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爷要飞升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4章 藏书楼(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尝到根骨改易甜头的他,自然不会放弃。


“千多年的底蕴真不可估量,高柳县拢共加起来才几门武功?这里随便一个书架都不止了……”


黎渊有些咋舌。


外楼多是下乘武功,这些书架上也不乏类似杂书,笔记,并不全是武功秘籍。


可即便如此,这个数量也足够惊人。


“白猿锤、青蛇枪、游鱼步……除了虎咆刀,高柳县所有武功都在外楼,虎咆刀估摸在内楼?”


黎渊走马观花的看了几间屋子,天就快黑了,他回过神来,这才快步走向‘杂书间’。


“拜神法……”


黎渊心中自语,走过一个个书架,才在‘杂闻区’里瞥见了一册相关的古卷。


这古卷以不知名兽皮制成,稍微凑近,还能闻到香味。


“邪道宗门之邪神教。”


书上有灰,黎渊拍了拍,才寻了处椅子坐下,慢慢翻阅。


“邪神教,何时出现不得而知,其兴盛于大运立国之前,由太祖扶持,也因太祖衰败……”


“其教中邪法‘拜神法’荼毒天下千余年,屡禁不止,每隔数十年,就会兴起,偷学此法者,往往以朝廷王侯,宗门长老居多……”


“……此法真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唯修此法,可活过三百大限……”


……


这本书显然很有些年头了,但有关记载却并不多,关于教义之类更是没提半句。


书写此书的,认为拜神法是邪法,有后来人注释驳斥他,认为拜神法乃是无上正法,修之可长生不老。


“注释者不少……咦?”


黎渊翻到其中一页时愣住,在一众注释者中,他看到了熟悉的名字。


“什么正与邪,不过是一群蠢材不得其门而入,嗯,老子也没入,


——未寻到拜神正法的韩垂钧。”


这是最后的注释,但从笔迹上看,只怕也是几十年以前了。


“老韩也寻找过拜神法,也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找到,估摸没有……”


黎渊想了想。


以老韩的性格,他如果找到,练成了,肯定会回来批注,把前面的人纷纷驳倒。


没有,那就是没找到。


“嗯……估摸老韩知道的不少,等他回来可以问问。”


……


……


任惊飞走进赵家大宅,地上的血迹已干,却仍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


“赵家四房,一百七十九人,只有十余人不知所踪,其余人,尽成肉泥,下手之人,应是八万里……”


有衙役上前汇报,脸色微白,似也受到了巨大的惊吓。


“赵家欺行霸市多年,合该有此报。”


任惊飞脸色冷淡,似乎无甚波澜,问道:“镇武堂的人呢?”


“蒙堂主追杀苏万雄未归,林副堂主已带人去了神卫军诸地,但……”


那衙役摇摇头。


“收拾一下,记录在册,过后呈交府主。”


任惊飞环顾四周,眼皮微跳,最终转身离去,几班衙役早已不想呆了,匆匆离去。


夜色渐深,赵家大宅空空荡荡,不见人声。


只有夜猫的叫声,以及微风吹动草木,发出的‘哗哗’声。


呼~


夜风中,一身着灰袍的老者来到赵家大宅。


那老者体魄修长,面容冷峻,眉毛发白,眼眸泛红,他扫视着赵家大宅,面皮微抽。


“好个韩垂钧!”


冷哼一声,苏万雄转过身来,一道道身影从夜风中快速而来。


“先受一锤,再中一箭,姓赵的死透了。”


一刀客躬身汇报,沙哑的声音中带着惊怒:


“舵主,那,那死人碑不见了……”


苏万雄神情冷漠,早已猜到,只是冷声问道:


“是谁动的手?”


“八万里、秋长缨,以及一些锤兵堂的内门弟子,神兵谷那些老家伙们没有出手。”


“废物!”


苏万雄压不住心头的火气:“通脉已成,居然被两个小辈打杀……


赵家没有生还者吗?”


“只,只活了两个,还被吓破了胆子,说话颠三倒四,无语轮次。”


“疯了也好,疯了正好!”


苏万雄压抑着心头的怒火:“姜媚,这两人交给你了,务必以最快的速度,让他们修成拜神法,唤那赵蕴升出来……”


“是,舵主。”


略显娇媚的声音自阴影中传出,转而一个妩媚女子走出来。


“神兵谷!”


苏万雄远眺城东,冷哼一声,拂袖而走。


……


……


赵家被灭在府城里掀起不小的震荡,各种议论猜测持续不断。


但随着赵家的产业被瓜分,也渐渐平息了下去。


黎渊没怎么关注,他很忙碌。


韩垂钧虽然不在,但他搭上了八万里,多次请教下,对于根骨改易的理解更深。


根骨改易对于自身的改变,如八万里那样明显的变化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只有微调。


黎渊属于大多数。


他的体型改变,只有最初的猿臂蜂腰,之后改易微乎其微,但他的筋骨却又明显的变化着。


知道了根骨改易并不会冲突之后,黎渊就放下心来,将得自高柳县的根本图还剩了一张‘黑虎刀法’掌驭了。


之后,他白天练武,晚上赴宴或改易根骨,偶尔也去藏书楼里借阅其他武功,夯实自己的武学底蕴。


当然,偶尔也会去外院讲武堂,和王佩瑶、岳云晋等人一起听课。


千年传承,神兵谷各种武学体系是极为丰富的,黎渊沉浸其中。


对于武学的认知,与根骨改易、养劲淬体齐头并进。


期间,黎渊也没少赴宴。


最终决定与包括周家在内的六家小家族合作,锻兵铺在府城重新开张。


刘铮、王佩瑶的武学天赋一般,但做起生意来却还不错,凭借着黎渊真传的名头,很是招揽了一批手艺不错的铁匠,管事。


半个月不到,已经是像模像样了。


锻兵铺上了正轨,花钱花到肉疼的黎渊这才松了口气,没有进项,丹药吃起来都不安心。


……


一晃眼,已一个月过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