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八一章 这可是大明六边形战神,陛下你快别这样说。(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翰林院遭受劫,丢失大量永乐大典。


光绪元年的时候,修缮翰林院建筑,经过清查,发现大典已经不足五千册,有很多职员监守自盗。


光绪二十年时,再次清查,发现仅剩八百册……”


说起这些事情,韩成就觉得无比憋闷,屈辱。


那个时期,华夏所丢失的东西,哪里只有这些?


无数中华瑰宝被破坏,被那些强盗给抢夺走。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那众多经卷,社会文书,刺绣,法器……被毁坏的圆明园……


诸多被掠夺走的中华瑰宝,被强盗堂而皇之的,列在他们的博物馆中……


“气人!真他娘的气人!!这些狗贼!!”


朱元璋气的直爆粗口,只觉得异常憋屈。


“算了,算了,韩成你再与我说说老四做出来的其余事情吧,别说这永乐大典了。”


朱元璋骂过之后,对着韩成无力的摆摆手,示意韩成不用再在永乐大典上多言。


原本以为,老四弄出来了永乐大典是一件非常好的好事,结果哪能想到,后面的事情竟然这样憋屈!


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韩成想了想,也不在这事情多言。


他沉思一下道:“除了这些之外,永乐帝在位的时候,还有一个令人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大明的国土面积,达到了顶峰。”


听到韩成说起这个,朱元璋重新提起了精神。


既然大明的版图面积最大,自然是避免不了要对外进行扩张,大明必然打了很多的胜仗。


这事不用多说,就让人知道,必然是很爽快的。


“永乐帝在的时候,将大明版图往外扩张了很多,比如拿下了安南。


建文二年的时候,安南陈朝的权臣胡氏,发动政变,颠覆陈朝统治。


建立胡氏政权。


胡氏对安南境内,实行高压统治。


对外,则有明显扩张势头。


对于宗主国大明,胡氏封锁安南已经改朝换代消息。


当时大明则正值靖难期间,朱允炆,朱棣叔侄两个,正打的不可开交。


一时并未察觉。


安南这里,早在陛下你统治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


胡氏这样做,显然是不合规矩的。


严重损害了大明的威严。


后来,陈氏王族陈天平,向大明这个宗主国求援。


此时永乐帝已稳坐江山,听闻陈天平讲述胡氏所为,勃然大怒,马上遣军,护送陈天平回国上位。


这一方面是为了显示大明威严,另外一方面,也有在南安那里,扶持一个听大明话的,王朝的意思。


但接下来的事情,是永乐帝没有想到的。


这胡氏胆大包天,竟敢设伏,并全歼护送的五千明军,杀害了陈天平!


永乐帝顿时就怒了!


那胡氏是什么东西?也敢骑在他头上拉屎?


马上就集结重兵,要平推了安南!


胡氏敢这样做,也有他自己的打算。


他经过分析,为大明刚刚经过一场大战,国内不稳,也需要休养生息。


面对他的这种行为,永乐帝会大怒,却不会真的和安南死磕。


他只要顶住住明军前几波报复,明朝就一定会撤军。


至于自己能不能守住……他非常有信心!


安南山高林密,且距离大明腹心之地又远。


明军长途跋涉而来,容易水土不服。


且长久用兵,后勤上也将会有大压力。


他这里是本土作战,明军再强大,到了他这里也得老实。


但他所不知道的是,永乐帝此时已经决心要经营南洋了。


也同样高估他自己的战力,低估了明军的战力。


永乐帝用了三月时间,用来集结大军三十万。


调动粮草辎重,再加上负责后勤的民夫等人,动用超过了五十万人。


号称八十万。


让朱能挂帅,一路浩浩荡荡直奔安南。


朱能路上病死,永乐帝并不回师,改由张玉之子张辅,代替朱能挂帅,继续前行。


明军才打过靖难之役,可谓是兵精将猛,一个个都是虎狼之士。


来到安南这里之后,很快就将胡氏精心构建的防御,给打的土崩瓦解。


后面,仅仅只用了十个月,就横扫了安南,拿下了安南全境!


随后,永乐帝改安南为交趾,设立三司,十五府……


交趾,南北二千八百里,东西一千七百六十里。


其中顺民三百一十二万,蛮人二百八万七千五百。


获得交趾之后,大明版图一下子就得到了一个急速的增加。


只不过,后世许多人在说起永乐帝取安南的时候,都持着不看好的态度。


其中一个主要的理由就是,违背了陛下你将安南列入不征之国的祖训——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朱元璋原本听得是正起劲,结果忽然间就从韩成口中冒出来了这样一句话,顿时令朱元璋觉得,宛若吃了苍蝇一般。


在没有从韩成口中,得知了诸多消息,知道世界有多大,多精彩之前,朱元璋在韩成这里得知自己在今后,会弄出来一个不征之国,还觉得挺有道理的。


可是现在,在从韩成这里,得知了这样多的事情,开眼看了世界之后,再从韩成口中听到,自己留下的‘不征之国’的祖训,就觉得有些刺耳了。


为自己在后来,做出的事情感到脸红。


自己当时以为的好策略,真的是太过于愚蠢了,可以用目光短浅来形容。


“韩成,那个……这不征之国的事,咱就别提了哈。


这不是历史上咱不知道海外竟如此重要吗。”


朱元璋冲着韩成摆摆手,竟然是罕见的老脸有些泛红。


露出些许尴尬色。


这看的韩成有些懵,。


自己看到了啥?朱元璋竟然还会尴尬???


