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五六章 朱元璋彻底懵了:这就是咱大明战神的无敌风采???(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于是燕王用反间计,使得辽东守将吴高被削爵罢黜,东北方向的后顾之忧解除。”


对于朱允炆那里会对吴高动手,朱元璋倒是并不怎么意外。


因为当初在大本堂进行读书的,可不仅仅只是他朱元璋的儿孙,那些勋贵之家的子嗣,也会到大本堂读书。


充当亲王侍读。


吴高这个江阴侯吴良的儿子,就是老四的侍读之一。


“当时天寒地冻,南军本就缺少冬衣,又因为前面一战,丢掉了太多的粮草辎重,所以李景隆准备开春再北上和燕王作战。


于是燕王就趁着机会,出兵攻打大同。


蔚州守将王忠等人投降,随后燕军抵达大同,开始进攻大同。


大同地位重要,不能丢失,消息传到李景隆那边,李景隆只好带兵救援大同。


等到李景隆大军从紫荆关出去之后,燕王大军却从居庸关返回北平。


南军在冰天雪地之中行军,损失很大,还连一根毛都没有捞到,士气低落……


建文二年四月,双方在白沟河再次发生激战。


这一次,南军调遣了更多兵马参战,总人数超过六十万。


李景隆部先锋平安,对燕王很熟悉,知道燕王喜欢用什么样的战法,于是据此设伏兵。


等到燕军到时,平安伏兵出,挺矛冲锋,瞿能父子也一同合击,燕军失利……


燕王不敌撤退,结果却被郭英提前在他们撤退的道路上埋了地雷,损失惨重。


燕王率兵殿后,晚上迷失道路,燕王亲自趴在地上辨认河流流向,方才认清方向,返回大营。


令兵马提前用餐,准备次日决战。


决战时,平安,瞿能绕到燕军之后,偷袭得手。


燕王见势不妙,令丘福冲击李景隆中军,结果冲不动。


于是亲自率兵冲阵,双方混战。


燕王前后射光三筒箭矢,宝剑都砍断了,马也换了三匹,但却不顶用。


差点被瞿能,平安所斩!


燕王陷入到穷途末路之中,只得来到河堤上,举起马鞭,做招呼援军之状……”


听到韩成的这番讲述,朱元璋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觉得李景隆这次的表现,才多少配得上大明战神的这个称呼。


看来,自己方才所想就是对的。


经过了之前的一系列失败之后,李景隆在失败之中寻找经验,迅速的成长起来了!


但韩成接下来的话,却让刚刚升起一些信心的朱元璋,再度变得目瞪口呆起来。


“李景隆见到朱棣举动,果然生疑,下令减缓攻势,随后朱高煦带兵前来救援,燕王转危为安……”


这什么玩意?


这李景隆的操作咋这样优秀?


朱元璋刚刚升起的一些信心,再一次打了折扣。


“随后,瞿能再次引众军高呼灭燕,刚刚稳定的局势,再一次发生惊变,燕军再次失利。


结果就在战事最危急的时刻,忽然起了一阵旋风,刮断了李景隆帅旗,南军顿时为之大乱。


燕王抓住机会,立刻绕到李景隆大军之后放火,南军更为混乱。


燕军趁机疯狂进攻,反扑,阵斩瞿能父子。


南军大败,辎重基本全部丢下。


差不多有十万人投降燕军,李景隆再次带兵本部兵马,返回德州。


燕军整理兵马进攻德州,经过一段儿时间相持之后,李景隆弃德州,进入济南。


燕王再次获得大量粮草。


燕军攻打济南,李景隆所剩十余万兵马士气低落,再次大败,李景隆逃走,燕军围困济南……


当年十月,朝廷召李景隆回京师,罢黜大将军职位。


黄子澄等人上书,请求斩杀李景隆,建文帝没有应允……”


韩成说完这些之后,偏殿里的气氛显得异常安静,朱元璋朱标二人看着韩成大眼瞪小眼。


尤其是朱元璋,那神情和感受,要多复杂有多复杂。


“没了?”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他是准备听李景隆是如何大杀四方,如何成为大明战神的,结果就听了个这?


“没了。”韩成点头。


“就这?”


