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六三章 君主立宪都要整出来了?!(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隆庆开海,是在隆庆元年进行了的。


怎么说呢……隆庆开海时的真正目的,其实一开始时,并不是朝廷为了多赚多少钱。


而是因为倭寇特别的严重。


到了嘉靖时期,沿海的倭寇就变得越发的猖獗起来。


在嘉靖时,甚至于爆发过严重的倭寇。


其中有一项最是出名。


嘉靖三十四年,来自倭国的53个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


洗劫浙、皖、苏三省。


攻掠杭、严、徽、宁、太平等州县二十余处,直逼留都南京城下。


横行80余日。


杀死杀伤,大明官兵四五千人。


包括明朝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


“它娘的,什么狗东西?”


朱元璋听到韩成所说的这些话后,一下子就炸了毛,忍不住出声骂道。


“嘉靖朝的官兵们,都是它娘的干什么吃的?


那么多人,连这区区倭寇都治不住?


让他们如此纵横?”


这种事情在他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对于倭寇,他从没有放太眼中。


在他看来,不过是疥癣之疾而已,成不了气候。


结果在嘉靖朝,竟然有发生过这么离谱的事。


想想就让人觉得特别的不真实。


但他又知道,韩成这个女婿不会在这事情上骗自己。


“这些人有没有被弄死?”


朱元璋黑着脸询问。


韩成道:“都死了,后面颇废了一番周折,才把他们给全歼。”


“后代真它娘的不争气!”


朱元璋出声骂道。


“看来咱这里开了市舶司之后,就要加强水师训练。


今后尽可能快的,到那边问候一番!”


对于朱元璋的这个决定,韩成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东南沿海多地,深受倭寇袭扰之苦,屡禁不绝。


到了这个时候,便逐渐有有识之士开始想办法。


其中有人提出,这些倭寇如此猖獗的一大根源,就是海禁。


因为大明实行海禁,禁止私人对外进行贸易。


而海外又确确实实有着大量的财富。


许多人,都能够通过海外走私,获得诸多的好东西,所以是屡禁不绝。


不仅禁不住,反而还愈演愈烈。


因为海禁的存在,给海外的那些倭寇,提供了很强的生存土壤。


若是朝廷这边,改变之前的想法,把海禁放开,让对外贸易变得合法化。


那么很多事情都会变得不同。


说里面不少人,并非是真的想要进行走私,实在是官方不允许私人贸易,所以才进行走私。


朝廷若是放开海禁,那么其中的不少人,都肯定会由原本的走私,变成正经的经商。


如此一来,就能够大大的打击到海上的众多倭寇力量。


从根本上对其进行瓦解。


所以在隆庆元年的时候,朝廷就颁发出来了新的旨意,进行开海。


允许民间对外进行贸易。


与此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衙门,来管理这件事。


据后世的人进行统计,在隆庆开关之后的短短六年时间里,从世界流入大明的白银,就有足足三亿多万两……”


韩成在这里向讲述着,他所知道的关于隆庆开关的那些事情。


在说到三亿多万两的白银,这个数额之后时。


韩成都觉得有些震动。


当时的大明,和周围进行做生意,真的是血赚。


隆庆这边不管是刚开关,就获得如此大的收益。


当真惊人,这可是三亿多万两啊


而且,还只不过是短短的六年而已!


可见当时的大明地位有多高,对外贸易,获得的有多大。


想来自己老丈人朱元璋,在听到了这个巨大的数字后,也一样会显得很吃惊。


如此想着,韩成就将目光转向了老丈人朱元璋的身上,留意着他的神色。


只见朱元璋脸上,果然带着一些震惊之色。


并忍不住眨了眨眼睛。


显得有些错愕的望着韩成道:“你说,开海了六年,赚了多少银子?”


韩成大声重复道:“三亿多万两!”


看着自己家老丈人的这反应,韩成道心情还是挺不错的。


又被自己借助历史上次发生的事,给自己家老丈人来了一点小小的震撼。


相信有了自己,所说出来的这些话后,自己家老丈人,对于开海所能获得的利益,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接下来的进行开海时,绝对会变得更加的积极。


海外真的是一个聚宝盆!


能够给大明带来诸多好处的那种!


