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三章 灾民,捐粮!(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祸?”梁渠眉头一皱,“细说。”


“我也不知道,都是听说,听说啊。”林松宝压低声音,“上次那山鬼你知道吗?他们生活的镇子和水乡,一下子冒出来好多那鬼东西,死掉好多人!”


鬼母教!


梁渠勾连起前因后果。


那狗东西果真不止在平阳镇一处地方养大丹!


梁渠和师兄们一早就猜测过,觉得鬼母教再次露头,不会仅图谋一地,应当是多地同时进行。


对此,他们一早就将消息上报上去,如今来看,还是没来得及。


平阳镇血祭,那么大的事肯定瞒不住。


黄泽君选择提前行动,显然认定哪怕消息传出去,其他地方也来不及反应。


大顺没有电话,地域广博,用上传信飞鸽,消息传递依旧缓慢,遑论中间需要验证消息真伪。


黄泽君是蠢,蠢在从小没接触过社会,脑子不灵光,容易被忽悠,但做事的基本逻辑是有的。


人越多,赶路速度越慢,孤寡老人比例大的情况下尤甚。


眼下逃难的今天才刚到,但可能五六天前就启程,一路跋山涉水。


“一个大乡,死掉的人近三成!还是壮男子死得多,余下的哪还敢继续留着,全都逃难出来了!


那么多人,当地县官都不敢强留,怕事情闹得更大,就全放了出来,让人领着往周边的乡镇走。


我问过了,哪的人都有,华珠县,丰埠县,周边一片好像都出了事,就咱们潮江县这边没事,水哥,你说咱们这不会也要出事吧?”


“放心吧,咱们这的事情都解决了。”


梁渠拍了拍林松宝的肩膀。


林松宝一脸懵。


“解决了?什么时候的事?”


梁渠离开渔栏,走在街上。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臭味。


逃难者数量极多,光是到义兴市里的就有小二百号人,拖家带口,后面还在陆续赶来。


小吏站在人群中努力维持秩序,让队伍不至混乱。


好几个披头散发的人,疯疯癫癫,嚷嚷着鬼,鬼来了,被小吏一鞭子抽得倒在地上,才不再叫唤。


三成死亡率,已经是极其夸张的比例,足以导致社会秩序崩溃。


还是被山鬼开膛破肚,产卵的死法,任谁都不敢在原来的地方居住,哪怕冒着被治罪的风险都要逃离鬼蜮。


有了逃难的出头鸟,剩下的三三两两就都跟着一起出来,举乡迁徙。


人潮涛涛,县令哪里敢拦。


不拦,只是反贼闹事,还是徐国公都没法彻底扫绝的前朝反贼。


徐国公没办到的事,我一个小小的县令更不行,情有可原,至多被摘個帽子。


可若是做的绝了,激起民变,摘的就不是帽子,是脑袋了。


堵不如疏,上报州府列为灾民,引至附近乡镇县,暂时安抚,已经是最好的办法。


梁渠走在队伍一侧,目视灾民,灾民们也在目视他。


猜测梁渠是镇上哪家豪强子弟,乃至有几位女子使劲抛媚眼,可惜都是抛给瞎子看。


“水哥,水哥,可算是找着你了!”陈同民跑到梁渠面前,用手扶着腰,上气不接下气,“我爷爷让我去平阳镇找你,结果没找到,终于在这看到你了,快和我去一趟议事堂吧。”


“陈里老找我什么事?”


“和灾民的事情有关。”陈同民压低声音,“县里老爷想要咱们乡里家家户户都去捐粮,再分给灾民!”


“乡长们,本官受县令之命,来向你们征收粮食,以赈济从邻县逃难而来的灾民。这是县令的命令,代表着朝廷的旨意,希望伱们能够积极配合。”


一位身穿长袍官服的精瘦中年男子坐在议事堂上首,朝一众乡老拱手。


陈兆安与其他老人对视一眼,无奈道:“不知卞巡检这次来,要征收多少粮食?”


“一个壮年男子人头算一斗米。”


“一斗米?这,这是不是太多了?”陈兆安皱眉,“眼下时令寒冬,别说乡里的农夫没有收入,渔民也是啊。


每天出去能捞到的鱼获都卖不到十文,粮价我也去看了,这闹了灾,价钱已经涨到二十六文一斤,翻出三倍都多,一斗米就得四五钱银子了。”


“我也没有办法,都是县令下的命令。”卞巡检双手一摊,“你们也知道,这一次附近几个县都受了灾,好大一部分灾民都涌到潮江县内。


陈里老是不曾去县城看过,那里灾民更多,储备粮完全不够,号召大户也不够,只能出此下策。”


巡检已经是官,不再是吏,他们和县太爷一样,都是朝廷命官,在吏部里面挂号,穿官袍,戴官帽的。


主要职责是率领手下士兵维护当地的治安,查处盗贼、奸伪等犯罪行为。


权力范围很广,属于实权官,轻易不能得罪,否则有的是法捉弄。


陈兆安没得办法,正要出门召集乡亲们纳粮。


“巡检大人,乡里自是愿意出粮赈济灾民,不如咱们换个法子,经手县里再分发就不必,那么远的路,一来一回多麻烦,我们直接在乡里搭建粥棚帮助灾民。一来省却你们的麻烦,二来速度更快些。”


一道颇为年轻的男声从议事堂外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