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三零章 朱元璋:李自成拷饷?不如咱来拷饷!(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朱元璋狞笑一声:“咱说有就有!”


听到朱元璋的话,崇祯不由的愣了愣,满是意外。


太祖高皇帝,怎么说出了这样的话来?


什么叫做他说有就有?


莫非……这太祖高皇帝此番前来,还带了一些钱财吗?


如此想着,就朝着太祖高皇帝,还有那些跟着太祖高皇帝来的人看了看。


这些人除了穿盔甲带武器外,也没有拎什么包裹。


太祖高皇帝哪来的钱?


莫非……太祖高皇帝能凭空变出来钱不成?


这……也太过于不可思议了吧?


还有,就算是太祖高皇帝他们,能随身带来一些钱,那又能有多少?


如今到处都需要花钱。


想要守住京师,钱少了根本就不够,那些将士的积极性都调动不起来……


崇祯是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而韩成,朱棣,朱标等人看到了崇祯那迷茫之中,又满是震动的神情。


都不由的暗自摇了摇头。


这崇祯当真是太过于纯洁了,亦或者说是太过于死脑筋了。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活人还能被尿憋死不成?


接下来,大明的这些官员们有福了。


马上就能够体验到来,自于太祖高皇帝的关爱。


让他们感受一下,被大明开国皇帝支配的恐惧。


老朱杀官如割草,可不是白说的。


走出太庙几步后,朱元璋又停了下来。


望着崇祯道:“如今你手里能够动用的兵力有多少?”


听到朱元璋的问话,崇祯想了一会儿才道:“大概……大概有万余人吧。”


“具体有多少?”


朱元璋对于崇祯的这个回答,多少是有些不满意。


加重了语气,继续询问。


“那个……有几千人……”


听到崇祯的这个回答,朱标。朱棡,朱棣,蓝玉,郭英这些人的神情,都显得异样。


这怎么……听起来像是开玩笑一样?


哪怕是在此之前,他们便已经从韩成这里,得知了如今的大明都城,兵马不多。


可这个时候,在从崇祯这里确认了这个消息后,还是被镇住了。


这可是堂堂的一国之都!


而且,现在的这都城位置还在北平这边,太靠北了。


简直就是天子守国门。


在外有鞑子,内有席卷天下的反贼的情况下,大明的都城,居然只有区区几千兵马??


若这这几千兵马,是能征善战之士也就罢了。


可从韩成那里所得到的消息了来看,这仅剩的几千兵马,也大多都是老弱病残。


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斗力。


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们是真不相信。


这是一国都城,应该有的景象。


这简直像是在闹着玩一样!


“这个时候谁在掌军权?你最信得过的人是谁?”


朱元璋忍住心中难受,望向崇祯询问。


“王承恩,王伴伴!”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崇祯倒是没有什么犹豫。


“朕……我让王伴伴,总领京师防务,同时还提督九门。


这时候京师的各项防御,还有众多兵马,都受到他节制。”


听到崇祯的话,朱元璋的火气有些要压不住了。


其余的洪武朝众人,也都是神情异样。


这在洪武朝时,绝对上不了台面的太监,到了大明末年,竟然变的身份如此不同起来了?


不仅仅深受皇帝信任,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太监居然还能掌管大军。


负责整个京师的防务!


等于说是,如今全京师的兵马,都要听这个太监的。


这事儿简直不要太离谱!


在他们洪武朝的这些人看来,这是不可想象的。


异端中的异端。


这是天下间,带把的都死完了?


竟然让太监如此抖威风?


“我若是没有记错的话,这王承恩是秉笔太监吧?


属于司礼监,是文太监。


以往的时候,并没有接触征战之事。


你这个时候,怎么突然间就想着要把王承恩给推出去,让他来总领京师军务?”


韩成这个时候开口插了嘴。


虽然韩成对于大明的历史,了解不少。


但毕竟不是专门学史的出身,在不少事情上,也记不了太详细。


比如说王承恩,他只知道这人是朱由检的秉笔太监,也是崇祯口中的王伴伴。


同时,这个太监也份外老实。


也不缺乏忠心。


最终大明城破,国家灭亡,就是他陪着崇祯在煤山歪脖子树上走了一遭。


可对于这个时候,崇祯让他统领京师兵马,准备京师防务的事儿,韩成却并不了解。


这个时候听到崇祯说后,显得有些好奇的询问。


“那个……那个……”


听到韩成如此问,崇祯显得有些犹豫。


随后还是道:“主要是王伴伴深受我的信任,做事儿能力也行。


总领京师防御这件事儿,太过于重要,让其人来做我不放心。”


韩成皱皱眉头道:“我记得,大明太监也是分文武的。


除了司礼监的文太监外,还有御马监的武太监。


这个时候的武太监,能够爬到上面的,大部分也都经历过一些阵仗,上过战场的。


按说你若是不相信别的官员将领,也应该把布置防御的事儿,交给了解这些事的人来做才行。


实在不行,就从御马监那里,找几个信得过,有过上阵战场经验的武太监来做也成。


你怎么就偏偏选了王承恩,这样一个文太监?


王承恩上过战场,打过仗?


他真懂得如何调度兵马?”


