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关灯
护眼
字体:
700 反击(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篇《文艺报》上的评论,是省作协几个领导开会的时候方明华无意中看到的。


“这个潘峰东是谁?”


方明华看着这篇评论的作者问道。


“是华东师大的一名文学教授,今年在人文精神大讨论中表现的十分活跃。”贾平娃回答道:“你忘了?他参加了杭州会议最后两天的讨论会.哦,你请假走了。”


贾平娃最后想起来。


“也是批平娃最狠的那个人。”陆遥笑着补充。


原来如此!


“明华,你说这事咋办?”陈中时抽着他的巴山雪茄,问道。


陈中时最近为新修作协大楼的事弄的焦头烂额,自然没闲心操心这事。


但作为一省的作协主席,这种舆论也不得不重视。


“老虎不发威,以为是Kitty猫!”方明华爆了句粗口:“这事交给我了!”


“对,明华!写文章好好驳斥,这家伙太狂了!”贾平娃顿时高兴起来。


陆遥却有些忧虑:“明华,不是说不掺和这事吗?”


“我们是不想掺和,但对方实在太狂妄,竟然指名道姓,狂得很!”方明华笑道。


“对,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贾平娃又补充了句。


陈中时摇摇头。


贾平娃是火上浇油啊。


不过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确实也不行,咱们老秦人虽然憨厚不善言辞,但也不至于让人欺负吧?


“行,明华,那这件事你多操点心,还有,悠着点。”陈中时叮嘱了句。


“我知道。”


开完会,方明华开车回家进书房泡杯茶,思考刚才的问题。


对于人文精神大讨论这场九十年代中期场极具轰动意义的学术热点方明华一直抱有回避的态度。


根本原因就是:“人文精神大讨论”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商业文化潮流的抵抗姿态,但它在概念内涵、批评指向和讨论方法上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陷。


这并不是方明华个人理解,而是后世专家学者们对于这场学术讨论共同看法。


既然如此,讨论的内容就显得苍白无力,好多时候就变成口舌之争甚至人身攻击,典型的就是“二王之争”。


一场看似轰轰烈烈但并没有多大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讨论,方明华本来是懒得理的,但现在.


那我就不客气了!


方明华略一思索,打开电脑就打起字来。


最近这几天,方明华一直忙活这事,本来准备写《哈利波特》第二部也暂时放在一边。


当然,钓鱼还是要去的。


今天是个周末,一大早天刚刚麻麻亮,全家人还是睡梦中,方明华就蹑手蹑脚溜下床,简单洗漱后,从杂物室里拿出自己的渔具,放到汽车后备箱后面,顺便到厨房拿了个冷馒头充当早餐,然后开车离开。


照样先去作协家属院去接白苗然后开车直奔韩村桥头下往西的西头张水库。


“明华,平娃说,他今天也要来。”坐在副驾位置上的白苗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