“就这。”


“你不是说的他被后世人称为大明战神的吗?这就是所谓的大明战神?”


回想着不久之前,在听了韩成说出了李景隆乃是大明战神之后,自己对李景隆的那些评价,朱元璋有些急眼。


“那个……他这个大明战神,是后世戏谑的一种叫法。


前后带兵五六十万对战燕军,结果却接连失败,丢失大量粮草军械,一败再败,所统御的那些兵马,也都基本上是丢失干净。


这种辉煌战绩,当得起后人口中的大明战神这个称呼……”


合着这大明战神,和韩成之前所说的卧龙凤雏是一个意思!都是反着用的!


在明白了大明战神的真正意思,知道了李景隆的辉煌战绩之后,朱元璋一口老血差点吐出来。


过分!


太过分了!


后世的那些人,怎能如此过分?


好好的词,都被他们给硬生生的玩坏了!


朱元璋觉得自己从今之后,都没有办法再去直视卧龙凤雏,以及战神这两个词了。


得知真相的朱元璋,整个人都懵了。


尤其是想起不久之前,自己所说的李景隆自幼非凡之类的话之后,那叫一个尴尬。


看着那端着茶杯,默默的和自己拉开距离,去喝茶的韩成,再看看那仰头看着屋顶,似乎在研究这房子是怎么盖的朱标,朱元璋嘴角为之抽动。


手默默的抬了起来,想要抽韩成,也想要抽自己几个嘴巴子。


自己的嘴咋就那样贱呢?


真气人啊!一不留神就落入到了韩成这小子挖的坑里!


不过,手扬起距离自己的脸还有一定距离之后,朱元璋还是忍住这个冲动,将手重新放了下去。


这让端着茶看起来喝的认真,目不斜视,实际上一直在留意朱元璋举动的韩成,不由的有些遗憾。


他都已经准备好喊‘陛下,别这样!别这样陛下’,对朱元璋进行劝阻了,这老朱咋就不抽了呢?


太过于遗憾了。


“你接着给咱讲吧。”


努力让自己不去想李景隆,免得自己会尴尬的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这才望着韩成再一次的开了口。


韩成将手中茶杯放下,点了点头再次开口道:“李景隆败退,燕军围困济南,右参政铁铉,盛庸坚守济南。


后燕军掘开河堤放水灌城,铁铉见势不妙,决定派人诈降,诱朱棣入城。


燕王第二日果然前去,差一点就被弄死,因为一些意外,铁铉计策没有成功,却也彻底惹恼了燕王。


他令人大举进攻济南城,用大炮攻打城头。


城中不支,就在这个时候,铁铉的骚操作来了。


他让人弄了一些木牌,在上面书写‘高皇帝神牌’几个字,将之挂在城头。


燕王这边只得停止炮击……”


“恁娘个腿!!”


朱元璋听了这铁铉都用了什么骚操作守城之后,不由气的破口大骂起来。


这家伙真该死!


打仗就打仗,还将自己的神位都给弄出来,挂在城头。


这是要将自己挂在城头示众?!


自己死了都不安生!


太过分了!


边上的朱标,也是听得有些目瞪口呆。


完全是没有想到,这些人还有这样的骚操作!


真是一点脸都不要了!


……


“……经过一系列的战斗之后,燕王这里准备攻打京师。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准备从浦子渡口渡江,但遇到盛庸抵抗,燕军作战不利。


燕王有心议和返回北平,结果此时燕王二子朱高煦带兵前来支援。


燕王大喜,望着他家老二说,世子多疾,汝可勉励之。


朱高煦闻言大喜,宛若打了鸡血一样,率兵拼死作战,战败盛庸。


随后,南军这边有水师投降燕军,燕军在六月初三自瓜州渡江。


并又一次的,击败退守在这里的盛庸。


随后燕军至镇江,镇江守将投降,燕军再次向前,驻扎龙潭……”


听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叹口气,他岂能不知道龙潭在哪里?


