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造了无敌舰队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9章 万吨大驱才是梦中情舰(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即便雄鹰部落后世开发出来的萨德,或者标准3都不行。


“海红旗901B防空导弹,第一次测试正式开始。”


“初始射高定在20千米。”


一开始苏定平还不想提的太高,他要测试这款导弹的飞行稳定性,看看它能不能够垂直向上飙升。


在极端情况之下,这款导弹肯定会向发射运载火箭一般,一路向上飙升攻击目标。


伴随着他按下点火按钮,导弹直接从垂发坑里弹射了出来。


与鹰击系列反舰导弹一样,采用的冷发射模式,最大限度上避免对军舰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了,万吨大驱的垂发系统那是能够冷热共架发射的。


也就是说,既可以冷发射,也可以导弹直接在弹坑内点火发射。


两种发射方式可谓是各有优缺点吧,反正万吨大驱的坑足够的大,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也不影响。


伴随着这么导弹飞行的速度越来越快,导弹最终消失在了视线当中,只能沟通过相关的光学仪器进行观测了。


苏定平走到了电脑屏幕跟前,盯着数据变化,很快就从相关仪器里看到了其速度飙升到了6马赫。


“轰!”


很快就飞到了20KM的高度,直接将那无人机给打成了粉碎。


“还不错,第一次测试就达到了高度。”


“但是这还不够,距离目标还有7千米,再来。”


苏定平手一挥,又一架无人机出现,这次悬在了22千米高空,依旧采用垂直爆射模式。


他的想法很简单,先打固定目标,测试稳定后,再打移动目标。


移动目标也要分亚音速,还有超音速,比如处于加力状态的战斗机,其飞行速度往往会超过2.2马赫,当然最快不会超过3马赫。


毕竟,战斗机里面是有人驾驶的,速度一旦突破到了一定程度后,对人体会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飞行员,那也是人,即便身体素质再好,他们也还是人。


而发展到了无人机阶段,自然不需要考虑速度的问题,但目前要解决的还是拦截有人驾驶的战机。


除开了对付战斗机,还需要对高空侦察机,以及预警机进行攻击。


当前蓝星上飞的最高有人驾驶侦察机能够飞行到30KM高,是由雄鹰部落的SR-71“黑鸟”创造的。


但是其也出了个大问题,耗费比太高根本就不值得多次重复使用。


相反,雄鹰部落出动频次最高的还是黑寡妇U2,最大升限达到了27KM,直接超过了众多现役防空导弹的高度。


以至于其能够肆无忌惮的在各国领空上飞行,而无需担心被击落。


苏定平记得很清楚,这款侦察机曾经多次到龙夏部落搞侦查,因此设计防空导弹的时候,必须让其最高作战高度达到至少30KM。


也就是说,雄鹰部落即便将SR-71“黑鸟”派过来一样也能够将其击落,就这么简单。


龙夏的领空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进来的,即便雄鹰部落没有得到容许,也不许进来!


这是铁律!


“轰!”


看着第二枚防空导弹击落了那架22KM高处的无人靶机,苏定平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狂喜了。


“哈哈哈,终于有了突破。”


“它奶奶的,从海红旗901A,到现在的901B,还真是不容易啊。”


“改良之路也特么的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平坦。”


到了这个高度,足够可以横扫蓝星上绝大部分高空侦察机了,但是对于这款防空导弹来说也仅仅只是一个里程碑而已,绝对不是终点。


纵然如此,苏定平也觉得相当不错了。


不像测试鹰击108A反舰导弹一样,开门红都没有搞得他非常的不痛快。


连续两次成功,那就证明了技术路线是正确的,只需要坚持下去,定然还是能够取得不错成果的。


“继续搞。”


苏定平信心大增,索性就开大的搞。


这一次,他一次性射出了两枚防空导弹。


高空两架无人靶机,其中一架位于24KM处,另外一架则处于26KM处,依旧还是悬停靶子。


似乎好运到这里就停止了,两发都失败了。


一发达到了23公里,另外一发也仅仅只是22.5公里。


“看来,我还是太急于求成了啊。”


“需要稳扎稳打才行。”


苏定平轻轻叹息了一口气,对于这样的结果,他还是能够接受的。


接下来,他又开启了忙碌的改进工作,每一处技术细节统统都在全息互动投影当中解决,从导弹的燃料加注,到里面的激光控制陀螺仪,导航系统,以及顶部的雷达系统,全部进行检测。


一项项的测试相关数据,不合格立刻换其它的材料。


还要这里面是超级智能化的,比起钢铁侠电影里的贾维斯还要高至少三个段位,其所能够干的活也不是贾维斯能够比拟的。


正是因为有了超级智能的帮助,苏定平才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只要设计好了,直接交付给锻造工厂进行生产就可以了,完全就是无缝衔接,过程相当的丝滑。


这款防空导弹采用惯性制导/中段指令修正+末端弹上的主动雷达寻的制导,雷达直接用上了有缘相控阵。


对于军工图鉴而言,这些都已经白菜化了,根本不需要考虑生产成本的问题。


反正防空导弹击落了来袭目标,其所产生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搞定后,苏定平直接指令车间生产十枚用于测试。


“第108次测试,正式开始。”


坐在主控制室的雷达屏幕跟前,苏定平再次按下了发射按钮。


这次直接采取了3弹齐射的方式进行测试。


既是为了测试万吨大驱的一次齐射能力,也是为了测试防空导弹的性能。


垂发装置的好处就在于360度无死角接敌,无论敌人来自哪一個方向,都可以进行攻击,而不需要调整舰艇的航向和角度。


这艘舰全程采用电脑控制,自动化程度极高,对于来袭目标可以做到0.01秒的快速反应速度,远远超过了人工操作。


未来海战将会是高强度,也是高烈度的,进展速度非常快。


也许从海战开始到结束全过程,也就是那么半小时而已,胜负就出来了,这还要计算上敌舰无法反击的时间。


正因为如此,战舰必须反应速度极快无比,否则的话慢了半拍就会造成舰毁人亡!


这三枚导弹还真是特么的争气。


不但击中了目标,弹片还飞到了30KM的高空,而且根据观测到的数据,还具有杀伤力。


“那是不是可以打30K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