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九七章 得知朱祁镇的骚操作,朱元璋人痳了(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拳头硬,就是唯一的道理!


你不要相信那些文人的叽叽歪歪。


那都是放屁!


对付异族就是得打!打的他们七零八落不完整才好!”


朱元璋是真的很重视对朱标的教育。


哪怕是在这个时候,都不忘记对朱标进行言传身教。


“父皇说的对,孩儿牢记在心!


这些异族,是真的不能给他们好脸子!”


朱标用力点头,表示对朱元璋话的认同。


若是在以往,长期被宋濂等一干文人大儒,灌输了诸多儒家思想,以及儒家治国理念的朱标,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会与朱元璋苟同。


就算是表面上认同朱元璋的话,可实际上心里对朱元璋的这些看法,也不认同。


觉得自己父皇事情,做的过于粗俗,不符合圣人之道,圣人之学。


但现在,在遇到了韩成,从韩成这里得知了后世的诸多事情之后,朱标的想法已经有了很多的改变。


觉得这个世界,真的没有那样多的弯弯绕,尤其是在对外的时候。


那真的是实力决定一切。


谁的拳头大,谁说的才正确,说的才有道理。


实力不行,你就是说出花来,那些异族该揍你时,还是会揍你!


蛮夷果然是畏威而不怀德!


见到朱标的反应,朱元璋点了点头,心中的郁闷一下子消失了很多。


觉得自己标儿,不愧是自己的标儿。


还是自己的标儿让自己省心。


“韩成,这事情我怎么觉得有些不太对。


按照你之前所说,老四在位的时候,将那些蒙元残部给打的如同孙子一样,这怎么才不过是短短的这点时间,这些鞑子就又张狂起来了?


竟然开始威胁北平了?”


朱标牢牢记住了,朱元璋的话之后,望着韩成问出心中疑惑。


他是真的有些想不明白,蒙元鞑子怎么发展这样快。


这些玩意,怎么像是野草一样,割都割不完?


韩成想了一下道:“这个事,就要从朱瞻基那里算了。


陛下这里对待蒙元的策略就是,册封诸多塞王进行守边,同时设立诸多卫所进行配合。


建立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用来抵御北元,并蚕食北元。


陛下用了很多时间,花费了很多精力,才布置出来了这样一套防御北元的防线。


陛下在的时候,依照陛下的执行力,这套体系非常有效。


不过,随着永乐帝奉天靖难,并逐步开始将藩王内封之后,陛下做建立的这一套体系就不成了。


变得千疮百孔。


后面永乐帝迁都北平,并一次次的北征,未偿没有进行补救的意思。


他所采用的办法,整体上来看,就是天子守国门。


然后不断的向北打。


蒙元愣是让他给打的分崩离析,重回部落时代。


当时大致上可以分为三部。


分别为,瓦剌部,兀良哈部,鞑靼部。


然后,永乐帝就开始了用几个部族相互制衡。


整体来说,就是扶弱揍强。


三个部族那个弱小,就扶持哪个,联合弱小的揍强大的。


让北方草原上,始终保持混乱,不统一。


这样的话,最符合大明的利益。


在这样做的同时,也将防线尽可能的向北推,给北平争取更大的战略纵深。


他的这一套办法,也非常可以。


蒙元残部,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听到韩成说起这些,朱元璋点了点头。


老四在这上面,还是非常可以的。


做的很不错!


“但是到了宣德这里就不成了,宣德开始为了经济问题,将永乐帝打下来的诸多地方都给丢掉了。


安南那里撤军就不说了,奴儿干都司也放弃,就纯属脑子有问题。


除了这些之外,在别的很多地方也都进行了收缩。


这导致永乐帝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诸多疆域,给北平打下来的缓冲地带都没有了。


后面,草原上的兵马,很容易就来一个兵临城下……”


听到韩成这样说,朱元璋望向韩成的目光,多少显得有些复杂。


他在之前从韩成这里,得知了朱瞻基做出来的事情之后,就觉得韩成说的,朱瞻基那六边形战神的名头就非常的虚。


觉得朱瞻基做的事,配不上这个名头。


这就是后世人对朱瞻基的反讽。


韩成偏说不是,说这六边形战神,就是对朱瞻基的夸赞。


可现在看看朱瞻基做出来的这些事,真能配得上六边形战神这个称号?


差远了好吧!


这家伙,差他爷爷,太爷爷差太多了!


“标儿,你记住,作为皇帝,一个国家的统帅,那么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就不能只盯着花费,不能只算钱财这个账。


有不少事情,是哪怕是赔本也要做!


眼光要长远,不能只看眼前。


有些事情,看起来眼前省钱,省麻烦,但真的不做之后,后面肯定要吃苦果,付出代价。


而且还是十倍,百倍的那种!


尤其是在提升大明武力,保持对北元压制这上面,千万不能打折扣,只算花费!”


朱元璋又一次转头看着朱标,郑重的交代起来。


别人都是吸取前人经验来完善自己,老朱则是直接吸取后世经验,来完善自己,完善朱标。


朱标郑重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绝对不会忘记。


“瓦剌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做大,成为大明边患,其实也和朱瞻基有着分不开关系。


永乐帝的策略就是,三部相互制衡,联合弱的打强的,不让草原一家独大。


结果到了朱瞻基这里之后,却将永乐帝的这个策略给抛弃了。


当时瓦剌部很有办法,在被永乐帝按在地上使劲摩擦之后,对待大明就非常的恭顺。


仁宣两朝,也一样是如此。


各种的对大明表忠心。


而兀良哈部则不同。


兀良哈是陛下洪武朝后期,令蓝玉北征之后,将一些降服的北元部族进行收编之后,组建卫所.


