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九一章 父皇,我就问问朱祁镇的事,你咋就变成这样了??(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面对朱元璋的询问,杨士奇一脸正气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听到杨士奇的回答,朱元璋稍微有些意外。


杨士奇他自然听说过,毕竟这是三杨之一。


在韩成和他讲述的时候,还专门提及了他们。


知道杨荣,杨士奇这些人,乃是自己洪武朝的太学生。


后面一路来到了内阁里,地位很高。


做出来的事情也不少。


而文官的地位,在洪熙,以及宣德年间,能够有很大的提高,和他们也有着不小的关系。


原以为他这样的人,在这些事情上,肯定会有不小的意见。


哪能想到,询问之后,竟给出了这样的说法。


不过稍微意外后,朱元璋又忍不住暗自笑笑。


果然,这能够进入内阁之中,做出这么大事情的人,历经好几朝,都能保证自己身居高位。


那还是有两把刷子在的。


不说别的,单单这底线就很灵活。


“说的很好”


朱元璋冲着杨士奇点点头道:“咱希望你是如此说的,心里面也是如此想的。


今后更要如此做!”


杨士奇闻言,连忙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绝对不会忘记太祖高皇帝的教诲。


也不会忘记他今日所说的话。


接下来,朱元璋又连续点了好几个文臣的名,问出相同的问题。


有了杨士奇做出来的表率,剩下的这些人,自然知道该怎么说。


哪怕是很多人,都不认同朱元璋所说的那些话,觉得那些低贱的工匠,又怎么能和他们这些读书相提并论?


可却没有一个人敢说个不字。都说朱元璋说的对,不能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不对的。


在理想还有死亡之间,到底该选哪个,这些人也都用脚投了票。


问了一番后,朱元璋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既然如此,那这事今后就这么做。


事情已经说好了,今后谁敢在这事情上打折扣,搞小动作,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咱的手段你们是知道的,咱在这件事情的决心有多大,伱们也是知道的。


希望你们好自为之。


咱可不想到时候,看着你们尸首分离,全家团团圆圆的一起去阴曹地府。”


朱元璋的这一番话,说的挺幽默。


可是这些人却没有一个能笑得出来。


因为他们都知道,太祖高皇帝给他们说这些话,可并非是说说而已。


送人全家到阴曹地府去团圆这事,他真能干得出来。


而且还没有任何的压力。


这事儿他没少干。


接下来,朱元璋又和这些人又说了不少,关于他祖训的事情。


这些人连最为难以接受的,提高工匠地位的事情,都能够接受。


那么其余的接受起来,就更加的没有困难了。


朱元璋所宣布的诸多事情,全部全票通过。


没有一个人出言反对。


而这些,朱元璋也都已经是写在了修改版的祖训之中。


且已经正在让人,加班加点的去雕版印刷了。


再有几天,就能印刷制作出来很多。


他会将这些给发下去,让众多朝臣,还有下面的那些人,都好好的记住。


“有一点,咱先与你们说清楚。


咱知道你们很多人,脑子都活泛的很。


惯会投机取巧,钻空子。


咱所设立的祖训是死的,人是活的。


长时间下去后,肯定会有人能从上面钻出空子来。


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恶意歪曲咱的祖训。


今天咱就把话说明了,这些祖训咱写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意思。


若是有人胆敢去恶意解读,去歪曲咱的意思,那就是谋逆!


杀无赦!”


朱元璋这冷的如同冰碴子一样的话,说出来之后。


顿时就令得一些原本心里面还在想着,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今后时间长着呢,总有一天会找到机会,能在这祖训上面,钻出窟窿来的人,心里面为之一紧。


异常的心虚。


有种心里面的想法,在这个时候,全被冷酷无情的太祖高皇帝,给看透的感觉。


有人后背都湿了,出了一背的冷汗。


众人纷纷应答,说他们绝对不敢歪曲太祖高皇帝的意思。


朱元璋看着这些人,眼中依旧显得冰冷。


他才不相信这些人说的话,就算是这些人不干,后面也一样有人会干。


所以在新修改的祖训上,他就将他刚才说的那些话,写到了最前面。


杀气腾腾的,用来警告后人。


朱元璋相信,就算是如此,到了今后也难免会有人,胆大包天的接着去钻窟窿。


但能震慑住多少算多少,总是好的。


而且,有自己写在最前面的这些话,今后遇到一些手腕比较强硬的子孙了,这便是一把天然的屠刀。


可以让他们,凭此去杀那些居心叵测之人!


