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四三章 刘备茫然:既益州汉中,荆州都在手,那为什么还没能还于旧都?(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此之前一直声名不显,不能被刘表父子重用。


后面年过六旬,跟着皇叔却屡立奇功。


当真让人心驰神往!


苍头临大敌,皓首逞神威。


力趁雕弓发,风迎雪刃挥。


雄声如虎吼,骏马似龙飞。


献馘功勋重,开疆展帝畿!”


韩成说着,有感而发,将一首赞黄忠的诗,给吟诵了出来。


听到韩成的所言,刘备是深有同感。


“韩先生,还请再来说一说这定军山之战吧”


惊叹了黄忠的勇武之后,刘备望着韩成开口说道。


刘备此时,已经察觉到,这是自己的一个巨大的机会。


韩成此时所说的只言片语,对于他们而言,在今后都可能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让他们根据未来之事,提前进行考量,尽可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说罢后,又忙像朱元璋行礼,向朱元璋要笔墨和竹简。


好将一些重要的事情给记录下来。


免得自己忘记。


朱元璋摇摇头道:“笔墨可以,但竹简没有。”


竹简没有?


刘皇叔闻言愣了一下。


怎么会没有?


这大明皇帝莫非……是想要趁机向自己索要上一些东西?


他想起了当年的被他绑起来,使劲抽打的督邮。


在这样的念头升起之后,再想想,一下子又变得释然了。


这种事情发生,也太正常了。


毕竟这是人之常情。


而且这个时候的,这些话对自己而言又特别的重要。


对方趁机要上一些好处,倒也正,


常当下便准备开口说上一些话。


朱元璋已经笑着,将以一叠纸张,给放到了他的面前。


“竹木简牍这些,咱这里是真没有。


不过我们有纸。


竹木简牍太过于笨重,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


刘备这才明白,原来是自己想错了。


再低头去看朱元璋拿过来的纸,顿时心中又是一震。


这……是纸吗?


什么时候纸能做的这般白,质量这么好?


他们生活的时候,不是没有纸。


但是相对来说,他们汉朝纸还显得很粗糙。


也有了一些可以书写的纸。


但并不普及。


价格无比昂贵……


那就不是普遍的书写工具。


他们通用的书写工具,依旧是竹木简牍。


而且,就算是他们那里,最为昂贵的纸张,也同样没有眼前的这些纸张好。


这下子,刘备就更加的确信。自己确确实实是来到了后世。


有些东,西是没有办法造假的……


又想起,朱元璋口中所说出来的,竹木简牍因为不好用,都已经被纸张淘汰了的话,对他产生的震动就更大了。


他很清楚,纸有多贵


结果现在,竹木简牍被淘汰,这说明纸张在这个时候,已经变得特别的普遍。


这在他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要是自己大汉,有这么多的纸张,那该有多好!


对朱元璋道谢之后,他忍住心中种种思绪,开始认真倾听韩成讲述,定军山之战,接下来的事——


“……夏侯渊死,张郃急忙退守阳平关。


魏军失帅,慌乱不知所为。


督军杜袭和司马郭淮号令军中:


张将军国家名将也,刘皇叔所惮。


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


遂推举张郃为主将,出兵安阵,军心方定。


次日,刘皇叔你欲再渡汉水攻阳平关。


魏军诸将以为众寡不敌,欲以水为阵阻击刘皇叔军。


郭淮认为: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


不如远水为阵,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之,备可破也。


刘皇叔见魏军退后远水布阵,迟疑而不敢渡江……


三月,曹操以汉中危急,自长安出斜谷道,亲临汉中指挥作战。


刘皇叔你也集中兵力,扼险据守,不与交锋,拖延时间,消耗魏军。


又派黄忠引兵袭取魏军北山下粮库。


汉升将军迟迟未回。


就又派子龙率数十骑前往侦视。


子龙与魏军突然遭遇,即勇猛冲其前阵,魏军大乱。


赵云且战且退,魏军散而复合,追至赵云营下。


时沔阳长张翼正想关闭营门据守,赵云玩起了空城计,让兵士大开营门,偃旗息鼓。


魏军到赵云营前,疑有埋伏,不敢再追而回。


此时,赵云令士卒擂鼓震天,以劲弩于后追射,魏军惊骇慌乱,自相践踏,堕入河水溺死者无数。


次日晨,刘皇叔你至赵云营视察,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子龙果真是浑身是胆!”


听了韩成所讲,刘备也同样是忍不住出声赞叹起来。


长板坡时,子龙来回血战,将阿斗救出。


此时,汉中之战,也有表现如此勇猛。


子真不愧是子龙!


“……魏军与刘皇叔军对峙月余,士卒逃亡甚多。


军粮接应不上,士气低落。


五月,曹操以“鸡肋”为口令。放弃汉中,撤军北还……”


汉中已经收复!


刘备心中振奋!


孔明给自己所说的隆中对,正在稳步推进,不断在实现。


拿下汉中之后,接下来就是,等天下有变,令一上将带荆州之兵,自荆州北上。


益州这里,北出汉中,攻取关中,两路并进,攻取曹贼,还于旧都!


如此一想,就忍不住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自己戎马半生,心中所想,便是有朝一日,能够兴复汉室。


以往他觉得,这些遥不可及的东西。


现在已经在对自己进行招手了。


他如何不激动,心情如何不美?


正如此想着时,他忽然间又想到了三家归晋。


司马昭还活着的时候,就把自己等人建立的大汉,给灭了。


顿时心中的激动全都没了。


像是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一样。


心里面也有着诸多的不解。


明明这所有的一切,都在稳步的推进,朝着孔明曾对自己所说的方面发展。


形势一片大好,


怎么到最后,竟然还是发展到了那样的一步?


没能克服中原还于旧都。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