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关灯
护眼
字体:
589 诗人余光中和海子(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两天,他一直忙着去火车站或者飞机场接人,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评委。


这些都是文坛上的大佬,而且年龄都比较大,开车去接,一方面是方便更重要的是一种礼仪。


其实这事按理说不用他亲力亲为,但评委会办公室像张艳倩她们都不会开车,另外自己亲自跑一趟也表示尊重。


今天下午,他去机场接来自台湾诗人余光中。


余光中不仅是著名诗人而且还是著名散文家,梁实秋曾经评价:“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世无两。”


当然在内地,流传的主要还是他的诗。


《乡愁》《乡愁四韵》《寻李白》等,在内地广为流传。


在候机大厅,方明华举着牌子,不一会儿就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旁边还有一位年轻人——是他的学生兼助理。


应该就是他了。


方明华没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在网上看过余光中的照片,很瘦。


他举着牌子赶忙走过去,对方也看到他走了过来。


“您就是余光中老先生吧?”方明华主动开口。


“我是,你是?”


“我是方明华,欢迎,欢迎。”方明华伸出右手。


两人的手握在一起。


“方先生,后生可畏啊。”余光中感叹了句:“年纪轻轻,就能组织这么大一个赛事,向全世界推广华语写作,了不起!”


“哪里.余老先生,这得感谢您们老一辈对我们后辈的支持,您一路奔波辛苦。”


这个年代还没有“三通”,余光中是坐飞机先到香江,然后过关后到深圳乘坐飞机赶到西京。


听了方明华的话,余光中爽朗一笑:“回家啊再辛苦也值得!”


方明华当然明白他说这句话的意思。


50年随家人迁到台湾,已经40多年没回来过了!


70年代初,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写下《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一共有四段,但听说,余光中后来又补上了第五段:


而未来,


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


我去那头,


你来这头!


40多年来,这首诗在海内外华人间广为传诵。


跟着方明华出了候机厅,坐进越野车向城里驶去。


在车上,余光中坐在后排透过车窗看着外面车水马龙。


方明华开着车,笑着问道:“余老,您这是第一次来西京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