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权臣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言可抵十万师(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东海郡,睢陵县,有一个名字叫做小桥的村子。


一对男女策马徐行,来到了河畔的小桥边。


白云边此刻也换了一身劲装,经历了十余日战火的洗礼,书生稚嫩的文气被冲刷了大半,整个人也多了几分成熟稳重。


他凝望着此刻眼前缓缓流淌的平静小河,一脸沧桑,“鱼龙咆哮古时海,大道空余此间河。”


叶红鸾熟练地伸手一拧,“说人话!”


白云边瞬间破功,歪着脖子,“疼疼疼!”


待叶红鸾放手,他才摸着耳朵,遗憾地感慨着自己的作诗大业恐怕要中道崩殂,弱弱道:“我是说这条河乃大河故道,如今站在这儿,多少有点沧海桑田的感慨。”


“然后呢?”


“然后?”


“我还以为你想到了什么进军的法子呢!”


叶红鸾瘪了瘪嘴,翻身下马,让马儿去河边喝水,自己找了块石头坐下。


白云边有样学样,来到她身旁,叹了口气,“也不知道中京城那边局势如何了。”


看着男人眉宇间的忧愁,叶红鸾开口道:“如今天下遍地烽烟,朝廷也不是以前那样的朝廷了,有一大堆焦头烂额的事情等着他们处理,我们如今都能做成这般局面,钦差大人那么厉害,应该会没事的。”


白云边皱着眉头,“可是中京城的情况可不一样啊,萧凤山、英国公,太子还有储君继位的大义名分,这怎么可能翻得了盘啊!”


一听自己男人开口的话不是嘴硬为自己挽尊,叶红鸾就知道白云边现在是真的忧虑起来了。


她站起身来,干脆道:“如今这天下,本就是赋税徭役沉重,贪腐横行,民不聊生,现在我们就当是活不下去揭竿而起了,漕帮数万帮众,再加你几千精兵,如果未来夏大人能够逆转局面,咱们就遥相呼应,重振朝纲,如果他没了,你就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呗,这大夏的天下也是几百年前的太祖这样打下来的,咱们难道就不行吗?”


叶红鸾伸手一划,“咱们不为了野心,就为了抓贪官,杀污吏,平贼寇,安百姓,一路杀出个朗朗乾坤!”


白云边看着身旁的女人,秋风从水面吹来,将她的发梢吹动,愈发显得意气飞扬,身后那条大河故道,就像是绕过她腰间的碧玉腰带,衬着她原本就修长矫健身子愈发挺拔。


她的眼神里闪着自信而果决的光芒,渐渐照亮了白云边此刻略显迷茫的心。


他这些日子,一直在想,自己忙活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一开始,是觉得要帮着夏景昀掌控龙首州的局面,然后就一步步阴差阳错地走到了现在。


几十里外,龙首州城已经近在眼前了,他却陷入了迷茫,真打下了龙首州城又能做什么呢?


现在他知道了,能做的很多,别的不说,光是把这龙首州的秩序平定,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就足慰平生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就是我辈读书人的梦想嘛!


这一回,没有他夏景昀,本公子一样创造奇迹!


白云边激动地站起,神色之间迷茫尽去,“走!回营,咱们商量一下怎么拿下州城!”


翻身上马,白云边陡然愣住,不对,刚才那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话书上没写啊,是谁说的来着?


看着白云边一惊一愣的样子,叶红鸾疑惑道:“怎么了?”


白云边脸一垮,“没什么,走吧!”


他娘的,是从夏景昀那儿听的,狗东西,真是阴魂不散!——


“好像,下雨了。”


德妃站在密道口,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轻声开口。


冯秀云站在一旁,轻轻抽了抽鼻子,笑着道:“久违的味道。”


密道一头的门是打开的,陈富贵就在门外亲自守着,毕竟不可能真的把德妃这样的人,像地底老鼠一样关个十天半个月不透气的。


夏景昀闻言抬起头,看着密道口,放下手中的笔,笑着走上前。


“再等半个月,希望我们就能站在皇极殿前的大门外,安静地欣赏中京的雨,还有中京的风,中京的雪。”


德妃和冯秀云的目光中,都自然而然地闪过了浓浓的期盼。


只是,这个期盼是因为那番场景,还是因为那个【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冯秀云轻声道:“也不知道龙首州那边怎么样了。”


夏景昀安慰地笑了笑,“放心吧,我都做好了安排了。我们一定能赢的。”


德妃藏在衣袖里的手无声地轻轻握了握,就仿佛夏景昀在牵着她的手说起我们。


——


雨落似珠帘,萧凤山负手站在水榭之中,隔帘看着同一场雨。


亲卫站在侧后方,似余怒未消,正愤愤不平,“熊保全这个狗娘养的,竟然做出这等狼心狗肺忘恩负义之事!”


