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二五章 朱元璋要亲自操刀,剥皮萱草赵构!(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岳飞悲愤难当:吾方知既落秦桧国贼之手,使吾为国忠心,一旦都休!


便不再抗辩,任凭狱卒拷打。


万俟卨等用尽手段,岳飞也宁死不自诬。


乃至以绝食抗争。


经其子岳雷照顾,才勉强支撑下来……”


“好一个铁打的汉子!好一个堂堂正正之人!


好……好它娘的欺上罔下,陷害忠良,贪生怕死的一窝蛆虫!!”


赵匡胤满口钢牙都要咬碎了!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


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


其中包括被岳家军收复的唐、邓、商、虢等州。


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


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岳飞父子与王贵、张宪有异谋。


岳飞曾口出狂言指斥乘舆、岳家军在援淮西时拥兵不进“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


欲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认为岳飞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


均遭罢官处分。


宗正卿赵士以全家百口担保岳飞无罪,也遭万俟卨弹劾而革职并逐出临安。


文士智浃、布衣刘允升、范澄之等也分别上书为岳飞申冤,但都受到株连。


刘允升被下大理寺处死,


智浃、范澄之后来都死于流放地。


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


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韩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万俟卨等通过秦桧上报奏状,提出将岳飞处斩刑,张宪处绞刑,岳云处徒刑。


宋高宗赵构当日批复:岳飞特赐死。


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


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受拉胁,也就是猛击胸胁之刑,也有说是毒杀之刑,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


时年三十九岁。


岳云和张宪被斩首。


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此后,岳飞、张宪的家产都被没收。


家属被分送广南、福建路州、军拘管。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


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


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彭!”


一个椅子被高高举起,然后猛然砸在地上。


砸的粉碎!


这一次却不是赵匡胤动的手,而是韩成。


岳飞岳武穆之事,看一次就让人心里面难受一回。


就越发的想要弄死这些畜生!


尤其是此时他来到了靖康耻发生之时,又是在和大宋的太祖皇帝说这些事。


心里面的感触更深。


做完这些活,不自觉的就是双目通红!


满心的怒火,再也忍受不了!


“天日昭昭!!


莫须有!莫须有!呵呵呵……


居然是莫须有!!”


赵匡胤神色狰狞的吓人!


朱元璋则更加疯狂,从边上拿出来了一个匣子。


匣子里面有这斑斑血迹的刑具。


这是他为赵构所准备的。


这次,洪武大帝要不惜自降身份,要亲手给赵构剥皮!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沉默了一阵子的房间之中,韩成伸手拔出了自己腰间佩剑,以剑柄敲击着残破桌案,吟诵出了满江红。


在韩成吟诵了两句之后,朱元璋也拔出腰间佩剑。


一下一下敲击着桌子,一同吟诵,为韩成和。


声音由小变大,到了后来,满是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


一首满江红吟诵完毕,韩成双眼变得通红,两行热泪滚落落下。


朱元璋同样是虎目含泪。


至于赵匡胤,此时钢牙都要咬碎了!


被刺激的身躯都在颤抖,起了一层的鸡皮疙瘩!


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


自己来给他主持公道!


来给他送来天日昭昭!


自己意外的遇到了韩小友,并从中得到了这些。


又能被韩小友带着来到了这里,这岂不就是另外一种程度的天日昭昭?!


“那……岳武穆的身后之事如何?”


好一阵儿,缓过来的赵匡胤,忍不住望着韩成出声询问。


韩成平复了一下心情道: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


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病死,张孝祥等人上书要求为岳飞昭雪冤案。


万俟卨凭借宰相的大权,坚决阻止为岳飞昭雪。


他对高宗赵构说:虏方顾和,一旦录故,将疑天下心,不可。


绍兴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南宋抗金情绪重新高涨。


官员杜莘老、太学生程宏图、宋芑等人都分别上书要求为岳飞平反。


御史中丞汪澈到鄂州岳飞旧部巡视,鄂州将士联名上状,要求为故帅申冤,


哭声如雷。


汪澈劝慰多时,答应禀报朝廷,人们仍啜泣不止……


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赵昚即位。


降旨为岳飞追复原官,以礼改葬。


访求其后,特与录用。


冤狱终于平反。


隗顺之子告知宋廷其父安葬岳飞之前情。


宋廷乃将岳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


淳熙四年,宋孝宗令太常寺为岳飞拟定谥号。


初拟“忠愍”,次年


最终确定为武穆。


议谥之时,因秦桧、秦熺父子曾掌握史馆大权,有关岳飞与岳家军的史料被大量销毁、篡改。


致使岳飞平生之所以著威望,系安危,与夫立功之实,其非常可喜之大略,虽所习闻,而国史秘内,无所考质。


宋廷官员只能以访问故将遗卒的方法考证史实。


为了弥补史籍缺憾,岳飞三子岳霖,多方搜集父亲遗事,又委托国子博士顾杞整理出一部岳飞传记的初稿。


岳霖子岳珂,受父亲临终之托,在此基础上编成《鄂国金佗稡编》二十八卷。


《鄂国金佗续编》三十卷,恢复了部分历史真相……


宋宁宗嘉泰四年,岳飞被追封为鄂王,追赠太师。


宋理宗宝庆元年,改谥忠武……”


“忠武这个好!


这才能真真正正的配得上岳飞!!”


“岳飞岳爷爷的墓前,在后来被人铸上了四个塑像。


一直在那里跪着,分别为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


留着诸多对联,代表着世人对他的态度——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于今判伪真。


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如:人从宋后少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如: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


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对了,在我们后世,也同样有着一首歌曲。


名叫精忠报国。


为屠洪刚老师所唱……


说着,那韩成清了清嗓子,把精忠报国给吼了出来: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好!好一个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


好一个精忠报国!


今后,这首歌当为我大宋之军歌!


教会我大宋将士,让他们来唱!”


……


相城,赵构听着来人的禀告,脸上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神色。


随后,这不可思议的神色,又变成了狂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