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5章 南北分流战略,收购日月光封测厂!(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尤其是魔都这边还有星逸汽车,两个晶圆厂等项目,在战略意义上来说,已经超过了济州,仅次于帝都。


宋思凝来坐镇,都是理所当然。


毕竟王逸得回帝都,不可能常住魔都。


当然,还有王逸的另一种考量,林舒在帝都,宋思凝在魔都。


王不见王。


挺好。


“来了,已经发过来了!”宋思凝说着,打开邮件:


“别说,魔都总部的位置真不错,内环,陆家嘴,前途无量啊。还有四个住宅,九十万平建筑用地,大手笔!”


王逸淡淡一笑:“四个住宅项目不着急,先放着就是,等到2016年开建,2017年开售就行,两年卖光。先把星逸科技魔都产业园建起来。”


“好,交给我了!”经历了济州美柚科技园的建设,宋思凝很有经验。


“另外,你来魔都后,在魔都先租一个写字楼,或者买一个写字楼,把魔都总部先建起来。还有星逸金融,也都搬过来。”


“写字楼……”宋思凝笑了:“董事长,你忘了,我们把小i机器人租的那个写字楼买下来了,可以先用着。”


“对,小i机器人,我忘了这茬。”王逸恍然。


原本小i机器人是租的写字楼,王逸收购了小i机器人后,就让宋思凝把整栋写字楼给拿下了。


并且招募了部分AI人才,实现小i机器人的扩张。


只是后续星逸科技的事业部越来越多,王逸就贵人多忘事了。


“行,那就先用小i机器人的写字楼,若是不够的话,有合适的产业园,或者写字楼的,价格美丽的话,直接拿下。”


这年头,一线城市的优质资产买到就是赚到。


哪怕买了,抵押给银行再贷出来,月月支付贷款利息,都能爆赚。


未来几年,魔都房价每年的增长速度高达30%-40%,贷款利息才几个点……


租金都比利息贵!


“好,那我让人看看,有合适的写字楼和产业园,再盘下来。”宋思凝明白了王逸的意思。


实际上,星逸科技,美柚科技在全国的一二线城市,都买了很多资产。


比如一二线城市的星逸旗舰店,美柚旗舰店,星跃旗舰店,只有三成是租的,剩下的七成都是直接买的!


但在三四线城市就完全反过来了,超过七成是租的,只有三成优质地段是买的。


五六七八线城市更别说,都是租的。


无他,房价涨的时候,这些城市涨得最晚。


房价崩的时候,这些城市崩的最快。


妥妥地增值空间小,保值能力差。


再加上多年后人口流出严重,好不容易破万的房价,都会迅速回落到四五千一平,回落到和当下差不多的水平。


甚至四五千都没人要,一句话,没有流动性。


一旦买到手里,就砸手里了。


这种资产就适合租。


反倒是乡镇的部分星逸专卖店,都是直接买下来的。


无他,乡镇资产都是白菜价,未来十年的租金,都够直接买下产权了……


“还有星逸汽车事业部,也都从帝都搬到魔都来!今后手机、半导体的研发在帝都,汽车、三电系统的研发,都在魔都。”


“好!”宋思凝牢牢记下:“星逸汽车放在魔都也好,往北辐射北方地区,往南辐射南方地区,往西辐射中部地区,往东靠近港口,也方便出口。”


“没错,魔都做汽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新能源汽车,冬季衰减是个大问题,明显更适合南方,也在南方更有市场。”


王逸可是清楚,未来新能源三分之二的销量,都集中在南方。


无他,到了冬天,北方冷,续航衰减一半。


就这一点,很多北方人直接放弃了电车。


但在南方,冬天也不太冷,续航衰减寥寥,再加上新能源成本比油车低的多,简直是新能源的天堂。


当然,星逸汽车肯定从增程式开始,量产后的前几年都是增程式汽车。


没办法,这年头电池技术还比较差。


典型的成本高,续航低,做纯电没前途,很容易里程焦虑。


增程式才是王道,没了电,还有油,丝毫不慌。


等到多年后,电池技术有了巨大突破,快充站随处可见,十多万的纯电汽车都能轻松跑个五百公里,那时候就适合上纯电车了。


届时,只要不是八百公里的长途,就没什么焦虑。


毕竟开个三百公里,服务区里充个电,睡个二十分钟,满了,又能跑个三四百公里。


何况未来上千公里续航的纯电车,也不是问题。


但这至少要十年以后了。


在这之前,还是增程式为王。


晚上,奔波一天的胡老,终于回到酒店,找上王逸:


“董事长,我们和日月光谈了两天,算是有些进展。对方表示可以考虑出售,只是价码没谈妥。”


“价码没谈妥?溢价20%也是可以接受的。”王逸道。


胡老叹了口气:“我也是这么考虑的,日月光的魔都封测厂,市价在15亿左右,我们出到18亿,溢价20%收购,算是合理价格。但是他们要25亿!”


