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6章 研发无界电视,骚操作(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比亚迪电视工厂的千万年产能,也是按照一天12小时计算的。


只能说这年头部分厂商还是有良心,大都是12小时运转,夜里停工。


但自从富士康24小时开始,卷得整个行业都不得不跟进24小时制度。


没办法,同样的订单,普通工厂12小时制度需要4个月交付,富士康24小时制度2个月就搞定,客户如何选择?


肯定选择富士康,毕竟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利润!


如此一来,订单和客户都被富士康抢走,其他代工厂就得饿死,要想不饿死,只能跟进24小时制度!


正是因此,前世的电子厂、代工厂都被富士康逼得成了24小时的工作制度。


而且24小时不停产,能一个工厂当两個工厂用,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像是比亚迪电视厂,12小时制度月产能一千万,若是24小时不停产就能月产2000万,足足翻了一倍,相当于两个12小时制的工厂!


其实24小时不停产也算正常,但不正常的是两班倒!


若是24小时三班倒,员工每天上八个小时,休息16个小时,这样压力小,也轻松,夜班工资再补贴一点,工人也没多少意见。


但可惜大多数的企业没良心,为了节省开支,都是24小时两班倒!


上12小时,休12小时,完全拿着员工当牛马。


天天站着、坐着十几个小时,长期以往,谁也扛不住。


正是因此,抑郁跳楼的员工都络绎不绝。


若是三班倒,上8休16,待遇给到位,员工根本不会抑郁,更不会跳楼!


可资本无情,为了省钱,累死牛马,也得两班倒。


毕竟三班倒就要多一半的员工!


多一半的员工,就得多支付一半的社保福利,就得多支付一半的全勤和底薪!


但两班倒就不一样,直接省下一半的员工,省下一半的社保福利,省下一半的全勤、底薪,最多多开点加班费而已。


省钱省大了!


然而即便如此,很多人都说富士康是比较良心的单位了。


只能说,这是一个比烂的时代。


同样,星逸电视工厂也面临产能问题,也面临成本和效益问题。


若是星逸电视工厂和比亚迪工厂,依旧12小时不停产,年产能也就2000万台,根本不够。


若是24小时不停产三班倒,那年产能将达到恐怖的4000万台!


足足多了一倍。


如此一来,不但能够缓解国内的产能危机,还能多出一些产能,输出海外!


当下国内的液晶电视年产九千多万台,其中六千万台国内销售,还有三千多万台出口海外。


而星逸电视如此强大,再加上星逸科技的品牌影响力,若是全球开售,海外销量怕是比国内都恐怖。


按照王逸预算,星逸X40、星逸X50两款加起来,国内年销量突破三千万台不成问题,海外突破三千万也有希望。


因此两大工厂全部24小时不停工,年产4000万都能消化的了。


再加上半年后的岛城二期工厂投产,24小时年产三千万台,总产能达到七千万,这才能满足全球需求。


因此,星逸电视工厂24小时制度也是迫不得已,否则根本满足不了全球市场的需求。


王逸也不可能再度投建三个电视工厂。


但王逸比富士康良心得多,哪怕24小时不停产,也会三班倒!


哪怕多支出一半的社保和福利、底薪、全勤,都要让员工上8休16!


前世王逸都当过牛马,如今有能力了,自然要善待员工。


早上6点到下午两点一班,下午2点到晚上十点一班,晚上十点到第二天六点一班。


三班倒,每天只工作八个小时。


这样的制度,能让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自由时间,也不会有太大的工作负担。


王逸打定主意,今后三班倒,八小时工作制度,将是星逸电视工厂的标准。


还有星逸手机工厂,也是如此。


随后王逸和比亚迪完成签约。


至此,整个比亚迪电视工厂,彻底成为星逸电视第三大厂。


至于第二大工厂,自然是星逸产业园的二期工程。


而比亚迪则顺利拿到十亿资金,一次性回血。


“感谢王董,比亚迪做电视就是一个战略错误,若不是您收购了电视工厂,我们还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回本,这份恩情,我牢记于心。”王掌柜郑重道。


做企业的,最怕战略失误,一个战略失误,很可能万劫不复。


像是前世的海信,把激光电视当做核心战略,结果导致市值悲催。


否则作为全国第一的电视龙头,前世的海信的市值早突破千亿了,何至于只有三四百亿?


毕竟海信的营收都高达千亿!


反倒是TCL,一路战略决策正确,现在的全国第四,十年后却成了妥妥的第二!