朱元璋都这样说了,韩成自然不会抓住这个事情不放。


“岳父大人,我觉得吧,安南那里,对于我们这里很重要,今后有机会定然要将其拿下来,令其成为我大明本土。


大明今后是要开始大航海的,大航海的开启,仅仅只依靠强大水师还不成,一些关键的地方,也需要我在手中。


今后大明开启大航海,南洋,西洋这些地方肯定是重中之重。


安南那里,地形狭长,最重要的是,拥有非常长的海岸线。


有利于发展远洋贸易,并将大明的触手伸入中南半岛,用来震慑南洋,甚至于是西洋的众多小国。


令他们都变得老实。


而历史上,永乐帝拿下安南,也并非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好大喜功。


而是有着充足的考虑,和后面的郑和下西洋是一体的。


若无永乐帝先一步的拿下安南,将其变成大明的地方,郑和下西洋不会那样顺利,南洋西洋等地方,不会那样乖。


在我看来,这真是具有高瞻远瞩的一步棋。”


若是在以往,得知朱棣拿下安南,朱元璋一样是觉得不理解。


但是现在,想想韩成说的海外的那些事,再想一下地球仪上安南的位置,以及老四所弄出来的郑和下西洋,朱元璋顿时觉得,老四朱棣这一招确实高,看的远!


抛出掉老四当了皇帝之后,对朱允熥等人下死手的事情,朱元璋觉得朱棣这个皇帝真可以。


不愧是他朱元璋的种!


老四取代朱允炆,取代的好!


若不是老四奋起反抗,依旧是让朱允炆那个蠢货做皇帝,必然会将自己留下来的,铁打一样的江山,给糟蹋的不成样子!


“老四做的对!韩成你说的也对!


这安南确实有必要拿下来!


这里对于今后大明对外经营,实在是太重要了!”


朱元璋握着拳头说道。


并赶紧又在心里默念几遍,加深记忆,生怕自己将这事情给忘记了。


这就是朱元璋,没事了就喜欢前来找韩成聊天的一大重要原因。


通过韩成,他可以极大的扩宽自己的眼界,知道后世很多的东西,还能够不断的完善对外行动的计划。


“这安南如此重要,后世的人没有丢掉吧?”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说罢之后,又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想的可能有些多。


并不是每个人,都如同老四这样雄才大略,再加上安南那里地处偏远,时间久了,肯定会出乱子。


韩成也跟着摇头道:“丢掉了,很快就丢掉了。


宣德二年的时候就丢掉了。


因为诸多原因,主要是永乐帝的一些统治,严重损害的安南那些土豪家族的利益,所以这些人站出来进行反抗。


拿下安南之后,后面可以说这里一直在打仗。


又因为安南太远,大明在这里收上来的税收不够多。


兵马所需粮秣等东西,需要从大明运送,消耗很大。


一直让大明在这里,持续不断的投入。


这令的朝中文官体系,为之不满。


再加上北面还和鞑子作战,所以放弃这里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当然,永乐帝在的时候,是没有人敢开这个口的。


但永乐帝一去世,许多人都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


呼吁放弃安南。


到了宣德二年的时候,一直犹豫不觉的宣德帝朱瞻基,终于下定决定,放弃安南。


当时的背景是,安南那里的叛军越来越强大。


宣德二年的时候,明军驻守安南的主力,又败了一场……


从那之后,华夏算是彻底的失去了安南。


也彻底的失去了,将地盘扩充到中南半岛,直面印度洋的机会……”


说到这里,韩成也忍不住的满心遗憾。


若是朱瞻基死挺着不撤退,后面能经略好安南,那对于后世的影响,将会是不可估量的!!


可惜啊!


他这一退,使得华夏再也没有机会进入这里。


失去了很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


朱元璋听到朱瞻基撤退,一样是觉得心有不甘。


真的太遗憾了!


至于为什么会是朱瞻基放弃安南,而不是他的老子朱高炽放弃安南,朱元璋倒也能理解。


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一步步发展的。


老四经略安南多年,总不能他刚去世,这些政策就被废除吧?


中间经历一个皇帝,经历几年,甚至于是十几年,到朱瞻基这里再放弃,也能说的过去。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朱元璋显得有些气闷的说道。


“陛下,快别这样说,这宣德皇帝,可是号称大明六边形战神的存在。”


韩成连忙纠正朱元璋话中的错误。


听到韩成这话,朱元璋的面皮忍不住的为之抽搐。


自从在韩成这里,听了卧龙凤雏,以及大明战神李景隆的事情之后,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办法直视这两个词了。


尤其是战神这两个字。


韩成这家伙,又在这里说反话消遣自己!


“韩成,咱有话就好好说,别总把话反着说。”


朱元璋望着韩成提意见。


韩成闻言一愣,反应过来他这是李景隆的后遗症,当下就道:“陛下,你误会了,这是真的战神,不是反着用的。”


“真的?”朱元璋将信将疑。


“真的!”韩成用力点头:“我给你说说他的英勇事迹,你就明白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