韩成的这一番疑惑说出之后,朱元璋,朱标,朱棣,蓝玉等人,也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崇祯。


望向崇祯的眼神,要多复杂有多复杂。


要多恨铁不成钢,就有多恨铁不成钢。


这家伙当真是乱搞一气!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竟然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还如此儿戏!


放着一些知道兵事的武太监不用,反而要用文太监。


就算你信任王承恩,好歹也要符合一下实际好吧?


崇祯皇帝朱由检,面色讪讪。


尤其是又感受到了太祖高皇帝,还有那跟着太祖高皇帝而来的,大明的几大亲王。


尤其是其中一个,还是成祖皇帝的目光注视下,崇祯的额头都有些冒汗了。


“那个……那个……”


崇祯吭吭哧哧的说道:“我主要是想着王伴伴人靠谱。


在我身边也经历了不少事。


在这等京师布防的问题上,肯定会进行尽力,不打折扣……”


听到崇祯如此说,朱元璋都忍不住想要动手抽他了。


事情都坏到这种程度了,这都是火烧眉毛了。


京师防御多大的事儿。


也敢如此儿戏?


忠诚确实要考虑,可这是只考虑忠诚就行的吗?


还需要考虑能力啊!


简直就是瞎胡闹!


“你立刻派人那王承恩给咱召过来。


再让让王承恩带五百靠得住的兵马。”


深吸了一口气,忍下了抽崇祯的冲动。


朱元璋对崇祯说道。


一边说,一边又带着人返回到了太庙里。


关键时刻,还是先把军权抓在手中。


手里面握住了刀,再做其余的事儿才好。


原本朱元璋是想要直接出面,就去见那些兵将的。


但这个时候听了崇祯的话,知道了一些这个时候更为详细的消息后。


他觉得,自己还是别那么做了。


还是让王承恩等人,过来见他比较好。


崇祯连忙开口应下,走出太庙喊了人。


让人赶紧去见他的王伴伴……


“锦衣卫还有吗?”


等到崇祯传令之后,朱元璋又一次望着崇祯询问。


崇祯用力点头道:“有。”


“还靠得住吗?”


崇祯道:“大概……大概还靠得住吧。”


听到崇祯说这话,朱元璋又一次想要抽他了。


锦衣卫啊!


这可是皇帝手里面的一把刀!


在洪武朝,锦衣卫用起来有多顺手!


结果现在,这样顺手的一把刀,到了崇祯这里,竟然也要被崇祯给整废了!


什么叫做大概还靠得住?


听崇祯这么一说,就能听出来,这锦衣卫八成是靠不住。


“你立刻传旨,把锦衣卫也都给召集过来。


把你那里,所有的银子也都给咱一并弄过来。”


崇祯闻听太祖高皇帝之言,还不太清楚太祖高皇帝想要做些什么。


但他这个时候,也不敢多问。


只是连忙走出太庙喊人过人来,按照朱元璋的吩咐下令。


有人得了他的吩咐,便一路飞奔而去。


如今李自成虽然拿下了居庸关,但李自成的兵马还没有来到北平城外,开始的攻城。


城内这个时候,虽然人心惶惶。


但崇祯这个当皇帝的权力还是有的。


说出来的话,还有很多人听。


当然,前提是别涉及到太多的钱,和一些其余要命的问题。


真的涉及到了这些,崇祯的话也没有那么好使。


崇祯这个时候,算是彻底的躺平了。


这会将他臭骂一顿的太祖高皇帝,让他干啥他就干啥。


他也懒得思考太多的东西了。


虽然他堂堂大明皇帝,这个时候变成跑腿的,传声筒了。


说出去有些憋屈。


可想到这是自己的太祖爷,这点憋屈也就没了。


更为重要的是,看着那神色威严,行动坐卧皆有气度的太祖爷。


听着他的一道道命令,崇祯也是分外心安。


觉得很踏实。


并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这种感觉,是自从他兄长去世,他这个从来没想过要做皇帝的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做上了皇帝之后,从来没有的。


自从当上了皇帝,崇祯是如履薄冰。


每日里都被各种负面情绪所充斥。


心中有着诸多的茫然无措。


这个时候,有了这么一个能拿得住事儿的人,在后面发号施令。


倒是让他一下子,如释重负了起来。


……


“皇爷让我去太庙见他?还要我带五百,精锐兵卒?”


王承恩看着眼前的这个宦官,出声确认。


崇祯的这个命令,实在是太过于突然。


令他意想不到。


这个时候的他,正在这里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的安排人布置防御。


这可是极其重要的事儿。


这怎么皇爷突然之间,就又要把自己给召走?


同时还要让自己带五百精锐将士?


这全北平城的将士,总共只有几千人。


把他们挨个的挑选一遍,能称得上是精锐的,也不一定有五百。


这个时候,皇爷让自己带走五百人。


那……这防御还要不要了?


“皇爷就是这般说的。”


宦官连忙点头确认。


并拿出了崇祯交给他的信物,


把这信物拿在手中仔细观看,确认是真的后。


王承恩立刻下令,让人把将士汇集起来。


从中迅速的挑选出五百精锐之人。


虽然对于崇祯的这个命令很是不解,就王承恩依旧会非常忠实的执行,来自于皇帝的命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