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关灯
护眼
字体:
586 《中美边疆文学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征》(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于这一点,方明华很尊重的他的想法,个人兴趣不同,有的写作是为了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目的,像廖润博这样。


也有的写作是为了赚钱,如雪米莉系列的作者田燕宁,现在依旧一本接一本写着这个系列。


虽然当初信誓旦旦说挣些钱就继续从事自己所热爱严肃文学创作,但似乎现在已经忘记这些。


但,方明华尊重个人想法,从不干涉。


跟着廖润博上了一辆桑塔纳当然这次没有住在古城路上的军区招待所,而是住进邕江宾馆。


这次,开会还见到好几个老熟人。


作协副主席王濛,作为在xin疆扎根几十年,写下了系列在《淡灰色的眼珠——在伊犁》《你好,xin疆》,当然有资格参加这样的会议,同时还代表中国作协对会议表示祝贺。


另外,方明华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姑娘——迟子健!


“子健,你是怎么来的?”方明好忍不住问道。


“坐火车呀,我从哈尔滨坐火车先到燕京,然后再从燕京坐火车到成都,最后才到绿城,路上走了快半个月吧。”姑娘回答道。


额的神呐


穿越了整个中国!


“一路辛苦吧?”


“也不算辛苦,现在条件好坐的是硬卧。当年我去西大上作家班,从大兴安岭开始坐火车,一路都是硬座,屁股都坐疼了。”


“不过,坐火车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可以看沿途的风景,我很喜欢。”


果然是乐观的姑娘。


方明华心里暗叹。


“方老师,你最近写了那篇《纺织姑娘》我看了,写的真好。”姑娘话锋一转突然说道:“其实不止西京,我们东北,特别是冰城、奉天下岗女工也很多的。”


方明华听了点点头:“东北是重工业基地,国企特别多,所以这种情况也多。”


“是啊.他们现在的生存情况很值得写出来。”迟子健感慨道:“可我写惯农村题材,写不出城市.方老师,你要多写点!”


“行,答应你。”方明华笑道。


此次会议主要是围绕边疆文学的多元文化融合、民族特色浓郁、以及与时代紧密结合创作上各抒己见。


方明华别出心裁抛出了《中美边疆文学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征》这个题目。


从中国西部和美国西部,探索其共有审美本质与基本规律。


中美边疆文学地域文化特征


边疆文学中的民族精神


最后指出他指出:无论是中国的西北文学还是美国的西部文学其作家都是通过对独特地域文化的观察、感受、反思与整合,发掘出了地域民众共通的文化心理传统,以张扬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学精神。


获得热烈的掌声。


除了开会,还组织大家去爬了青秀山、逛了南湖,尝了老友粉、酸嘢.


酸嘢实在太酸了。


在南宁开了七天会,然后与会代表这才各自散去。


不过方明华没返回西京,他答应了媳妇的要求,要去宁明,媳妇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看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