一旁的案几上,摆着刚刚收到的龙首州详细情报。


微风吹来,页脚微晃,就如同眼下有些飘摇的局势。


萧凤山神色不见喜怒,薄唇轻轻抿了抿,“不怪他们。此事太过隐秘,我连你们都没有告知,他身处楚宁县,遭逢大变,走投无路也是正常。”


他轻轻一叹,“我原本想着,夏景昀若是没这么快的反应,只需三四日时间,就能有新的变化,届时一切都还在掌控之中,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胆子的确足够大,口才也是厉害,居然能想到这样的办法,虽未直接交手,但看得出来是个人才。”


“如今,熊保全他们已经回不了头了,自然只有跟着夏景昀一条道走到黑了。”


亲卫听了这话,微微有些紧张,“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老熊他们可是硬茬子,龙首州他们也熟悉,万一”


萧凤山从容一笑,“你都能想到的事,难道我会没准备吗?”


他转身坐回茶台,缓缓泡了一壶茶,给自己倒上一杯,“我在中京事定之后的第二日,便已经安排了州中诸事,龙首州我经营了十余年,他们没那个本事抢过去。”


亲卫神色微动,“将军,好像在信中,没有提到夏景昀的下落。”


萧凤山端到嘴边的茶盏顿住,想了想,缓缓道:“泗水、云梦二州起事,本身就离中京很近了,好在襄阳未丢,犹可拒敌,故而我还能压住朝中重臣的心。可如果龙首州丢了,叛军可长驱直入,兵临汜水,陈军汜水关前,届时,朝中必然大震。”


他冷冷一笑,“所以,这位状元公,定会在龙首州,搏他那眼下仅有的出路。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一切的期望都破灭在龙首州吧!”


他将茶汤一饮而尽,刀削的双眉间,掠过了龙首十年的风雪。


——


龙首州城,这个如今整个天下隐隐关注的中心,决定大夏朝局走向的关键所在,此刻依旧繁华。


只是,这份繁华,带着几分慌乱的底色。


这底色,来自于拥塞在街头巷尾的逃难难民;


来自于骤然多了许多巡逻街巷维持秩序的兵卒;


来自于许多个高门大院后面,严阵以待的护院;


更来自于州牧府中,那几乎昼夜不息的灯火。


此刻囤兵三十里之外的那支军队,就像是一柄瞄准了众人的弓,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射过来,但所有人都知道一定会射过来。


而真正的关键是,他们能不能挡得住。


一时间,城中不论是大户士绅、还是升斗小民,都将目光望向了州牧府。


州牧府,正堂,摆着一张大桌子。


一个温文尔雅的中年男人平静地坐在正中,三个气度各异的将领,各自坐在剩下三面的位置上。


中年男人姓马,名立荣,乃是萧凤山儿时同伴,书院同窗,而后双方各有际遇,十年前,相聚于龙首,马立荣便顺理成章地成了萧凤山的头号幕僚。


当初,在萧凤山出兵四象州平叛,分身乏术之时,也顺理成章地以萧凤山最信任之人的身份,主持龙首州大局。


在萧凤山被擒获的噩耗传来之后,也是他本着对萧凤山的熟悉和信任,以决绝的毅力,扛住了州城的大局,最终才顺利等来了中京城令人惊喜的剧变。


剩下三人,便是龙首军仅剩的三名副将。


当初龙首军六位副将,萧凤山带走了两个,熊保全是一个,还剩下三个,尽皆坐在了场中。


“马先生,将军,怎么说?”左手边的那个最是年轻的将领急切问道。


“什么将军,要叫相公!”坐在他对面,一个面容沉稳的将领开口纠正。


“都这时候了,在意那个干甚!”下方那位样貌粗豪的汉子冷哼一声。


这还没讨论呢,就快闹将起来了,可见众人此刻心头的烦躁和压力。


马立荣轻松地笑了笑,“三位将军大可不必如此忧心,你们想想,以前咱们就只有一州之地,这一州还不是都听话,都能度过那么多风浪。如今萧相公平地起惊雷,扶植太子上位,军国重事悉决于他,我们看似是以这个州城一城之地迎战,实则是背靠着整个朝廷的支持,我们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他轻轻敲了敲桌子,“萧相公这些日子陆续送了好几封亲笔信来,对龙首州做出了许多的部署。而且,这些年里咱们对这龙首州城做了多少布置?就凭他们那几千人,就想攻下我们经营这么多年的州城,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他看着三人,吩咐道:“尔等接下来且这般这般.”


一阵风吹过,将堂中的讨论声吹没入夜色之中。


这一夜,不知几人无眠。


反正白云边是没怎么睡着的。


昨日一扫迷茫,振作精神,回去之后,就领着众人一通讨论。


这不讨论还好,一讨论下来,脑袋都大了。


熊保全和其余几个属官以前都是龙首军的人,对龙首州城的城防十分熟悉。


这种熟悉,却并没有带给众人多少洞察内幕的便利和兴奋,反倒是让他们愈发头疼,因为龙首州城的城防实在是太稳固了。


有时候无知者无畏,还能凭着一腔热血和单纯对前路保持着不切实际的美好期望,但现实往往会残酷得让人的心底一片冰凉。


萧凤山文武双全,又以州牧之身份经营了龙首州州城将近十年,是按照大本营的思路来建设的,不能说是易守难攻,至少也是固若金汤。


整整商量了一夜,也没讨论出一个什么好的办法,白云边只好暂且吩咐众人先去休息一番,在此扎营一日,徐徐图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