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八章 江南水患解决!胡惟庸终于可以辞官了(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至此,原本耗时数年、耗费无数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堤坝修筑,居然在工部官员的调配之下成了流水线一般的快速修建了!


无数当地百姓看着这等情形,简直跟看到了神迹一般。


而水泥运用的地方,可不仅仅是堤坝修建啊。


这不,在修建堤坝的同时,遭了水患的各地,在城墙以及房屋的修缮方面,水泥更是大放光彩。


不得不说,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会思考的能工巧匠。


他们固然不懂生产水泥所需要的各种流程,也不懂水泥里面所包含的各种知识。


但这不妨碍他们在使用方面的经验突飞猛进。


从水泥搅拌到抹腻子,一个个精通级泥瓦工,压根没用多长时间便培训出来了。


这些人直接就被调配到了各地,作为大匠,现场指挥当地的工匠干活。


而有了这些大匠在,那些遭了灾的城市,那修缮速度那叫一个快啊。


基本上修缮的进度就看水泥到位的速度了。


水泥来得快,那修缮的就快!


压根不用考虑其他的。


这种在眼皮子底下眼睁睁的看着新城墙、新房舍拔地而起、修缮一新的触动,可比什么嘴上说说要更让人信服。


而且,用水泥建造的房屋,在坚固度上,那是远超原本的木制房屋的。


因此,无数百姓都在赞叹这个混凝土是神迹。


同时,对朱元璋这个洪武皇帝、对大明,那叫一个满意啊!


其实吧,这里边还有胡大老爷的一个小安排呢。


原本,无论是土豆还是这水泥,都是胡大老爷弄出来的。


可他提前就跟朱元璋说好了,这事儿,功劳必须给他算。


可对外,不能说是他弄出来的。


他要不了这么大的名声!


他原本的名声本来就已经够大了,这要是在民间还声望渐浓的话。


这是要干啥?


名声大的人,君王处置起来确实麻烦了一点。


可对于朱元璋这种倔种来说,他如果上头了、动了杀心了,他才不管什么名声不名声呢。


杀就完了!


还得是让你全家一起上刑场的那种!


所以,胡大老爷很从心的早早就说好了,对内,他胡惟庸的功劳该怎么算怎么算。


可对外,他就不留名了。


名声、民心都是朱元璋的!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如今水泥在江南水患地区甫一登场,百姓们歌功颂德的对象。


全是朝廷和朱元璋,压根没有胡大老爷这个躲在幕后LYB半点事儿。


你以为胡大老爷亏了?


可实际上,朱元璋心中却已经牢牢记下了胡大老爷的功劳。


尤其是看到各地赈灾都有所成效,一改往年慢慢修缮、慢慢复建的格局,朱元璋也是终于放下心来。


说白了,这里边将近八成都是胡大老爷弄出的水泥的功劳呢。


而这些事儿,别人固然不说,但他朱元璋可不能全忘了啊。


朱元璋有时候也在感叹,如果整个大明的臣子都跟胡大老爷一样,那他可就太开心了。


但一想到整个大明的官员时不时的就翘班什么的,他老脸忽然一白。


貌似,也不是那么好啊!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