正如此想着,却听到朱元璋的声音响了起来。


“这……这怎么才这么点儿?!”


什么?


韩成听到了自己家老丈人所说的话后,为之愣了一下。


不是……这什么情况?


六年的时间,流入三亿多万两白银还少吗?


特别恐怖了好不好?


结果自己家老丈人却嫌少?


不是……自己家老丈人的胃口,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了。


自己老丈人,不知不觉之间,居然是已经膨胀到这种程度了?


韩成一时之间,都被朱元璋给整懵了。


“岳父大人,这……这可是三亿多万两啊,少吗?”


韩成忍住心中种种震动,望着朱元璋进行提醒。


却听朱元璋,依旧是显得有些疑惑的道:“三亿多万两,多吗?


一点不多。


这可是六年时间赚的!


听到朱元璋的话后,韩成就变得越发的震动了。


看着自己家老丈人,像是第一次认识他一样。


这……还不够多?


自己家老丈人,这什么时候,眼界这么高了???


之前听到,大宋和元朝中期之时,市舶司一年能收入两千多万贯的时候,他当时眼珠子都红了。


怎么现在,自己说短短几年时间,就弄了三亿多万两白银。


他就是这个反应了


“岳父大人,这可是三亿多万两啊!真不是个小数目!”


韩成望着朱元璋进行解释。


朱元璋摇头道:“韩成,你可别骗我。


一些简单的事儿咱还是知道的。


这三亿多万两,是真不多。


十万是一个亿,三亿多万两,也就是三十多万两。


你说说,这六年时间只赚了这么点儿,算多吗?”


朱元璋望着韩成进行解释,他也同样是被韩成的这个反应,给弄的有些懵。


也在疑惑,想韩成这是怎么了?


才不过区区三十多万两,还是六年赚的,至于说的这么郑重吗?


啥玩意儿?!


韩成听到老朱的这个解释后,为之愣了一下。


旋即意识到,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了。


“父皇!错了错了,这事弄错了!


你所说的亿,和我所说的亿不一样。


在父皇你的认知里,十万是一个亿对不对?


朱元璋对点头道:“对。”


“可是,我们后世不一样。


我们后世,给‘亿’重新定义了。


它成了一个特别大的计量单位。


我们的计量单位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


千万后面是亿。


也就是说,一个亿等于十千万,可不是说是十万!”


“什么?!”


听到了韩成的解释之后,刚刚还嫌弃少的朱元璋,一下子就呆滞住了。


“这……也就是说,隆庆朝,是短短六年时间就赚了三十个千万两的白银?!”


在弄明白了,韩成所说的数额有多大后,朱元璋瞬间不淡定了。


居然这么多?!


果然还是要开海!


“等一下咱这里,就给老三那边传消息,让他尽可能的,把市舶司给又快又好的弄起来。


快些赚海外的钱!”


朱元璋满是振奋的出声说道。


同时也对吴良他们这些人,更加的痛恨。


这么多年下下来,让自己大明损失了多少的钱财!


韩成看着朱元璋的反应,点了点头。


这才正常嘛!


就说老朱怎么可能会突然之间,胃口变得那么大。


都三亿多万两了,他都还嫌少!


闹了半年,原来是计量单位不一样。


旋即想到了,后世记忆深刻的一句话‘四万万人’。


对此一下的释然了。


好像一直到那个时候,尚且还没有亿这个概念。


或者说是‘亿’和自己后所常见的‘亿’,意义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误会倒也正常。


这就是来自后世的自己,和大明之间的不同。


虽然这么长时间的接触下来,自己也比较习惯了朱元璋他们的说话方式还有思维。


而老朱他们,也同样逐渐的习惯了自己的说话方式。


但是有不少的东西,不是说能够那么容易的,就被融合掉的。


总能在不经意之间,体现出古与今的差别。


“隆庆开海,六年时间就赚了这么多,他这是把全国沿海的诸多地方都给打开,可以畅通无阻的对外做贸易了吧?”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此时,他的面色显得有些涨红,这是激动的了。


韩成闻言道:“父皇,并非如此。


隆庆开海虽然具有里程碑一般的意义,而且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果。


但是开海并不全面。


只设立了一个港口。


这里就是漳州府月港。


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