整肃朝纲!


朱元璋停顿了一会儿,给了他们反应的时间后,这才又一次的开了口。


“除了祖训的事情外,咱今天把你们众人都给召集过来,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咱要立燕王为太子,今后把皇位传给燕王。


大明的皇帝,让燕王来当!”


朱元璋这一句话说出,顿时令的奉天殿内,响起了一些议论之声。


虽然从太祖高皇帝回到建文朝后的一连串铁血的操作中,以及将燕王朱棣,一路从北地那边给召了回来。


太祖高皇帝不仅没有责怪燕王的意思,燕王反而看起来,还比以往更受恩宠。


就已经有不少人在猜测,太祖高皇帝,是不是要将皇位给了这燕王。


可这个时候,真的得到了这确切消息,很多人心里还是很震动的。


这事情影响着许许多多人的命运,尤其是他们这些做朝臣的。


谁当皇帝,对他们的影响更大。


徐辉祖等人自然是高兴。


但是不少文臣心里,却难受的如丧考妣。


他们太清楚这位燕王殿下,是一个什么性子,什么人了!


很多地方,那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朱元璋!


手段也强硬的很。


如今又有太祖高皇帝回来亲的铺路,亲自教导。


那今后,他们这些文臣,绝对还要继续被压制。


想要过上好日子,只怕没可能了。


原本还有不少人心存幻想,觉得按照太祖高皇帝对懿文太子朱标的疼爱。


有很大可能,还是会从朱标的那些儿子里,选一个出来继承皇位。


而只要是那些人当皇帝,别管是哪一个,他们都不慌。


一方面这些人,都是打小就是他们这些儒家之人教导出来的。


对他们儒家文臣,天然就具有好感。


另外一方面,乃是因为这些年纪不大,涉世不深。


没有治国理政的手腕。


影响和操控起来,更为方便容易。


可哪能想到,一向喜欢朱标的朱元璋,这次竟然在这个事情上一反常态。


直接把朱老四给弄成了太子,今后要让他当皇帝!


那这对于他们来,简直就是灾难性的!


可在这种事上,没有那个人敢站出来反对。


毕竟从太祖高皇帝,此时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来看。


他只是把这事拿出来宣布一下,并不是征询他们的意见。


“都没意见是吧?”


朱元璋等了一会儿开口询问。


“好,既然都没意见,这件事就这样定下了。”


听到朱元璋这话,不少人都是嘴角抽搐,心里面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总觉得朱重八这个要饭的,厚颜无耻!


就你这样一副杀气腾腾,站在那里,谁敢吭声就要杀人全家的模样,谁敢有意见?


接下来,朱元璋就让人宣读了立朱棣为太子的诏书。


并举行了相应的仪式。


事情完成之后,百官场祝贺。


而这事情传出之后,也令许多人的心神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尤其是不少藩王,更是如此。


但这事儿是他们爹做出来的决定,他们也没有办法。


其实相对来说,比起他们四哥被父皇给弄成太子的事儿,更为让他们在意,让许多人为之难受的,还是藩王外封这个决定。


这个决定传出之后,顿时就令的不少藩王,是一片的鬼哭狼嚎。


心里那叫一个难受。


原本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藩王。


手里面要兵有兵,要人有人,还有封地。


又有父皇所给定下的各种俸禄。


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结果现在,父皇留给他们的选择,一下子就剩了两个。


而且还一个比一个苛刻。


要么带着三护卫,还有一些人手,来到蛮夷之地,和那些蛮夷之地的人做斗争。


要么就交还三护卫,交还封地,做一个闲散王爷。


这一刀割的是真痛!


