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权臣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五十九章 两个舅舅的战争(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她和东方白平视着,“彘儿,你知道你阿舅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东方白点了点头,“母后说过,他是为了帮我正名。”


德妃笑着轻轻抚着他的脸,“彘儿,你现在已经是皇帝了,是这个天下的主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事事都依靠着阿舅了。阿舅也会有做不到的事情,若是真的没做到,我们不仅不能责怪他,还要想办法帮他做到,明白吗?”


东方白嗯了一声,“所以,母后也觉得今日之事很难吗?”


德妃对东方白的聪慧已经习以为常了,“按照他说的,应该能成,但是就怕中间出什么变故。我们做好准备,临机应变就是。”


东方白点了点头,牵着德妃的手,慢慢走向了皇极殿。


大殿之中,已经多了些布置。


一张案几被摆在了正中的台阶下,两侧也各摆上了几张案几,上面放着笔墨纸砚,给起居郎以及刑部、大理寺、宗正府等相关的各部文书,记录所用。


不多时朝臣百官进殿,因为今日的“热闹”,许多平日无需上朝的宗亲、勋贵都主动或者被叫来参加了这场朝会。


当他们进入殿中站定,看着眼前的一幕,心头都是微微一凛。


夏景昀这么有信心吗?


而部份并不希望夏景昀好的人则是暗自在心头冷笑,狂妄吧!小心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今日并非惯例朝会的日子,所以一切就都围着这场公审而来。


待百官站定,殿中缓缓安静下来。


靳忠展开一封诏书,朗声念道:


“先帝御极宇内二十四载,圣明烛照,万民所归。风之所被,荒隅变识;仁之所动,木石开心。然贼明夙蒙恩宠,绝礼于外,蓄凶于内。贼吕如松,世受国恩;贼萧凤山,屡蒙恩宠。不思承恩于君上,竟因私利而蓄谋,交相倚附,共谋不臣,终行弑逆之事,而至人伦大祸。社稷堪危,万民泣血。”


“幸得忠智、义勇之士襄助,朕秉臣属之忠,持子嗣之义,拨乱反正于中京,破军擒贼于汜水。”


“今设公堂于朝上,公审诸逆;辨大义于堂前,道正百官。着建宁侯夏景昀主审此案,务查清原委,还明正义,传诸朝野,刻记青史!钦此!”


一片肃穆之中,夏景昀迈步出列,来到那张案几上坐下,在百官复杂的目光中,沉声一喝。


“带人犯!”


很快,便有禁军将士带着一个汉子上来。


汉子身材魁梧,但戴着镣铐上着枷,殿中百官也放心地看着。


“堂下何人?”


“回回大人,小人黑冰台黑骑什长,罗小乾。”


“先帝驾崩当夜,你在何处?”


“小人随首座大人,一起护送先帝,秘密前往城外二十里的军营。”


“营中主将何人?先帝所去为何?还有何人同行?”


“营中主将乃英国公,哦不,逆贼吕如松,先帝所为何事我等并不知晓,只是在首座的命令下,随军护送,而后护卫在中军大帐周围。陛下圣驾之侧,并未见其余人同行。”


“当夜发生了何事?”


“小人随军安全抵达军营之后,陛下便在玄狐大人的陪同下,走入了中军大帐,而后萧相萧凤山便被绑着带了进去,再之后,就听见里面似有吵闹声,但不多时,首座大人出来,又将一个人带进了大帐,很快,帐中变传来呼喝,我等冲入大帐,就见秦思朝手持利剑,仰面倒地,而陛下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朝堂之上,瞬间一片哗然。


众人到这时候,才清楚地知晓当夜的情景。


夏景昀沉声问道:“还有没?”


“其余之事,小人委实不知了。”


“你方才所言,可是属实?”


“句句属实!若有半点虚言,天打雷劈!小人也只是奉命行事,绝无半点悖逆之心,请大人明鉴啊!”


夏景昀点了点头,“若查明你未行不法,自当无罪,你先下去吧!”


“谢大人!谢大人!”


这个黑冰台的黑骑被带了下去,另一个人又被带了上来。


这一次,来人并未上枷,也未带镣铐,而是由两个禁军军士一左一右看顾着。


“堂下何人。”


“末将巡防营监门将左思勇,拜见太后、拜见陛下,见过建宁侯。”


“先帝驾崩当夜,你所见之情形,如实招来。”


“当日一更天左右,末将正在迎东门值守,忽然有一小队骑兵抵达,说是黑冰台黑骑回京,末将辨认了腰牌无误,便开门放行了。因为黑骑常有这等事情,末将便也没放在心上。”


说着他顿了顿,又道:“约莫到了二更天,天上下起了大雨,又是一阵更大的喧嚣响起,末将一看,竟是英.逆贼吕如松带着一支队伍来到城门前。见他无诏领兵入京,末将心头惊讶,而这时候,吕如松就要求面见杨将军,说有天大的事情要与杨将军商议,末将不敢怠慢,便去请了将军,将军亲自出城与之说了一番,便开门放行了。”


夏景昀神色平静,继续道:“你可知他们二人说了些什么?”


“末将不知。”


“你方才所言,可有隐瞒?”


“末将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


“好,你且先下去吧。”


其实听到这儿,原本对这场公审不以为然的人,心头的看法都有些悄然的改变。


虽然现在两位证人所言还远称不上是真相,但是就现在这些信息,他们听完之后,也拨开了不少心头的迷雾,猜疑和胡思乱想也少了许多。


想必当这些消息随着他们传出宫城,传遍天下,非议和猜疑也会少了许多。


夏景昀继续道:“请顺义伯。”


很快,如今的巡防营统领杨映辉走了进来,“微臣拜见太后,拜见陛下。”


夏景昀看着他,“顺义伯,先帝驾崩当夜之事,劳烦您将您所知之情况尽数说来。”


杨映辉开口道:“当夜,微臣赶到迎东门,现在城墙上看了一眼,确认了是吕如松,他说有天大之要事要与我相商,微臣见他带兵而来,不敢贸然开门,便从城墙上悬筐而下,见到了陛下,在确认陛下已经驾崩之后,吕如松以要与中枢商议之名命臣开门,微臣无奈,只得放行。”


夏景昀嗯了一声,因为杨映辉如今已经投靠了他们这头,所以并未再细细追问接下来对于杨映辉而言多少有些不光彩的事情,不过好在后面的事,朝堂百官基本就都知道了,也无需多言。


他环视一圈,“诸位,结合这些证人之证词,当夜之事已经基本清晰了,这就是一场有预谋的弑君之举。所谓秦思朝带着一个老仆将陛下弑杀之事,疑点重重,完全不堪细思。接下来,就让我们从这三个逆贼的口中,查明当日真相!以雪沉冤,以彰其滔天大罪!”


“来人呀!带逆贼,萧凤山!”


群臣百官,尽皆扭头看向门外。


不多时,一个身影缓缓出现在大殿之外。


萧凤山迈步走入,再次来到了这座他曾经身为一手遮天的朝堂。


这一次,他朝服换了囚衣,多了镣铐枷锁,也多了几分虎落平阳的凄凉。


他平静地看着前方,生平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听过无数遍大名的年轻人。


而夏景昀也在看着他。


两个皇帝的舅舅,在这一刻终于面对面地站在了一起。


眼下的这个场景,是他们各自都从来没有想象过的初见。


朝臣们也在这一刻屏气凝神,望着两位帝舅之间,即将到来的争锋。(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