上车。


歇一会再走路。


腿都走麻了,因为这路上是真的太冻脚了。


到了下午三点左右,才算是来到坐落在半山腰的村子。


随着他们的到来,寂静的村子开始热闹了起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