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二十章 桎梏消失(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师,两份法门……”


“《舌识法》取信,《意识法》破妄。”老和尚言简意赅。


呜呜呜~


铜壶泛红,壶嘴冒出滚烫蒸汽。


疤脸抓上湿麻布,拎壶斟茶,水雾缭绕。


好东西啊!


梁渠欣喜非常。


去上一趟帝都,《唯识法》又爆法门了!


他端坐蒲团之上,手捧草稿,孜孜不倦地投入研读,遇到不懂的先当场问个明白,再结合老和尚给的总结,很快搞清楚了两门技法的玄奇作用。


所谓《舌识法》,同说话相关,能令修持者的言语更令旁人信服!


换言之。


原先一句话给出,对方半信半疑,得《舌识法》加持,却能有七八成相信!


舌灿金莲!


只有一点需注意。


倘若为真话,纵使对方身为武圣,亦无法觉察到技法影响。


但若瞎编谎话让人信服,则有可能会使得境界远高于自己的人,觉察到技法从中影响,适得其反。


听上去没什么用,实际情况截然相反。


“春秋笔法”可一样是真话!


碰到纵横家绝对是了不得的法门,而对于梁渠来说同样有大用,关键时刻有奇效。


而《意识法》效果较为简单,破妄、破虚,统合耳、眼、鼻、舌、身五识,不受幻觉所扰,不受内心强烈的执念所扰。


不是消去执念,而是不受执念所扰。


具体怎么个区别法,梁渠暂时不太明白,总之《唯识法》里的好东西,学了不亏。


收敛欢喜。


“大师修行可有所得?”


“不知。”


“不知?”


“或许有,或许无。”


梁渠挠挠鬓角。


他好歹修行中人,能明白老和尚的意思。


大抵确实有收获,但不知道这收获能不能反馈到自我的修行上。


修行便是如此。


四关七道。


前期“做题”的人多,尚且有一条笔直的道路,一代代的天才和平凡人实验下来,几乎称得上标准答案,雅俗共赏,适配度极高。


如同科举时的破题、承题、起讲、入手,套用一下,又快又稳又不会偏。


但自狩虎入臻象,整套做题模板逐渐开始模糊。


有路,偏路四通八达。


或捷径,或崎岖,或坦途。


依旧能先破题,然先入手,再破题,也不一定是错,做出来的文章甚至能比旁人的更赏心悦目。


修行体悟之中,兴许便有人每条路都走了一点,最后却发现,全不是自己真正要走的那条,所获所得,白费功夫。


然路无尽头,人有穷尽。


修行至此,纵使武圣亦不能一口否认某人修行之路是错的。


臻象入夭龙,的确不是个容易的活啊。


收好草稿。


梁渠不走,咳嗽两声:“大师,小令没有了……”


“明日来取。”


“多谢大师!”


书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