龙潭近距离京师只有五六十里,来到这里,等于是来到了南京城下。


京师这边,无险可守,只能直面老四的兵锋。


并且,仗打到了这个时候,朱元璋根本不用再多问韩成,就能猜到,这南京城肯定不是老四攻破的。


必然是有人开城门,迎接老四入城。


历来都不缺乏打开城门献降投诚之人,更不要说是老四这种,从北打到南,证明了自己能力,且身份地位又如此特殊的人了。


肯定不缺少献上城门之人。


“京师震动,建文帝宫殿内徘徊,召来方孝孺来问计。


方孝孺表示城中还有二十万兵马,应该坚守待援,并派遣大臣、以及在京城的王爷前去谈判。


建文帝依言而行。


不过几次谈判都没有成功,朱棣表示不要割地,只要奸臣,建文帝不愿意交出黄子澄等人。


谈判破裂之后,燕王起兵逼近京师。


当时,左都督的徐增寿想要为燕王内应,结果事情败露,被一群激愤的文官围起来群殴,殴打之后看押起来。


第二日燕王正式攻打京师,建文帝亲自诛杀徐增寿于左顺门……


当时,李景隆和谷王朱橞二人守卫金川门,望见燕王麾盖,于是开门迎接燕王入京师,史称金川门之变。


燕军攻入京师之后,宫中的建文帝得知消息之后,开始放火,焚烧宫阙。


燕军扑灭大火,建文帝已经不知所踪。


随后找出烧焦的尸首,说是建文以及其皇后。


燕王拉着建文帝尸首的手哭着道‘傻小子,何苦如此’……”


寿宁宫偏殿之中,韩成的声音落下,偏殿之内,鸦雀无声。


气氛显得分外的压抑。


哪怕朱元璋,朱标二人,早在之前就已经通过韩成先一步知道了,老四朱棣取代了朱允炆,成为了大明的皇帝。


并且老四还是非常出名的永乐大帝。


可在此时,听到了整场战争的大致经过,并最终听到了朱棣进入南京城,朱允炆点燃宫殿而死的结局,二人心中还是为之沉重。


不管朱允炆之前都了什么事,不管二人如何想要揍他,但朱允炆都是朱标儿子,是朱元璋的孙子。


老四和朱允炆之间,就是出现了亲人相残。


尤其是听到韩成所说的,老四拉着朱允炆尸首的手,哭着说傻小子,何苦如此,二人心情都复杂难言,险些掉出泪来。


他们相信,这种事情发生,老四的心情也必然是极为复杂的。


他们都以为,他们朱家的江山传承之时可以风评浪静,却没有想到,他们朱家也一样是逃脱不了权力之争!


权力的传承,依旧是不可避免的充斥着血腥。


伴随着累累白骨。


而且,连第三任皇帝都没有传承到,第二任之间就爆发了这样的战争。


这等事情真让人压抑,为之难受。


韩成端着茶盏,默默的远离朱元璋和朱标,免得二人会突然暴起,伤到自己,遭受无妄之灾。


“韩成,允炆……他真的去世了吗?”


良久之后,朱元璋那显得沙哑的嗓音响起,布满血丝的双目看着韩成,蕴含着无比复杂的情绪。


朱标闻言,也望向了韩成。


韩成将茶盏之中的茶水喝完道:“这件事情,没有定论,成为了一个谜团。


有记载说建文帝就是被烧死了,有的说燕王找到的那烧焦的尸首,并不是真正的建文帝。


之所以会将那烧焦的尸首认作是建文帝,是为了盖棺定论,向天下宣告建文帝已经去世,免得再起纷争。


其实,燕王进京之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


有说建文帝后面落发为僧的,有说后来建文帝被悄然带到宫中,一直圈禁的。


还有的说,建文帝不知所踪之后,燕王一直都在寻找建文帝。


后来派遣船队下西洋,其中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他。


不过在我看来,下西洋这个很扯,基本没有什么可信度。


当然,还有更为玄乎的,乃是后世人杜撰出来的,说是陛下你给建文帝留下了一个枕头,名为游梦仙枕,情况危急时,建文帝凭借这那个枕头,来到了我们生活的那个时代……”


听到了韩成说出这些之后,朱元璋朱标二人心情多少好受了一些。


没有那样复杂了。


有了这些结果,那至少说明老四不一定真的就杀了允炆这蠢货!


“那,允熥,还有其余标儿的孩子,是一个什么下场?老四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朱元璋忽然望着韩成再次询问。


朱元璋这话一问出来,韩成就知道,朱棣要挨揍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