也称之为朵颜三卫。


只不过这些人反复无常。


当时陛下还在的时候,这些投降的人,就再一次的反叛大明,归顺了北元。


永乐朝的时候,也一样是如此。


不过永乐帝为了将草原的水搅浑,并没有对这些人下死手,而是一直留着。


但因为兀良哈等部的反复无常,所以他们很不招人待见。


因此上,当宣德年间,瓦剌对兀良哈动手,对将兀良哈逼入绝境之后,这些人开始向大明求援。


结果,宣德皇帝不仅仅没有联合兀良哈揍瓦剌,让强大的瓦剌再次变的虚弱,反而还和瓦剌联手打兀良哈。


最终导致瓦剌吞并兀良哈等部。


且在此之前,还等于算是将脱脱不花这,样一个拥有黄金血脉的人,给送到了瓦剌那里。


从而导致瓦剌那里,拥有了一面旗帜,和一个统一草原的、名正言顺的理由……


到了正统朱祁镇的时候,瓦剌实际上已经是统一草原了……”


“砰!!”


韩成的话刚落音,朱元璋一拳就砸到了桌子上。


气的胸口起伏不已!


真什么狗屁六边形战神?


这样的货色,也配叫六边形战神?


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彻底的确信了,韩成加在朱瞻基身上的六边形战神的称号,就是在讽刺朱瞻基!


对外上面,这家伙真的是狗屁不通!


一塌糊涂!!!


“标儿,你记住,作为皇帝,很多时候不能只凭借个人喜恶做事,很多时候都需要跳出个人感情,权衡利弊。


就跟咱早就厌恶了李善长,却在空印案之后,又将大女儿许配给了他儿子,是一个的道理。


朱瞻基这混账,因为瓦剌表现的乖巧听话,兀良哈等部反复无常,就能联合瓦剌直接按死兀良哈,就是正经的做事不过脑子!


被个人情感左右了选择。


就跟这家伙,明明看出来了孙氏不适合做皇后,却因为和孙氏之间的感情立孙氏为后,临死还不将孙氏带走是一样的。


他的这种行为,若是普通人倒也无妨,可作为一个皇帝,那就是致命的!!”


捶了桌子一拳的朱元璋,望着朱标再一次出声教导。


朱标当场拿出小本本将之记上……


……


“皇帝朱祁镇时年二十来岁,见在他父祖时期,十分恭顺的鞑子,现在竟如此放肆,极为恼恨。


太监王振借此鼓动皇帝,建议他御驾亲征。


如同他的他爷爷和爹一样。


朝中大臣得知此事连忙劝阻,但朱祁镇哪里肯听?


执意要御驾亲征!


少年人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证明自己,强爷胜祖。


他父祖当年,都可以压着蒙元鞑子打,为何他就不能御驾亲征?


父祖可以,他朱祁镇上也一样能成!


自从大明建立,就一路压制草原,朱祁镇还真的看不起这些蛮夷之辈。


况且,以大明朝国势鼎盛,区区蛮夷,何足挂齿?


他出征还不是手到擒来,弹指可灭?


于是,朱祁镇是打定了主意,御驾亲征。”


听到韩成这话,朱元璋一时间,都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只能说这朱祁镇真是自信过头了!


根本不看实际情况。


他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连军事都不通的人,怎么能御驾亲征?


这不是添乱吗?


“孙氏呢?朱祁镇不懂事,她一个活了几十年,还是一路从永乐仁宣走过来的人,她也不懂事?


就任由朱祁镇胡闹?


大臣劝不住,她这个太后也劝不住?”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一向不愿意后宫干政的朱元璋,这个时候是无比的希望,那孙氏能站出来,拦下朱祁镇这个作死的畜生!


“拦了一下,没拦住。”


韩成说着摇了摇头:“朱祁镇是真的想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为了说服孙太后,他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并让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朱元璋闻言,失望的叹口气,这人果然要作死的时候,拦都拦不住!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五日,大同总督宋瑛、驸马都尉井源、总兵官朱冕、左参将都督石亨四员将领,各率兵一万,紧急赴阳和防御。


紧接着,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左参将石亨等人,率明军与瓦剌战于阳和。


此战本就匆忙,再加上太监郭敬从中作梗,致使明军大败。


可以用全军覆灭来形容。


宋瑛、朱冕战死,石亨单骑奔还,逃回大同城内。


郭敬躲藏在草丛中,才躲过一劫……


瓦剌也先军队锐不可挡,大同明军交战接连失利。


塞外城堡,不断失陷,落于敌手。


仁宣两朝,开始的收缩政策恶果开始出现。


并且,一出现就异常的严重。


明军几经接战,前线败报频传。


朱祁镇热血上头,吏部尚书王直等人认为“边鄙之事,自古有之”,只要“将士用命,必可图胜”。


朝廷应以守为主,苦劝朱祁镇不要御驾亲征。


但朱祁镇哪里会听。


在不知瓦剌军队主力方向的情况下,诏令迅速集结军队,两日内,随他出兵讨伐也先!!!”


“多少?两天?!就两天的准备时间?!!”


朱元璋蹭的一下站起来,望着韩成一脸不可置信。


朱元璋都在怀疑,是韩成说错了,还是自己听错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