“25亿?”王逸皱了皱眉,15亿的封测厂,你要18亿,甚至20亿,都能商量。


现在星逸半导体缺封测厂,金钱换时间,都好说。


可要15亿,一下子溢价66.67%,溢价10亿,这就是拿着王逸当大冤种了。


“日月光,好大的胃口,若是如此,咱们不收购了就是。看看其他封测厂也不是不行,哪怕内地封测厂的设备,产线,比起日月光差一点。”


“我也是这么想的,谈不拢就放弃。不过日月光的厂长说,他们的董事长明天来魔都,希望能见一见你。听他的意思,这事还有转机,不过他们董事长要和你面谈。”


“和我面谈?”王逸淡淡一笑:“日月光作为全球第一封测巨头,占据全球超过20%的市场,也算是扛把子。他们董事长亲自邀请,面子还是得给的!”


原本王逸都懒得亲自出面,但为了收购魔都封测厂,解燃眉之急,还是得见一见。


毕竟是封测领域的扛把子,半导体顶尖巨头创始人。


台岛的半导体部署,其实挺有意思。


联发科是当下全球第二大的芯片设计巨头,仅次于高通。


虽然都是些低端芯片,甚至山寨机专用,但是体量大,营收也比三星、英伟达高。


而台积电是全球第一的芯片代工巨头。


日月光是全球第一封测巨头!


三个企业,三个领域,从芯片设计到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直接实现了一站式闭环。


王逸都不由得想要鼓掌,会安排!


反观内地,布局就差了很多。


芯片设计,海思半导体在起步阶段,当下实力不如联发科,但是前途可期。


晶圆代工,中芯国际卡在55纳米,比起台积电的28纳米,差了十万八千里。


芯片封测,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都做的不错。


哪怕当下比不上日月光,但也算是争气。


总体来说,比起台岛差了很多。


但有了星逸半导体,还是有希望追赶的。


至于日月光董事长要见王逸的目的,王逸也有了猜测,大概率是为了订单。


星逸半导体自研40纳米芯片的事,高通得到了消息,英伟达得到了消息,日月光同样得到了消息。


再加上星逸手机,星逸平板那么高的销量,自研的40纳米订单也是亿级体量。


每年需要封测的芯片,也是亿级!


这么大的订单,日月光都眼热不已,为此董事长都亲自飞了过来。


只能说各有所图。


王逸看上了日月光的魔都封测厂,日月光看上了星逸半导体自研的亿级芯片大单!


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看明天双方的手段了。


第二天,王逸来到日月光魔都总部,见到了日月光董事长,也是日月光集团创始人张生。


“王董,久仰大名,没想到竟然这么年轻!”


张生笑着伸出手:“如此年轻,就有了让我等仰望的成就,当真是年少有为。”


王逸淡淡一笑:“张董过誉了,你创办日月光集团,成为全球第一封测巨头,才是真厉害。”


一段商业互捧,气氛很是融洽。


“王董,请,我备好了茶!”


两人来到会客室,一番寒暄,直入主题:


“王董,你想收购日月光的魔都封测厂,不是不可以。25亿的价格,也不高,甚至非常划算。”


“张董,比市价高了10亿,可算不上划算啊。若是18亿我也不说什么了。”


张生呵呵一笑:“账不是那么算的,魔都封测厂的确价值15亿,18亿给你也可以。多出的7亿,那是技术授权费!”


“你们有了封测厂,没有封测技术,也白搭,对不?”


“7亿你们就转让封测技术?”王逸有些不信。


这可是日月光的看家本领,虽然王逸用不到。


“7亿只是技术授权,需要我们的技术人员来操作,帮助你们生产。你们支付薪水就是。此外,你们的人禁止接触,以防止技术泄密。”


王逸无言以对:“……”


这家伙脑子里都是茶叶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