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五章 胡家父子的格局(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五章胡家父子的格局


“你这当个县尉,能干点啥,学点啥?”


“咱怎么就觉着不信呢?”


“还是说,这里面惟庸有什么旁的想法?”


朱元璋这人,有时候是真不给人面子的。


就好比现在,他心里有了疑问以后,他真就当场发问了。


好在胡仁彬这会儿时间长了,慢慢也适应站在朱元璋面前的感觉了。


倒也没说被朱元璋一句话给问得当场尿裤子。


他直接躬身一礼,规规矩矩的答道:“回陛下,此事确实家父曾叮嘱过大概。”


一听这话,老朱来兴致了。


他对于胡惟庸,永远心底里是埋着一份警惕的。


因为他总觉着胡惟庸太聪明了。


对于这等聪明人,朱元璋甭管怎么喜欢、信任,但心底里总是带着一份最“淳朴”的警惕。


这份警惕,同样来源于他幼时一文不名时,所看到的各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恶形恶状。


他骨子里认为好官绝对是有的,但不多!


因此,面对官员,尤其是聪明的官员,先把对方当坏人看,没错。


哪怕再怎么觉着对方是好人,那也得留一手。


指不定哪天对方就堕落了,到时候就痛下杀手。


这样不会让自己太过烦躁。


而胡惟庸,就是他心目中好官、聪明人当中综合排行第一的。


不然的话,朱标跟胡馨月的婚事,不会这么的顺利。


如今能在教育子女以及胡府将来的问题上,听听胡惟庸的看法,朱元璋这要是没点兴趣才怪。


胡仁彬既然在这里说这个,那自然就没想着藏着掖着。


“回陛下,家父对于草民的将来,在问过草民自己的意见之后,提出了三点。”


“其一,莫要做清谈官员,嘴上事事精通,手里事事稀松,于国于民一辈子也没干出什么真正有用的事情来。”


“当这种官,不仅于国于民无利,最要紧的是,连自己都会慢慢废掉的。”


“胡府不是什么顶尖勋贵,可也不是平民百姓,要想传承下去,还是得踏踏实实做事的!”


“其二,莫要做大官,家父认为草民这辈子估计是没那个能力为宰为辅了。”


“那么与其一门心思往上爬,最后爬到不该到的位子上一头摔死连累家人、族人,不如踏实一点。”


“这辈子,努力能做到四品官致仕,那就是了不得了!”


“其三,莫要做眼睛朝天的官,家父觉着草民既然学了那么些杂学本事,还有份想要做事的心思。”


“那么,就不该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升官,反倒是去都道府县都走一遍,老老实实当个民生官,最好!”


说到这,胡仁彬也是说出了自己的气度来了,他挺直着腰杆看着眼前这对身份尊贵的父子俩,笑着继续说道。


“草民一直认为,家父乃是有大智慧之人。”


“而且,这样的选择于国于民于胡家乃至于草民自身,都是有利且欢喜的。”


“草民的家父乃是前任宰辅,妹妹乃东宫太子妃,这等身份,去了都道府县想必也是没人欺负的。”


“那么,借着没人欺负的好时机,草民想踏踏实实的替百姓办点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