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章 始皇帝恐与天人冲突!(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王平的声音淡漠,毫无感情,然而裨将却如遭雷击。


说实话,他亦觉得蒙恬与扶苏向一只猿猴行大礼,而且还用上了雅言,确实有些过。


所谓雅言,乃是周礼至高礼节。


周时乃有礼乐,周公将礼乐入制,从饮食,起居,谈吐等各个方面入手,把天下人之一举一动皆纳入礼制。


此举为天下推崇,且意义深远。直至后世,周礼依然在规范人们的一举一动。


比如父丧,子需于灵前守孝,以及逢年过节祭拜祖先,便是周礼遗存。


而按照周礼,贵族在庄重场合,需要用雅言。


也就是使用《诗经》等古书中的诗句,来隐晦表达自己的含义。


如蒙恬唱《北山》,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意思是,我身为王臣,不得不勤王事。非是我有意冒犯,实在是王事命我如此。


而扶苏唱《雄雉》,其意乃是将对方比美人,自己思贤若渴,美人却不知何方,心中慌乱茫然。或许是我太贪婪了吧,我渴盼见到你,想要去找你。


此又叫唱酬,乃是最高礼节,非大德者不配受之。


以裨将所见而言,蒙恬为大秦上将军,扶苏为公子,朝一只猿猴行此大礼,还以雅言唱和,确实让人无法理解。


然而也不至于直接让两人沦为囚徒!


“二叔,此是为何?”他情不自禁地开口。


“仅仅只是言神仙事而已,便要治罪,也要经过廷尉斯!”他低头说道。


王平冷冷地扫了这位年轻的裨将一眼。


这位裨将是他被始皇帝启用之时,特意带到军中的。


乃是大兄王贲之子,王离!


王离十岁起就随父祖于军中征战,王氏对其寄予厚望。


时王翦为天下名将,世人将其与武安侯白起相比,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白起威名天下赫赫,一位武将能够与白起相提并论,乃是偌大的褒奖。


然而名将光环背后,却是王氏之窘境。王翦因老迈归隐后,世人评价王氏“再无有名者”。


此一方面是因为王贲在灭六国后,亦随王翦一同归隐,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蒙恬风头太盛。


毕竟华夏与匈奴乃是千年死敌,蒙恬驻守北疆数年,追亡逐北,北境终于得安,北地之人深念之。


蒙恬去了北境,而今挟大功归朝,名满天下。而王氏虽然同样是将种,比起蒙氏,却无比落寞。


王翦王贲父子归隐,王氏只剩下王平一人在朝,且仅仅只是担任一个小小的都尉,身上连军功都没有,跟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完全没得比。


还好还有个王离。


王离“少有勇名”,且“有智”,比起王平靠“呆若木鸡”赢得的所谓名将之风,更靠谱。


唯一的问题在于,王离虽然有勇有智,却没有大局观!


用后世之话说,是没有政治智慧!


一位上将军,以及始皇帝之长子,突然一个被装进槛车,一个被禁制在轻车上,只是外表好看点,实际上和被关进槛车差不多。


这种事,确实很容易让人惊诧。


然而,既然这是始皇帝之喻令,那么即使是惊诧都是一种对始皇帝的冒犯!


更别提质疑了!


廷尉斯?


所谓廷尉斯,便是目前掌管廷尉的李斯,他负责贵族之决狱事。若是按照职责来看,论一位内史九卿,以及一位公族公子之罪,确实要通过李斯之手。


然而,始皇帝威权之下,区区李斯算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