王逸看向王掌柜,语重心长道:“当下官方减少了新能源的补贴,让比亚迪雪上加霜,这事我清楚。但守得云开见月明,只要比亚迪恪守本心,总有一天能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超级巨头。而不是病例乱投医,乱发展。”


“我之所以看好比亚迪,是看好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而不是代工,毕竟比亚迪代工做得再好,也不如富士康的十分之一啊。”


这番话,王逸说得言辞诚挚。


去年,王逸就明确表示,反对比亚迪多元化战略。


但那个时候的王掌柜不听,只觉得星逸科技能行,他们比亚迪能行。


只觉得星逸科技能做手机,他们比亚迪也能做。星逸科技能做电视,他们比亚迪也能做……


直到今年,手机业务、电视业务双双腰斩,还没启航,就宣告结束,投入巨资全部打了水漂。


再加上汽车销量的下滑,补贴的减少,导致比亚迪核心的汽车业务营收利润全线崩盘,股价都险些腰斩。


这下,王掌柜才开始认清现实,才开始觉得王逸反对比亚迪多元化是为了比亚迪,而不是为了担心比亚迪成为星逸科技的对手。


“感谢王董指点,我受教了。”王掌柜谦虚道。


王逸摆了摆手,叹了口气:“今后是精细化时代,任何行业都是如此,只有做到最顶级,才能活下来,才能活得滋润。粗放式发展的时代,早已结束了,没前途的。”


话尽于此,至于比亚迪如何选择,王逸就不管了。


若是听进去,还好,比亚迪依旧前途无量。


若是还想着多元化发展,那比亚迪的前途可就得多很多波折。


随后,王逸和王掌柜一起来到研发总部。


“王董,这位是杜清明,我从长虹挖过来的研发经理,经验丰富。现在连同整个研发团队,一并交付给您。”


“好。”王逸点点头。


杜清平连忙伸出手来:“感谢王董给我机会,我一定做出更加优秀的电视,回报王董!”


王逸笑了笑,不置可否。


“王董,那您先忙,我就不打扰了。晚上我订了酒宴,您一定赏脸。”王掌柜识趣道。


王逸刚接手新工厂和研发团队,肯定有很多事要安排,中午也得和研发部、工厂高层一起吃饭,他一个外人,不好打扰。


“好啊,晚上咱们不醉不归。”王逸笑说。


送走王掌柜,王逸看向一屋子人。


有研发人员,也有工厂的管理人员。


这时,工厂厂长范成鑫率先开口:“王董,我是厂长范成鑫,目前员工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工。”


王逸点点头:“很好,工厂改名为星逸电视深市产业园。你安排人和星逸电视总部来的团队进行对接,尽快安排星逸电视X40、X50生产的事。同时继续招人,大量招人。今后深市产业园24小时三班倒,停人不停工,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度。”


王逸这次来签约,也从星逸电视总部带了一支团队过来,负责后续的工作处理。


整个深市产业园,厂长依旧是范成鑫,但财务等其他高层职位,都会换成自己人。


刚收购的工厂,王逸自然要安插足够的心腹,牢牢掌控一切。


“好的,董事长,我这就安排!”


范成鑫松了口气,王逸没有把他换掉,就是最大的恩赐了。


自然不敢有二心,他可是清楚王逸的作风,若是自己全力以赴,做出成绩,那这个厂长的位子就稳了。


若是做不出来,那就完了。


“好了,工厂管理层都去忙碌吧。研发部留下。”


“是!”


范成鑫带着管理层纷纷离开,开始处理后续事宜和量产的事。


王逸则看向剩下的研发人员,恰好是一个研发部门。


原本王逸打算将这些研发人员打包,全部带回星逸电视总部。


但现在改变主意了,深市的工厂也有研发中心,也有员工宿舍和食堂。


虽然只有250亩,规模只有岛城那边的一半,但也是个产业园,大可以当做星逸电视的第二中心,不,直接当做无界电视的总部!


而这些研发人员,直接留在深市产业园,成立无界电视研发中心。


同时继续吸收深市的尖端人才,增加无界电视研发团队的实力。


如此一来,岛城产业园500亩,是星逸电视总部,二期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2500万,24小时三班倒年产能5000万台星逸电视。


而深市产业园250亩,恰好当做无界电视总部,年产能1000万台,24小时三班倒2000多万,再增加点生产线,达到2500万,也有可能。


自从星逸X40、X50成功发布后,岛城的电视研发团队,正在全力研发下一代,X55和X6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