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关灯
护眼
字体:
613 东北奔丧(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方明华这话并不是无的放矢。


在历史上,《废都》出版前,作者和出版社苦心孤诣想出了两个“妙招”:一个是“□□□”,一个是爆出百万稿酬!


通过这些“炒作”,这本书一下子火起来,有些书商提着现款要货堵了出版社大门。


火得快,但更容易招人嫉恨啊。


这次得悠着点。


给苏斌打完电话后,方明华又把电话直接打到贾平娃家里,说了自己现况要马上回一趟奉天,估计还要呆几天。


“贾哥,我担心耽误你的新书出版,所以和盛世图书的苏斌说好了,你修改后就直接寄给他,有什么问题,你们俩直接沟通。”


“谢谢你啊,明华。”电话那头,贾平娃语气里透露感激。


“和我客气啥?等我回来以后我们再聊啊。”


第二天一大早,方明华坐着媳妇的车,先赶到小南门的幸福小区接上父亲,然后直奔咸阳国际机场。


就在去年,咸阳国际机场正式运营,西关机场随之关闭。


10点半,父子俩坐上前往飞机直飞奉天。


飞机在云层中平稳的飞行着。


方明华看了一眼身边的父亲,


只见父亲穿着一件旧军大衣,蜷缩在座位上打着瞌睡。


他突然发现,父亲苍老了许多。


难道是大伯去世的缘故?


父亲方长河这一辈,一共有三兄弟,方长河排老二,老大和老三都留在东北,唯独老二方长河支援大西北来到西京。


方长河的父母早在七十年代初就去世。父母一去世,兄弟之间的走动就明显减少。


西京本来距离辽省都比较远,方明华的记忆里,父母就是爷爷奶奶分别去世的回过老家,后来再也没有要回去过。


所以方明华的记忆里,他对这个大伯印象并不深刻。


当然,该有亲情礼仪必须有的,作为方长河膝下唯一的儿子,按照风俗当然要回去奔丧。


也好,除了祭奠大伯,也到处走走,看看九十年代初期的东北,为此他还专门带上相机。


飞机飞了两个多小时,降落在桃仙国际机场。


一出飞机,方明华就打了个冷颤。


额滴神呐。


东北的冬天就是冷。


自己穿的呢子大衣似乎就不起啥作用,冷风嗖嗖往里钻。


父子俩出了机场,坐上机场专用大巴,向市区赶去,到了市区,方明华父子又换乘了一辆出租车。


虽然方明华的老家在朝阳的北四票,但父亲方长河的哥哥和弟弟都在奉天工作,去世的哥哥家就在铁溪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