当然,这也仅仅是对那些胸无大志,想要混死等混吃等死的人而言。


对于一些,想要外出闯荡一番,不甘心只当一个处处被猜忌,处处被压制的藩王的人来说。


这消息令他们兴奋的睡不着觉。


只觉得这是一件,再好不过的大好事儿!


……


十日之后,应天府城。


皇宫之内,显得极其庄严肃穆。


众多朝臣齐聚奉天殿。


原本分散在各处的藩王,也都全部汇集于奉天殿内。


奉天殿里,正有一场极其隆重的仪式,正在举行。


朱元璋亲自宣读了退位,把皇位给朱棣,让朱棣做皇帝的诏书。


随后又亲自给朱棣穿上龙袍,带上皇冠。


这些做完之后,也宣告着宣告朱棣成为了大明的皇帝。


而且还是位置特别稳的那种。


历史之上,因为是藩王造反做上的皇帝。


这事儿没少被人说三道四。


朱棣后期为了弥补此事,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


心里面的压力也很大。


现在,有着朱元璋的到来,再没人敢拿他得位不正来说事。


也给朱棣清扫了诸多的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应该要比原本的历史上,做的更为优秀!


朱元璋看着朱棣,身着龙袍接受百官朝拜,脸上露出了笑容。


把这大明的江山,交到老四手里,他是真放心。


而朱棣在登基之后,没有含糊,直接就将这段时间里,紧急来到应天这边的,原燕王世子朱高炽,给立为了太子。


不在这事情上,有半分的迟疑。


免得朝中诸多人,为此争来争去。


同时也断了朱高煦以及朱高燧等人的念想。


……


一日之后,武英殿内有这三人。


分别是朱元璋,韩成以及成为皇帝的朱棣。


“父皇,您这就要离去了?


这……这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呢!


孩儿也是才当上皇帝,很多事情都还不熟练。


没有父皇您的边上,孩儿实在是有些不放心,心里不踏实。”


朱棣望着朱元璋说道,显得有些不舍。


朱元璋闻言笑道:“有什么不踏实的?


你有那个能力,你做事咱放心。


咱在这边,把该做的已经做了。


接下来就靠你自己发挥了。


咱站在边上看着,反而会让你束手束脚。


再说,我们来到这边也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虽然在洪武朝的时间,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可对于我们而言,却是真实的过了这么久。


你二妹夫,也要和你二妹成亲了。


不能在这里耽搁的时间太长。”


听到朱元璋这话,朱棣显得有些惊奇。


闹了半天,二妹夫竟然还没有和二妹成亲。


那父皇还让自己以二妹夫来称呼韩成?


这……二妹夫在父皇的心中地位,是真高啊!


不过想想倒也能明白,就二妹夫那神奇的来历,以及这一身本事。


不说是父皇,就算是自己遇着了,自己可能做到要比父皇更加的亲切。


“那……即是这样,孩儿就不多留父皇,还是二妹夫了。


只是还请父皇还有二妹夫,没事了能多来这边看看。


再在一些事情上指点指点。


好让咱大明走得更远。”


朱元璋闻言道:“那是自然,你小子可要好好的干。


指不定咱啥时候,就和你二妹夫又来了。


要是看到你做的不好,咱可真抽你!”


一边说,还一边抖了一下手中拿着的那根大号的鞭子。


朱棣连忙表示,自己肯定会好好干。


最后又道:“父皇,瞻基之后又是谁当的皇帝?做的如何?”


之前通过和朱元璋的谈话,已经知道了他之后,是他儿子朱高炽,随后是他孙子朱瞻基继位。


但对于朱瞻基之后是谁做的皇帝,却是一无所知。


所以就在这个时候问了出来。


朱棣之所以会在此时问出这事。


一方面是想要提前知道一些后面的事。


另外一方面,则是虽然父皇和二妹夫说了,他们今后还能再一次来到这边,与自己相见。


可是他终究还是有些担心。


怕二妹夫和父皇他们来不了。


那样的话,他再想知道这些事儿,可就千难万难了。


原本朱元璋心情还挺好的,可这时候,一听朱棣问出这话来,顿时心里就蒙上了一层阴霾。


“父皇,咋了?”


朱棣连忙询问……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